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宋迄清,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汉文西夏史料,传世史料如宋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人吴广成撰《西夏书事》等成为研究西夏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而亡佚的《西夏须知》、《羌尔雅》等也能为研究西夏文献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为刘温润等9位宋朝人,祁承、李维桢等2位明朝人,洪亮吉、罗福颐等8位清朝及近代人物立传,目的就是想通过为重要汉文西夏史料著者立传的方式,令世人不要忘记这批史家对西夏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从汉文西夏文献这一视角,展示古代至近代西夏史料整理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平准书》末载卜式语,《王翦传》末载客语,《荆轲传》末载鲁句践语,《晁错传》末载邓公与景帝语,《武安侯田鼢传》末载武帝语,皆史家于序事中寓论断法也。”“寓论断于序事”,这确切是太史公书的特点。司马迁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就可以在史实的叙述中把自己的论点表达出来,这是他表达历史论点的特殊形式。顾炎武指出这个问题来,对于我们研究司马迁的史学,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吴广成《西夏书事》所引西夏屯田的史料有误。西夏屯田始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八月,为军屯。至崇宗乾顺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行了“堡屯并置”之策,同时出现了“西夏弓箭手”的屯田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西夏的屯田和营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方国瑜先生的“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总结的研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原创性理论。文章钩沉了以往被学界忽视的“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进入西夏史研究的过程以及该理论对西夏史研究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通过徐中舒先生而进入吴天墀先生视野,并为吴天墀先生所接受。《西夏史稿》首次运用“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研究西夏史,是该书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西夏史稿》采用“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这一反映中国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理论研究西夏史,提出许多重要观点,理论的核心即中国历史有整体性。这一观点在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中得到继承、发展,深化了西夏史研究,促进了宋、辽、西夏、金史的贯通研究,推动了“大宋史”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解”是一种文体。其本义是分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81年,鲁国人猎获一只麟,孔子认为这种瑞兽出现在乱世,是不祥之兆,说:“吾道穷矣!”《春秋》这部书就于这年绝笔不写了。韩愈的《获麟解》,是就这件事进行分析而引发的议论。  相似文献   

6.
《史记》与《汉书》都有韩信的传记,虽然班固承继了司马迁的大部分内容,但叙述与议论有不少相异之处,特别是对韩信"谋反"一事的处理,存在微妙而本质性区别,这一切源于两位史学家对韩信历史地位和自身形象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创编时期,主要包括三种文献类型。第一种是专书文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记述西夏事的文献,如《西夏须知》、《夏国枢要》等,另一种是以记述宋夏关系为主的文献,如《西行录》、《永乐客话》等。第二种是专题文献,以西夏专题的形式出现在宋人编著的一些历史文献中,这些专题专记宋夏之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如《宋大诏令集·政事门·四裔》部分有《西夏》专题,专录宋降于夏的各种诏令,《东都事略·西夏传》部分,专讲西夏历史沿革。第三种是散见文献,多见于宋人编修的史籍和笔记中,如《长编》中有非常丰富的西夏史料,《东轩笔录》、《儒林公议》中也杂有不少西夏史料。还有一批西夏文献以单篇文章的形式散见于宋人文集中,多为宋夏用兵之际,宋朝臣上奏的各种与西夏有关的奏议,或者是宋臣奉皇帝之命撰写的晓谕西夏的文章。宋人文集中还有很多反映宋夏战事的诗歌,这批诗歌也可以作为研究宋夏关系的重要材料来利用。  相似文献   

8.
演义小说这一文体源自史传。历史叙事的三大要素事、文、义与《三国志演义》的事、文、义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史上首部历史演义《三国志演义》,对《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史“事”进行推演,通过《资治通鉴纲目》远绍《春秋》之“义”,而发之于通俗生动之“文”。事、文、义三者的融合促进了“演义”的正式生成,并规定了“演义”的体式特征;三者的游离和矛盾促进了演义与历史的分化,进一步使充斥于古代小说中的道德劝戒逐渐虚化为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9.
俄藏敦煌文献中的西夏汉文写本《杂集时用要字》仿汉人习字蒙书分类而做,但其分类、内容反映了西夏人的生活与观念,第五部分果子部就反映了西夏人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1979年试用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章中有《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一节,其中讲到了西夏第一代皇帝元昊时期创制西夏文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对西夏文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还在第10页附了一个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插图。图中包括四个词共八个字,左边是西夏文,右面是汉文。按理每个汉文词应是相对应的西夏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文学史上,伍子胥的形象定位经历了先秦著作的智谋忠直—《史记》的烈丈夫—《越绝书》的知恩图报—《吴越春秋》的神化英雄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如何由史传发展为小说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文学史上,伍子胥的形象定位经历了先秦著作的智谋忠直-<史记>的烈丈夫-<越绝书>的知恩图报-<吴越春秋>的神化英雄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如何由史传发展为小说的.  相似文献   

13.
查继佐与明史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浙江海宁查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中,查继佐因与明史案和吴六奇的关系而颇具传奇色彩。对于查继佐与庄氏史案,多数史料的记载倾向于他是此案的参与者,并受牵连入狱。但是,在了解此案的始末后,可知查继佐并不是明史案的告发者。而流传甚广的与吴六奇之事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还这位历史人物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4.
武元衡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两次出任宰相,在第二次宰相任上为藩镇王承宗、李师道所遣的刺客刺杀。关于武元衡遇刺的时间,《旧唐书》记载有抵牾。以武元衡遇刺的历史背景、遇刺经过及史料记载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遇刺时间为元和十年六月初三,即西历815年7月13日,从而纠正了《旧唐书》所载之误。  相似文献   

15.
龚书铎教授是近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的研究视野很开阔,在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戊戌新文化运动》和《清代理学史》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勇于创新、严谨求真与自觉以科学理论指导二者相结合,是他长期治学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代征战频繁,军事行动失败一方的人员多有选择投降自保的,执行者有皇帝、刺史、州牧、军阀、家将、幕僚等。其中蜀国刘禅和吴国孙⑦在面对敌军来临,己方的军事行动失败之时,均选择投降自保。刘禅和孙⑦均执行了《左传》记载的"面缚"和"舆榇"的投降礼仪,且在出降之前遣使奉降书于对方统帅。"奉降书"是先秦两汉投降礼仪中没有记载的新形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吴两国灭亡的见证者,他对于投降礼仪的记载拥有极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吴汉全主编的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以学科建设立论,将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作为基本任务,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历史进程,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努力方向。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多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高度重视并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四是注重史料的积累及整理。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流行于欧美学术界的一种反传统的文化现象。近些年来,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关注日益增强,但研究成果不多。本文主要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史学的发展过程,探析了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尚书》蕴藏的历史思想极为重要和丰富,在中国史学史以至整个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历史上和当今的《尚书》的历史思想研究都相当薄弱,存在着平面化、零散化以及不能紧密结合时代学术脉动等缺陷,因此加强《尚书》历史思想研究非常重要。目前,在后现代的情境下,《尚书》历史思想研究可以通过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使研究更加深入、系统地进行。这样可以加深对《尚书》史学价值的理性认识,更加明了中西文化元典和中西方整体文化传统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为世界文化的交融、互补提供有益的参考,最终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说法始于鲁迅先生 ,并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分类并不科学 ,既不符合吴敬梓的主观创作意图 ,也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这种说法的提出 ,和鲁迅先生的创作个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