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点睛之语: 汉字书写以考查常见常用字为主,以现行使用的易出错的字为主。错别字的类型大致有如下4种:1.因字形相似而误,如“戌边”,“戌”应为“戍”;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一愁莫展”,“愁”应为“筹”;3.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痉孪”,“孪”应为“挛”;4.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人  相似文献   

2.
《酉阳杂俎》一书中因传抄讹误或使用俗语词等而造成理解困难的词语有很多,我们考释了其中的六个:“作梵”乃“作犯”之误,“继”指病名,“灶瘃”乃“龟瘃”之误,“条”指鸟之粪;“丫戾”乃“了戾”之误;“羊脾”与“羊髀”同.  相似文献   

3.
六、关于“而勿正心勿忘”《孟子·公孙丑上》“知言养气”章谈养浩然之气的功夫时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的话。“而勿正心勿忘”义不可通,不应曲为之说。愚按“勿正心”三字疑涉下“勿忘”二字而衍误。原来原文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由于原文“勿忘”前误衍“勿忘”二字;再把误衍的“忘”字分开写成“亡心”二字;再把“亡心”二字误写成“正心”二字。这样,原文的“而勿忘”,就逐步衍误成“而勿正心勿忘”了。若将本文还原成“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则下文宋人  相似文献   

4.
教辅用书差错惊人 2005年11月7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向社会公布,该省中小学教学辅导用书质量抽查结果为四成不合格。据介绍,湖北省此次随机抽查了21种省内教辅出版物和30种外省教辅出版物。其中不合格率高达41%。教辅用书不合格问题集中表现在编校质量不过关.书中出现常识性错误,错别字、病句太多,装印质量低劣等。如将“举头望明月”误成“举手望明月”,将“火柴棍”误成“小柴棍”.将“委屈”误成“委曲”.英语单词注释错误.页码与目录标注风马牛不相及等。  相似文献   

5.
“尝误原理”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由美国教育家桑代克的“试误说”发展而来.我们这里所谈的“尝误原理”,指的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对“尝误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是数学教师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数学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关键是“误”在哪里,出了什么“误”,“误”后应怎么办.本文借助一些实例谈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尝误原理”. 1 利用尝误巩固基础知识 从正面讲授基础知识,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是极其重要的.但仅此还不够,学…  相似文献   

6.
点睛之语: 汉字书写以考查常见常用字为主,以现行使用的易出错的字为主。错别字的类型大致有如下4种:1.因字形相似而误,如“戌边”,“戌”应为“戍”;2.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如“一愁莫展”,“愁”应为“筹”;3.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痉孪”,“孪”应为“挛”;4.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人才汇萃”,“汇”应为“荟”。2001年高考题字形题难度较前有所下降,所涉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许多词句的意义很难从字面上去推测,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试看如下例析: 1.He dlove good and flast. [误]他开车开得既好又快。[正]他开车开得非常快。[析]“good and”常用在口中,表示“非常”。2.He became an artist aflera fashion. [误]他看完时装表演后成了  相似文献   

8.
错字两例     
一、“鸠占鹊巢”不能误成“鸠占雀巢”《法制日报》1997年4月2日第2版载老文的文章,标题为《“鸠占雀巢”何时了》,这里“雀”系“鹊”之误。成语“鸠占鹊巢”最早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  相似文献   

9.
本文由独立成篇的4则小文组成.其一,考证“五云出山”系今齐鲁名岳云门山的原称;其二,勘误南宋军事著作《历代兵制》对后燕.南燕兵力的混淆与误书;其三,提出学术界关注的“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窖藏佛像”残破原因为金兵击毁说;其四,考证出青州“尧王”为南燕帝王慕容德,尧王山名即由他登临而来.  相似文献   

10.
“相”与“像”因为读音相同、意义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 ,在学生作文里 ,这两个字常常混淆。例如 :奶奶请照像师傅照了一张相。这里“相”和“像”都用错了 ,把“照相”误作“照像” ,把“一张像”误作“一张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 ?关键是没有把握这两个字的确切含义。《辞海》载 :相 ②貌相 ;状貌。像 ①人物形象的摹写或雕塑 ; ②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组(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 )后所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像称为“实像” ;由虚光线 (即光线在其相反方向上的延长线 )会聚而成的称“虚像”。根据…  相似文献   

11.
1.“委曲求全”误为“委屈求全”。“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之意,指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是“曲折婉转”的“曲”,不是“含冤负屈”的“屈”。 2.“戒骄戒躁”误为“戒骄戒燥”。“躁”,性急,不冷静;“燥”指缺少水分。二者意思完全不同,不能混淆。 3.“既往不咎”误为“既往不究。”“既往不咎”又作“不咎既往”,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咎”在这里是责备的意思,与“追究”的“究”要区别开来。 4.“销声匿迹”误为“消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本文分析了“试误”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探讨了“试误”教学法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指出了“试误”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版薛涛《朱槿花》诗第二句“司蒡芙蓉草録云”,历来学者认为难解.有些学者经过数十年研究后认定:“司蒡”是“同蒂”的误刻;“草録”是“叶绿”的误刻,故应改订.我们发现他们改订后的“同蒂芙蓉叶绿云”并无科学根据.又经过对司、蒡、草、録四字的逐一考释,证明宋刻原文“司蒡芙蓉草録云”完全可以解读;从而全诗也能够得到合理解释.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误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集、及、解、即、险、间”等几个古汉语常用词本义的误释略作举证,并将其致误之因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一、误将字构形造意的说解当作词本义的解说;二、急于以文献牵合词义,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材料;三、对词义引申规律信之太笃,用之太过,致成谬误.  相似文献   

15.
《江西教育》一九八五年第六期刊载的《“拨刺”小议》是《“拨剌”小议》之误,全文中的“剌”字都误刊成“刺”。(编者按:徐斌同志的意见是对的。)“刺”“剌”误用频繁,例子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6.
[考点解说]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辨认形式,放在第一卷中考查,单选题型;二是书写形式,放在简答和作文题中考查.有人认为,高考只考查别字,这是一种误解.只能说在辨认形式中没有考错字,而在书写形式中是错别字兼考的.汉字复习的重点是①音近音同字,如“川流不息”中的“川”误写成“穿”.②形似字,如“大巧若拙”中的“拙”误写成“绌”.③不规范简化字,扣把“酒”写成“氿”.④习惯性误写字,如“傢俱”.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一种基于情境,观物格物、入雾疑雾、试误绳误、参悟顿悟、温焐慧焐、务元务本的“误中悟”教学方式,以“博学格物”“审问疑雾”“慎思试误”“明辨顿悟”“笃行温焐”“反思务本”构成课堂教学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1.我身体很好,谢谢你。【误】I am quite good, thank you.【误】I am quite well, thank you.【析】“well”指“健康的”,只能作表语;当副词用时,指“好”、“满意地”。“good”是形容词,不是副词,指“好的”、“令人满意的”、“有益的”等,没有“健康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宁波晚报》报道,《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刘震云作品的语言差错"审读报告":他误把"打摆子"当成"伤寒",把皮影误作木偶,把“黄钟大吕”错成“洪钟大吕”,《手机》中严守一的年龄前后三次提到,却不统一……面对读者为自己作品挑出的错,作家刘震云表示感谢,且不讳言“我对汉语,还有许多盲点和误点;我对生活常识,也有许多盲点和误点”,并表示“咬文嚼字使人进步,稀里糊涂使人落后”。  相似文献   

20.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谓之“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谓之“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把远处开来的船,误作爱人的归舟,写情;妆楼呆望,写神.徐禛卿《谈艺录》说,“情者心之精也,触感而兴.”陈郁《藏一腴话》说,“写其形,必传其神.”宋代杜耒《寒夜》诗有句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窗前有了梅花,透来月影,便生神韵.今人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