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日,我整合滋生出了一个新名词,名曰"诗意教研".何谓"诗意教研"?一言以蔽之:将生命融于教研,将教研融于生活,让教研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相似文献   

2.
诗意地生活     
《同学少年》2008,(1):26-26
掬一捧清水,我便醉倒在春风里。空气中尽是幽幽的香气,那些无比珍贵的年华从指尖滑过,无声无息。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3.
<正>能给人以诗一样美感的意境,便是"诗意",具体一点说,诗意是和"美""美感"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像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诗意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一双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慧眼,或依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那就可以称得上是"诗意地栖息"了。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还应该诗  相似文献   

4.
请以"珍惜这生活的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穿梭于车水马龙,奔波于宦海商场,迷失于远离生活本真的世界,生活的诗意就会与人渐行渐远。真实的生活是一组诗歌,人们需要它来静气、润心。并非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我们都可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  相似文献   

6.
正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短诗《人,诗意的栖居》,诗未必太有诗意,但"诗意的栖居"的提法颇富诗意。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战乱频仍的中国人,逃命已是不易,哪里可能诗意地栖居?然而,在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民族濒临危亡的1930年代,沈从文用《边城》这类"牧歌式"的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他眼中那个时代的生活图  相似文献   

7.
<正>诗人荷尔德林在《轻柔的湛蓝》中深情地写道:"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那么,人将仰望而问,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自信,那么肯定,那么浪漫,那么优雅……然而,当我们将视线转向我们的课堂,转向课堂上那一群鲜活的生命体,在我们枯燥的灌输中、机械的训练中、"诲人不倦"的柔性催逼中,他们能诗意地栖居在课堂吗?从相约逃离课堂到撕书殴打教师,真可谓"视学舍如图圄而不肯人,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没有诗意的课堂,何来诗意地栖居?创设诗意的课堂,是教育的追求,更是生命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任英 《内蒙古教育》2013,(13):33-34
<正>一、注重积累积累是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诗意生活、诗意人生的土壤。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三百首"的积累就是诗意种子发芽、生长、壮大的沃土。其实,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诗意的基因。所谓诗意,本身就是生活,是人的情感与思想借助于想象的一种表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之官思也",这个  相似文献   

9.
2007年湖南卷     
《同学少年》2008,(7):18-21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诗意地生活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  相似文献   

10.
儿童诗歌教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取功利的价值观,是无功利欲求的观照。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曾说过:"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大地。"这告诉我们,人在为物质生存保有生命,而辛苦劳作。但同时,还会为一种灵魂的提升,精神的享受而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要诗意栖居大地就要过一种诗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湖南高考作文题一出,就有人感叹:我们的学生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何谈诗意?我说,生活本来应该有"诗意",如果觉得生活缺乏诗意,那是我们自身出了问题。2007年的湖南作文题——诗意地生活——从出题的形式而言,彰显湖南风格。所谓湖南风格,指的是湖南自主命题以来的作文题大多比较平稳,不会有太多的"创意":2004年与2005年话题作文"家庭教育"、"跑的体验"是具体可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诗意地生活一考生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似文献   

13.
诗意地写作     
郭怀英 《课外阅读》2010,(8):146-147
海德格尔说过:“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那就让我们学会诗意地生活的同时,也学会诗意地写作吧。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湖南教育》2008,(5):18-19
面对冷漠的现实,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之心。海德格尔也喊出了“人,诗意地栖居”,他强调生活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因此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必须以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为基础。诗意,本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命题。一个读者给我打来电话,问:“怎样通俗地理解‘诗意地成长’?”我说:“通俗地说,诗意是指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一种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一种审美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面对琐碎的生活,每个人不可能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这些工作看作我们喜欢的事情,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审美,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意’。”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成长的前提。说到底,教育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太多的制度,我们已经规定了太多的纪律,然而,可否从诗意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教师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孩子有一个诗意的童年,让老师有一种诗意的教育生活,让生活在学校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一种诗意的生活氛围,儿童诗的研究与推进一定能让我们实现这样的憧憬。  相似文献   

16.
诗意地生活湖南一考生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相似文献   

17.
付蓉新 《中国德育》2014,(11):50-51
正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可以说,人们能够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是一种至上的境界。在我看来,在幼儿时期通过阅读把生活中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把将来会把他们培养成心灵富足,热爱生活富有诗意的人。为此,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铁路幼儿园一直致力于打造幼儿早期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人抱怨:生活太枯燥,太没有诗意。因为他们心中的诗意常常被庸常的生活所遮蔽。不过遮蔽是存在的,诗意也是存在的。罗丹说,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一个人如果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腔懂得美的浪漫情怀,也是可以很好地感受和体验到生活中无限美好的诗意的。诗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  相似文献   

19.
艺术与审美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而诗意是生命和谐的维生素;人的生命是知、情、意的统一,美通过艺术与诗意笼罩、覆盖着人生;发掘人生的诗意是人在自然恩赐和社会修炼中所锻铸的特有的功能,诗意的栖居是人所能选择的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中哲西圣们的执意追求;我们应当创造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职业生活的文明化,精神生活的诗意化以应对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是甘肃祁连山北麓一个少数民族,是回鹘人后裔,以畜牧业为生,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以独特视角反映这个古老民族变迁及环境恶化的现实,过去辽阔的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已经受到工业化侵蚀,影片几近纪实,运用诗意表达,通过稚嫩孩子的眼睛,反映工业化对"水草丰茂"的破坏,视角新颖,富有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