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围城》中围绕在方鸿渐周围的主要有四位女性。文章从分析方鸿渐与四位女性的言语交际入手,通过人物对话的差异比较方鸿渐与四位女性之间的不同的感情、关系。  相似文献   

2.
《向我来》是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伍慧明近年来的又一力作,其中的四位女性形象反映着美国种族主义和经济压迫给华人带来的无法言说的伤痛和华人筑造自己精神家园的不懈努力。从这四位女性身上,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和华裔文化身份认同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高一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勾践灭吴》(《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给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现实提供了真实、详尽的材料。值得称道的是,四篇文章里都塑造了一位能言善辩、忠君爱国的说客形象。  相似文献   

4.
高一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文言文中讲述了四个能言善辩的说客的故事 ,他们凭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地劝谏国君 ,故事十分感人。在这四位说客背后又是怎样的四位君王呢 ?可以说 ,没有这四位君王 ,便不会成就历史上这四个伟大的谋士。四位君王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 ,不同的年龄、性格 ,在历史上的名声亦不尽相同。尤以勾践为我们熟知 ,他能于劣势中卧薪尝胆十年 ,终灭吴国 ;齐威王则是齐国有名的君王 ;赵太后即赵威后 ,惠文王妻 ,历史上有美名 ,《战国策》中《赵威后问齐使》一篇记述其政治成就。但这四位君王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纳谏。也正因…  相似文献   

5.
亲力亲为,真思真感;不求文笔,但求真切。哪怕只是买回二斤白菜、到鸡笼捡了一回鸡蛋、陪妈妈上了一趟美容院、肚子饿极了胡乱煮了一碗面条等诸如此类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情,只要亲力亲为,就会有不—样的感受和体会。《四位中学生眼中的新农村》是四位同学亲自走访农村所闻、所见、所感、所记的成果,文章中湖北丹江农村的面貌被简单真实地勾画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雷雨》中的四凤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纯洁、质朴的美好特质.而且更具有新时代女性追求爱情的勇敢品格。这样一位中国传统意义上完美的女性形象,她的悲惨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7.
根据山西省人事厅晋人职通字(1996)115号文件精神,经省教委职改办同意,运城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于1999年1月13日,评审通过了中文系退休教师王树山、尚恒元副教授,生化系退休教师股崇德副教授,《运城高专学报》退休主编柴继光到编审等四位为名誉教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以上四位同志,虽然身已离开工作岗位,但却更加珍惜时光,潜心著述,成果累累。著名俗语学家王树山先生自1988年离休后,遁迹书斋,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魔,专心著述。先后任主编、副主编出版《中国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正>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曾有四位"花木兰"。朱姓木兰清代瀛园旧主著《木兰奇女传》载:唐朝初期,有一个少女名叫朱木兰,系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木兰娴弓马,谙韬略,14岁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13载,屡建奇功,凯旋故里。唐太宗李世民封她为武昭将军、武昭公主,并赐姓李。这段史实在《旧唐书》  相似文献   

9.
据《京华时报》消息,2010年4月,南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结果在京发布。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在我国周民最喜爱的图书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以明显优势位居前4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左传》、《国语》、《史记》记载 ,围绕晋文公流亡及返国称霸的历史事件中的七位女性及其对晋文公重耳政治志向、道德行为、治国方略形成的影响 ,以揭示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的爱情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主人公,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和相似特征,这就构成了一定的模式,可称之为理想女主人公模式。该模式凸现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主动追求和超凡的才干,突破了封建礼法对女性的樊篱,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中庞春梅性格宽宏大度,希望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她人格高尚,决不容许玷污。在有仇必报的同时,又能以德报怨,体现出她人格的高尚与宽宏。同时,她还是一个十分讲究情爱和友谊的女性。  相似文献   

13.
曹弋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15-17,52
贾平凹笔下的女性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但以爱情为核心的价值观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对自身生存状况有着深刻的体认,明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敢爱、敢狠、敢于不惜代价为爱赴汤蹈火是她们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金瓶梅》小说中三位主要女性的一生遭际以及她们与男性的权力制衡关系,来探究在争取女性权力问题上的三种不同选择方式:潘金莲是人性之权的自觉追求,李瓶儿是家庭之权的半途而废,庞春梅是社会之权的饱暖思淫。三位女性无一例外的死亡结局,告示了本文的主旨乃是对人性弱点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5.
乡村女教师群体是扎根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教育韧性。建国以来,一大批教育电影关注乡村女教师的生存生活状态,通过艺术的手法塑造了立体丰富的乡村女教师形象。研究发现,影像记忆中的乡村女教师在师德师风、职业劳动、角色地位等维度有其突出表征和多元体现;教育电影在对乡村女教师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映射社会价值倾向、记录时代演变烙印、揭示社会教育动力的路向旨趣;但教育电影中乡村女教师形象的塑造具有同质性,未能整体呈现出乡村教育文化变迁,在乡村教育振兴大背景下,应该适度增加反映乡村女教师形象的教育电影数量,深度描写乡村女教师在乡村社会中的角色,精度凸显乡村女教师在性别上的独特价值,审慎评析乡村女教师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的境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她们重亲情、努力返归人世的行为和结局蕴含了中年民族特有的尚人伦、重人世、以人为贵的化心理;富有才学的女鬼形象是作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托体。  相似文献   

17.
《岭南逸史》描写的女性群体,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特别是其中的四个女主人公,标新立异,这是《岭南逸史》艺术成就最突出的表现之一,这使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岭南逸史》中的女性世界多少折射出现实中的岭南女性的生活状况、思想情感和超常能力,这对我们了解岭南女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样板戏”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样板戏”的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女英雄的形象,表面上女性的地位被提高到完全与男性平等的地步,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本文从“样板戏”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和所折射出的男权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英雄英雌”是联袂彰显于辛亥革命前夕有关婚恋的新知识谱系的。“志士”唤“女杰”,“英雄”配“英雌”自是荸命需要,亦是情爱妙事,所以激进文人在诗文中勾画出了富有时代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爱情理想:“娶妻当娶苏菲亚,嫁夫当嫁玛志尼。”并且,“英雄英雌”的婚恋意识为其后的中国现代革命所承续与发扬。  相似文献   

20.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