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蛮荒的远古人类童年时代,东西方各民族都产生了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对于深入研究神话的共同性、独特性是有其积极作用的。神话只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的反映,而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古代人们通过幻想和想象,把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形象化。或者说,神话是古代人们原始的思想形式,是自然界和历史现实的特殊的想象的反映。中国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说:“天地浑饨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相似文献   

2.
神话的改写     
×××同学问:《盘古开天辟地》是作者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你能不能说说神话的改写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了回答你的问题,我们先将《盘古开天辟地》所依据的古籍资料转引如下: (l)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  相似文献   

3.
《三五历纪》与《五运历年记》里的盘古神话原本不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而是一则关于天、地、人三皇起源的神话。后来将其视为盘古开辟天地的神话,是因为人们对这则神话的误读。这则三皇起源神话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老子》。因为盘古神话并非盘古开天辟地神话,那么将其他的人为或神为开辟天地的神话与之比较来寻找其源头自然是没有意义的。盘古神话被误读之后,朝着三个方向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巨人形象:盘古和夸父。盘古和夸父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如果说盘古开辟鸿蒙的壮举主要是出于对混沌宇宙的不满,那么夸父逐日的行动则缘于一种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今天,在我们所能找到的一些早期资料中,都无法找到夸父追日的确切动机。后世诗文资料也没有对夸父追日的故事做出更多的改写和创编。尽管有关研究认为,夸父追日缘于部族的迁徙,是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合适的居住地不得不进行的迁徙。而我们大多数人愿意相信,夸父追日是出于对光明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1):7-13
【导读】神话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创造。从奥林匹亚山的宙斯与赫拉到中国的盘古和女娲,神话传说无一例外充满了惊世骇俗的创造力和汪洋恣肆的想象:宙斯幻化成天鹅和丽达相恋,女娲以石补天、抟土为人。这些神话传说至今读起依然让我们惊异于古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今天且让我们进入神话的世界,看看丘比特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和哪吒为民除害的英雄壮举。  相似文献   

6.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太多神话与传奇。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悠悠华夏文明,除了厚重的历史,也包括瑰丽的神话传说。在专门为中国人打造的经典3D玄幻网络游戏《仙侠世界》里,玩家将身处宏大的中国神话背景,经历从混沌  相似文献   

7.
盘古神话的文献资料具有晚出的特点,因而带来盘古神话是否起源于中国的疑问.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难以用实证的方法加以确证.但是,从神话是哲学观念的产生土壤和原始文化载体的角度来看,盘古神话无疑是中国古代本体思想的具象表达.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民众的朴素的生态观念。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些神话传说,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岭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尤其是人类起源神话与洪水神话,体现出了各种生态意识,如各民族的自然崇拜,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兄弟姐妹的血缘生态意识;图腾崇拜中的动植物生态保护意识。此外,岭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还有其他的生态保护行为,如伴随着信仰仪式而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开天辟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主要讲的是盘古开辟天地,创造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故事脉络清楚,充满神奇的想象,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能力的好素材。怎么教才能取得神话类课文教学的最大效益? 我想,神话故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相关课文:《盘古开关地》、《女娲补天》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神话传说,低年级的小朋友也一定从父母和动画片那儿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吧。神话是古代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动人的传说,比如希腊人民对星星、太阳、河流等自然现象展开的想象,就与中国的神话有许多不同,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侗族民歌中关于盘古、三皇玉帝、洪水故事等神话传说与其他类似神话的分析比较,阐明侗族民族具有叙述生动,跌宕起伏,层层递进,故事性强,人物大多染有佛教色彩,语言生动,富于音乐性,铿锵有改,便于记忆,便于流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垂死化身与人祭巫术──盘古神话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古神话的由来,是人们最感兴趣也是最有争议的中国古代文化之谜。本文根据神话的创作与流传特点,在借鉴国外民间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母题分析法”,对盘古神话进行了研究。文章将盘古神话分割为“宇宙之卵”和“垂死化身”两个母题,集中研究“垂死化身”母题的来历。作者提出:“垂死化身”母题的心理基础是原始思维;它的社会生活经验基础,则是原始宗教中的人祭巫术。文章特别对后一个论点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一日长于百年》是对神话传说功能的拓展,神话传说在整个小说的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神话中的善恶冲突,在现实生活中惊人地复现。作者站在全球性思维的高度,俯视人类历史,把神话传说熔炼成高层次意义上的哲理,并与未来相叠合,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未来道德缺乏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行仁爱思想,以史官和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学者们开始了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力改造:以虚构远古历史宣扬以德治国、安民利民的仁政理想,以重塑神话人物树立天下为公、爱民如子的仁君典范,以善恶之争彰显天命无常、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于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被重新编写,神话人物被重新塑造,神话阵营被重新划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在这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时代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仁爱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行仁爱思想,以史官和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先秦学者们开始了对远古神话传说的大力改造:以虚构远古历史宣扬以德治国、安民利民的仁政理想,以重塑神话人物树立天下为公、爱民如子的仁君典范,以善恶之争彰显天命无常、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于是上古神话传说的内容被重新编写,神话人物被重新塑造,神话阵营被重新划分,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在这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时代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仁爱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发现有不少篇神话,这些神话以其独特的想象、鲜明的人物、清浅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那么,在"语用"思想的观照下,神话类课文又该如何教学呢?现以《开天辟地》为例,重新审视神话教学的内容和策略。一、立足"语用",确立神话类课文教学目标和内容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文本都有丰富的内容。面对众多内容,选择什么来教,选择什么作为重点,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和教学的智慧。《开天辟地》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扬了盘古开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的始祖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而且与中原华夏部落的始祖神话传说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夫余、高句丽和清王室始祖神话传说源流的剖析,以探索东北古老的貊、女真族与中原华夏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纲监》盘古氏下注云:“天地初分之时,盘古生于其中,能各天地之高低,及造化之理.故俗曰:‘盘古分天地’,《纲》:“盘古优首出御工世.”《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这天地开辟而生盘古的传说代表着中华民族关于宇宙起源及人类生成的认识,其中蕴含着深澳的哲学思想和道学观念.作为传说,虽至今无法知其真实与否,但我们绝不能片面地把它看为神话,看为是一种虚构的产物.它不是一种静止的存在,它带有的运动实质正体现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无限式思维与交易观念.由此,我们应把字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来阐述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神话传说的研究应跳出科学的禁锢,只做文化价值的判断。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大洪水传说处处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唯物主义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