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建 《档案与建设》2020,(4):74-76,80
康、乾二帝分别六次南巡至苏州,均沿运河游览两岸名胜,赋诗、题匾联。在康、乾二帝所关注的30处苏州运河景观中,寒山、灵岩山和虎丘等9处苏州西部山地景观,不仅在整个景观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还是展示苏州地域文化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张思瑶 《图书馆》2017,(11):29-32
本文通过对叶瑞宝主编的《苏州藏书史》和曹培根所著《苏州传统藏书文化研究》的对比阅读,概述了两部著作的知识内涵和学术价值,指出了两书的贡献在于全面地总结了苏州藏书文化的璀璨成就,对于继承和弘扬苏州藏书文化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清末碑刻档案为视角,对清代苏州商业社会进行研究。在清代,苏州是中国工商业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这得益于清朝政府的支持及地理区位的优势。随着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阶级矛盾不断加深,制度弊端也不断被放大,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后,生产力与资本的大量流失、区位优势的丧失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无作为让苏州工商业逐步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4.
《苏州日报》连续7年10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单报广告到账收入也已连续多年在一亿元以上,被中国记协称之为全国地市报的“苏州日报现象”。在这一精品工程的打造过程中,改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有力的佐证,在《苏州日报》10次获得的中国新闻奖中,版面获奖就占了4次。  相似文献   

5.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苏州藏书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藉,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因此他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文章对苏州藏书家收藏乡邦先哲文献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以彰显苏州藏书家传承吴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丁瑶 《晋图学刊》2004,(4):73-76
历史上苏州藏书数量之丰,藏书家之众在全国首屈一指,而藏书家抄书一直以来是他们获取图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述了明清时期苏州藏书家的抄书事迹和主要藏书家抄书活动,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苏州藏书家抄书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苏州藏书数量之丰,藏书家之众在全国首屈一指,而藏书家抄书一直以来是他们获取图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述了明清时期苏州藏书家的抄书事迹和主要藏书家抄书活动概述,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苏州藏书家抄书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苏州众多的藏书家、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文献,使得苏州学子和士人得益非浅。众多的典籍滋养了苏州众多的大学者、大文人,而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成为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千年春秋史,演绎至如今。回想吴王阖闾在公元前496年兴师伐越所引发的一场战争,再放眼当下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之争,似是又一次新的“吴越之争”。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对记者说,“苏温之争,本质上仍然是两种不同文化之争的延续。”而在汉语的词汇里,“越”本身即是一个地处偏端的概念。而“吴”则相对而言位居正统。自古,处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的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苏杭自古繁华,朝廷也从来都把最得力的官员派往苏州,因为,苏常熟,天下足,那里是天下粮仓。而温州,《山海经》即云:“瓯居海中。”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在封建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博物馆》2009,(3):92-92
2007年9月30日至11月18日,苏州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石渠宝笈·唐风宋韵——辽博清官散佚唐宋国宝书画苏州特展”。该展主要展出了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26件清官散佚唐宋书画,其中24件为一级文物,2件为二级文物,是苏州博物馆开馆历年以来举办的展览中文物整体级别最高的一次特展。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明清两代的苏州才子是苏州历史上最多的。他们工诗文、擅书画、通金石,以多才多艺誉满海内。本文从这些苏州才子中挑选出其中作为藏书家的佼佼者。以此来说明他们在中国藏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蕴慧 《山西档案》2015,(2):125-128
民国时期,苏州城墙逐渐陷入了留之无用、拆之可惜的尴尬局面。苏州近代最早的拆城墙行动便始于这一时期(1927年)。虽然时有修复和维护,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古城墙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苏州城墙最终在1950年代逐渐被拆毁。  相似文献   

13.
在杂志社的一次策划会上,谈到的主题是电视栏目活动化。据某位知情人士透露,苏州台的活动做得很好,上网GOOGLE一下,搜到了这样一句话:“苏州台办活动,办一个成一个。”央视市场调查的数据还显示,电视是苏州消费者获得商品信息、特别是促销信息的第一媒体。在城市台生存日益艰难的情况下,这样的描述语足以引同行羡慕。  相似文献   

14.
苏州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已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我们积极实践,通过精心策划、组织资源、社会合作、开展延伸等,从小到大,打造出了"苏州大讲坛"品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些做法与经验,并就"苏州大讲坛"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曾经在长三角地区拥有广泛影响力的苏州评弹因传播媒介发生变化而受到冲击,导致听众减少,市场萎缩.电视剧《都挺好》因为采用苏州评弹作为主要配乐,使得富有江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苏州评弹随着该剧的走红而进入全国观众的视野,给当下苏州评弹如何在现代传播媒介中创新发展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图书馆》2007,(1):F0003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苏州图书馆承办的中国图书馆学2007年新年峰会于2006年12月10日-12日在苏州举行,来自各级各类图书馆、教学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的近3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是中国图书馆学会自2005年1月在哈尔滨举办首届峰会后的第三次峰会。  相似文献   

17.
苏州老山塘     
乾隆帝献给生母钮祜禄氏皇太后70大寿的礼物,是建于北京圆明园内的一条苏州街,这条苏州街就是仿照苏州山塘街建造的。山塘街位于苏州城阊门外,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于公元825年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与繁华的阊门之间凿河堆土,修筑一条长堤,全长3829.6米。山塘街就位于这条长堤上。  相似文献   

18.
惜珍 《档案与史学》2007,(12):44-47
上海闸北区的天潼路一带以前被称为唐家弄.唐家弄以天潼路为轴心,南自苏州河,北至海宁路,东抵河南北路,西迄浙江北路,因为它位于租界,上世纪30年代的两次淞沪战争,战火都未波及.  相似文献   

19.
我挨你说     
《大观周刊》2006,(39):58-58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本期栏目,就将带你走进苏州。地道的苏州人说话是软软地,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同时,苏州还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可,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与苏州有很深的渊源。小说的开场是从苏州的阊门讲起,小说塑造的十二金钗中的两块美玉——黛玉、妙玉均为苏州闺秀,十二伶官来自苏州民间,小说中有很多苏州风土人情的描写。作者曹雪芹先生的舅公李煦曾执掌苏州织造府,至今苏州十中校园内还有苏州织造府的遗迹。苏州书生程伟元发现、续编、出版了《红楼梦》。生长于苏州的俞平伯开创了“新红学派”,成为一代红学大师。新世纪苏州的一群红学爱好者出版了《梦里梦外探红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红楼梦》与苏州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