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可要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平台——考上理想的学校。然而小小年纪的我,对此浑然不觉。相比于课本,我对各类科幻小说百看不厌,像《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等都快被我翻烂了。那时,同学问正流行在本子上画游戏。于是,我将自己憧憬的科幻事物通通画在本子上,之后,便和几个铁杆游戏粉丝天天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幻境里。  相似文献   

2.
<正>这件《山林图》,画的确是清静极了,山上是清静之地,山的周围环境也是清静的。而且不单纯画清静,还画上了在这清静地带,表现出人们有一种积极求生的欲望。这里所谓"积极求生的欲望",指的就是画着人在山间练功运气。一个时代的绘画创作,画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体现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山林图》似乎也并没有例外。何况"求生不害仁",这与大乘思想自然能合拍,所以画上它,都是符合当时石窟壁画的主题要求。  相似文献   

3.
汤园林 《知识窗》2013,(13):36-37
走在东京街头.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女孩的腿上都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色彩明亮.上面或者写着一句话.或者画着一幅简单的画。你可能会以为这是最新流行的纹身。不,你一定想不到.这居然是一个个能移动的“活广告”。  相似文献   

4.
今天,阳光明媚。我采访到了一位现年14岁已拥有两项国家专利的小发明人李嫣同学,她与我谈起了一年来围绕着《便携水彩绘画用具盒》和《便携书法写字用具盒》这两件小发明所发生的事情。1995年11月份,当时还在北京市西城区东街小学借读上六年级的李嫣同学,是少先队大队长.北京市小学校举行科技月活动,要求学生们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班主任老师点名要她拿出一件作品来,为班级和学校争荣誉.李月同学化压力为动力,开动脑筋,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期望能在其中得到发明创造的思路.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相似文献   

5.
四维空间     
儿子小杰午饭后,我坐在开着的落地飘窗里边,把头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然后悠闲地翻起第986期的《科学大众》。周围美丽如画的风景对我来说是永恒的,一切都和我童年时一样,只有一些微小的变化,那就是空气变得有些污浊,天空不再蔚蓝。我的儿子小杰对下午将要进行的实验显得非常激  相似文献   

6.
王宝贵 《科教文汇》2010,(30):F0002-F0002
结识韩富华先生是在1999年《同窗情九人书画展》上。同窗的画作多以空灵、俊逸见长,在一片秀美、讲究的作品中,我还是被韩富华先生那敦厚、纯朴,甚至有些苍凉的画风所吸引,驻足画前,我仿佛看到了韩富华先生的为人、为画、为艺。  相似文献   

7.
日前,《福州晚报》刊登了《冯骥才卖画抢救文化遗产》一文:为给陷入困境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筹集资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后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天津书画馆举行书画作品义卖.并将所得114万元全部捐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上小学、初中时也喜欢捣弄个小玩意,时常做个小玩具啦什么的。像其他天真的孩子一样,那时也曾梦想长大了做个发明家。然而,梦总归是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儿时的梦想离我越来越遥远。5年前我有幸遇上了《发明与革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期《发明与革新》的丰富内容,充分吮吸着书中的营养,五年从未间断过。同时还从《发明与革新》杂志社邮购了《发明诀窍一百招》、《创造学与创造性经营》、《创造工程学基础》等众多书籍。理论上的充实,又渐渐唤起了我儿时梦想发明创造的冲动。从此我按书中所授,…  相似文献   

9.
“逆天”一词好像是顷刻间开遍在我的四周。那日.与小妹一同欣赏了《蝙蝠侠前传》.坐在影院软软的座椅上.小妹一边不停地往嘴里塞着刚出锅的爆米花.一边还不忘发表感慨:“这么高富帅.还这么有才.这不是要逆天吗?”我随口说:“逆什么天.人家蝙蝠侠是一腔热血.替天行道.正义得很。”小妹笑而不语。  相似文献   

10.
两代情缘     
我是《发明与创新》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在我的记忆中,《发明与创新》一直是我儿童年代的启蒙读物之一。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工作的需要使他如饥似渴地爱好着与科技推广有关的一切书籍,而《发明与创新》自1984年创刊之日起他就深深喜欢上了它,一直到今日,父亲几乎很少错过对每一期的阅读。现在他戴着老花眼镜阅读《发明与创新》杂志,早已没有了当年因功利而阅读的急迫,也没有当年一目十行的浮躁。每次新杂志到达的当天下午,父亲便一壶茶,一盘花生米,夕阳光辉里,  相似文献   

11.
肖复兴 《知识窗》2011,(10):28-28
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观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相似文献   

12.
卢柯 《发明与创新》2009,(12):25-25
《妞妇》一书看似感情平淡.但包含着一对父母目睹孩子由生至死.却无力拖回的凄苦情怀. 文章第一页写着:“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这是一个作为哲学家的父亲对世界上所有人骄傲地宣告他的女儿多么宝贵,多么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3.
希望     
谢胜瑜 《知识窗》2011,(11):1-1
提起“希望”这个词,我最不能忘的是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摔落下来。病人望着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老画家贝尔曼得知后.在最后一片叶子凋落的晚上,冒着凄风苦雨爬到高高的常青藤枝头的墙面上.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最后一片叶子因此始终没掉下来。因为生命中这片希望的绿叶.病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发明》2005,(3):126-126
听遍整张专辑,发现罗大佑也与时俱进地引用了很多现代的新鲜音乐元素.譬如主打歌《美丽岛》中贯穿全曲的电子鼓点以及《网路》做了人声处理的轻摇滚,还有充满异域色彩的《时光在慢慢消失》、讽刺时局的《变天着花》中的声音采样和多种音效等。专辑中16首歌曲中有4首是用闽南语演唱的.除了《初恋的少年家》是首慢板抒情歌外.其他3首都是和政治有关联的内容.《阿辉饲了一条狗》中摇滚伴奏下的辛辣讽刺听来十分过瘾,在前半段音乐上有些伍佰的味道。  相似文献   

15.
<正>“博文集《学海拾贝-高校感悟》样书收到了。书的出版为我的高校教师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此书是我对高校生活的总结,所见所历都是亲身感悟,也为年轻人留下了一点文字。学生又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时间向我报喜。这是我的学生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了,可喜可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由衷地祝福他们!”李东风在博文《今天有两件喜事》中写道。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22,(5):36-37
在央视系列纪录片《吾家吾国》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引人关注.影片里,这位98岁高龄的院士指着自家客厅墙上的一幅牡丹国画说:"这幅画就是我一生的写照,(从)石头里生出牡丹,象征着(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出了成绩,而为牡丹提供养分的是石头周边的土壤,说明我的成绩不属于我个人,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我刚完成《一秋集》.颈椎炎痛得厉害.本想静下心来歇一歇.凌华仁弟来省城,告诉我他要出一册画集.要我为其写一序言。听闻他要出画集。我喜不自胜.继而一想,他这么年轻.生活又不富裕.哪有闲钱来出画集呢?为此.我又担心起他的费用来了。后来经打听.是他一位搞篆刻的朋友帮助,免费为他出此册《凌华画集》.我又从担忧中恢复到欣喜中来。果然是这样,于是我欣然决定为他写几句。  相似文献   

18.
我是从高一起才开始学习三角函数的。老师为了讲课的方便,要在黑板上画正弦函数的图象。老师是用尺与圆规进行描点作图.画好一个图要用几分钾。回家后我自己照同样的方法画了一个,用了更长的时间,而且在连点成光滑曲线时画出的曲线总是上点接不到下点。我想,有画圆的工冥,画直线的工冥,有设青画曲线的工易见?于是我跑到几家大商店寻找,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就这样,一个自己设计制造三角函数作目器的念头萌生了。我先仔细考察书上的作图方法。画正弦曲线的,传统画法是从圆着手,在横轴上以任意点为圆心画单位圆,把国若干等分,再从…  相似文献   

19.
陈明,中国歌坛实力派女歌手,因一首《寂寞让我如此美丽》而迅速走红:之后,她又推出了《快乐老家》、《我在飞》、《仙乐飘飘》、《枕着你的名字入眠》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并获得“中国原创歌曲十大金曲奖”、“中国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奖”等:她出演了电视连续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并演唱了主题曲《等你爱我》.2004年7月15日,陈明的新专辑《让爱情优先》与歌迷见面.再次掀起了“陈明热”。沉浸在即将做妈妈的幸福中的陈明,敞开心扉谈起了自己的感情及生活。下面是她的自述。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母亲很喜欢我画画,甚至把买米的钱给我去买颜料。我也喜欢画画,衣服、墙到处画。我更喜欢拿着红砖块在马路上画飞机、大炮、坦克之类,边画嘴里还会念念有词。那种自由状态、幻想情境和忘我而真切的神态是那么自然而然。我上中小学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绘画特长自然用到办黑板报、墙报、批判专栏上。我只是照着《报头资料选》编编画画而已,老师、校长看了却惊叹不已,给予我极高的荣誉,我也因此当上了班干部,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兴奋,虚幻出一种莫名的成就感。高二时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