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三俗,我赞成。但是,三俗究竟坏在哪里呢?在俗吗?未必。就说媚俗。一个人,或者一个节目,一部作品,为什么要媚俗呢?是因为喜欢俗,或者本来就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2.
李云贵  刘志华 《教师》2012,(8):98-99
新课改以来,教学生活化已渐入佳境,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模式风起,群英竞秀,智慧闪耀,但也大量存在迎合低级趣味的“媚俗”、不堪仔细回味的“庸俗”、缺少高雅品位的“低俗”。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克服“三俗”的弊病,有效达成“三维”目标呢?  相似文献   

3.
妈妈有一个老毛病,就是“停车恐惧症”。什么叫“停车恐惧症”呢?就是一听到“停车”二字就紧张异常.停车时手忙脚乱、全身冒汗。她常常提起这个毛病,因为她太不喜欢它了,就像我不喜欢“小马虎”一样。  相似文献   

4.
高一(8)班上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本来是数学课,数学老师董老师因临时有事和我调课。当我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历史时,部分学生“哗”的一下高兴起来,只听见有个叫A的学生说:“上历史好,数学太烦了,怕得很……永远不上数学课就好了。”听到学生对数学的抱怨,身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就在想:数学可是高考拉分的关键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害怕数学呢?难道是数学老师教得不好?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喜欢教室里干净整洁,特别不喜欢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或者悬挂饰物。学校最近出台一项新要求,就是要求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教室文化”。我想,这还不容易?前墙是黑板,后墙有黑板报。我把板报左侧框起来,将好的作业张贴上墙,成为优秀作业展。右侧呢,剪个“树形”的眉头,也框一个空间,专门为班级表现好的同学,做些小卡片,进行表扬,就叫“成长树”。  相似文献   

6.
好像每个跳跃的日子里,都有一个“为什么我要这样”的问题如鲠在喉。为什么我要加班呢?为什么我要读这所大学呢?为什么我控制不了现在的生活呢?为什么我要让某些人喜欢我呢?为什么我要对不喜欢的人强颜欢笑呢?为什么呢?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样的日子里找到答案,但好在,只要你沉下来,能被人看到,自然就会有人告诉你答案。当年从中文系毕业,不懂新闻,做东西只有一个原则——自己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 秋风秋雨:大家好!最近语文老师总要求我们做读书笔记。我呀,本来就只喜欢读、不喜欢写.就更别提做读书笔记了!我真有些弄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做读书笔记呢?  相似文献   

8.
大树下,有几个女孩子在快乐地跳绳。一串串银铃似的笑声引来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躲在不远处的草丛里,偷偷地观看。“好啊!跳得好啊!”小兔子不禁叫了起来。女孩们马上停止跳绳,向草丛走了过来。“是谁在叫啊?怎么不出来?”“哎呀,要被发现了。”小兔子慌忙逃走了,女孩们只见到一个白色的身影一闪,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真奇怪啊!会是谁呢?”  相似文献   

9.
酷毙的我     
远看像一蓬乱草,碰我你才知我是“英豪”,谁让我叫豪猪呢。现在的人喜欢扮酷,这算什么?人要扮才能酷,我呢?天生就酷,浑身是刺雄赳赳!没看今天舞台上很多耍“酷”的歌星,都爱把自己的发型弄成我这一身刺的模样吗?江湖中人都有花名,就像梁山好汉似的。要是我也给自个儿起个外号,总该可以叫“山林刺客”吧?我可是正宗的“刺”客呢。三根头发的流浪儿叫三毛,我呢?可以给自己起个日本名字,叫“山林百刺”。唉,自打我祖宗被大自然发配到这山林中来,处处是危险。何况我们个儿不大,腿儿肥短,嘴巴不尖,耳朵虽大,眼睛却小,要在…  相似文献   

10.
旋转马阿奔     
小马阿奔的爸爸总是叫他“阿笨”,因为他老是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说:“我们马儿为什么要吃草啊?”“他们羊儿为什么也爱吃草啊?”“草儿那么好吃为什么那些老虎不喜欢吃啊?”等等。爸爸老是觉得他笨笨的,不知不觉就把他的名字叫成了“阿笨”。  相似文献   

11.
林芹 《现代语文》2014,(11):103-104
笔者所说的"三俗"并不是指社会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而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所谓"三俗",是指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易于学生接受,做到"通俗"易懂;教学方法遵循传统,发扬沉淀下来的教法精髓——教法"循俗";对学生的考评和教师自身的考评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语文教师对于评价要做到"傲俗"。这样的"三俗"恰好契合了教育"三高"提法,即"高尚""高洁""高雅"。  相似文献   

12.
死党狗子最近喜欢上了隔壁文科班一个叫水矜的女生,其疯狂程度丝毫不亚于班上的数学祁老夫子喜欢深田恭子。但苦于自己文笔欠佳,不好意思在“文人”(文科班的人)面前卖弄,狗子竟死皮赖脸地来找我,要我这个理科班的才子代其写封情书给那个女生。说实话,作为哥儿们,这个忙我肯定得帮,否则怎么叫哥儿们呢?但要我给一个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女生写一封肉麻兮兮的情书还真有些为难。  相似文献   

13.
庸俗、低俗、媚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产物.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三俗”之风的侵蚀.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奶奶     
我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她有一头银白色的头发,额头上有几条皱纹,胖胖的身体,肚子有点大。因为奶奶的耳朵不好,所以总是带着一个助听器。奶奶从来都不叫我的名字,奶奶喜欢叫我什么呢?告诉你们吧,奶奶喜欢叫我“宝宝”或者“宝贝”。奶奶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起床,然后开始给我准备早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我的同学都不喜欢我,我的朋友很少,.”一个叫天磊的男孩发来微信说。“我觉得他们不愿意跟我在一块,有时我的两个朋友出去也不叫我,或者吃饭时他俩总那么慢,故意让我先走。”心理老师马上回复道:“那你和父母关系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时下师生“对话”的形式很多。面对学生的解读,很多教师只是一味表扬:没有纠错,只有捧场;没有引导,只有迎合。这样的对话显得“假”、“空”、“俗”、“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展开对话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真假张雨露     
张檬月 《作文》2022,(37):14-15
<正>我们班的张雨露和二班的张雨晨是一对双胞胎。今天上午大课间,在走廊里发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去把我办公桌上的那包口罩拿过来。”孙老师朗声对雨晨说。孙老师为什么让二班的人帮她呢?我就在旁边,她为什么不叫我呢?难道她把雨晨当成雨露了?还是她本来就认识雨晨?  相似文献   

19.
某教师执教《但愿人长久》时,整节课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喜欢哪一段就学哪一段”。试问:一个孩子喜欢能代替所有孩子喜欢吗?是不是不喜欢就不学了呢?另外,孩子们习惯了顺!着老师的话说,这样还能“喜欢”吗?  相似文献   

20.
早教     
《母婴世界》2014,(5):146-147
“电视迷”我家孩子才两岁,非常喜欢看电视,如果大人阻止他,或者关上电视就会哭闹个不停。不希望他看电视上瘾,如何才能在宝宝心目中取代电视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