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蕾 《新闻界》2012,(6):60-63
随着即时通讯、社交媒体、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数量呈级数上升的弱连结突破了消费者过去狭小的社交圈,使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广泛的口碑信息,也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了更直接有效的渠道.网络口碑营销的目的是促使消费者在网络上进行口碑传播,但其传播效果会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与影响,本文分别从传播动机与意愿、信息质量和传播对象三个方面探析了影响网络口碑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清 《青年记者》2016,(35):79-80
“口碑”一词最早出自宋代诗词:“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原意指人的嘴巴像石碑一样可以传递信息,可见其本意就蕴含着动态的传播过程.口碑传播是消费者之间关于供应商或它的产品/服务特点的、可能会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的非正式沟通.①因此,口碑传播的主体、内容和效果都很明确,分别是消费者、口碑信息和高影响力.网络口碑传播不同于传统时代的口口相传,是指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口碑传播方式.绝大多数网络口碑信息是以社会化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如内容社区(如专业论坛)、电子商务网站、专门的口碑网站和微博微信等.②网络口碑传播渠道提升了口碑传播的信息详细度、信息专业度、被搜寻速度等,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决策参考来源之一.然而,网络口碑传播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薛可  张漪 《当代传播》2015,(1):73-76
互联网时代,处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受众的行为意愿往往受到网络平台口碑信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关系强度、微博口碑信息传播量及微博口碑信息价等三个变量进行控制实验,研究受众在不同情境下的收视意愿。研究发现:对于综艺节目而言,网络口碑传播量是影响收视意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量的增加,对受众收视意愿不断增强;口碑传播量正、负面评价对收视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微博口碑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强度会对网络口碑传播量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关系强度提高,传播量对收视意愿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无经济激励、消费者自发产生的网络口碑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传受双向视角:传受双方社交网站偏好、网络人际关系强度、口碑产品品类、不同信源的正负面口碑选择、传者传播意愿、口碑发布位置及传达方式,以及影响受者的口碑时机等八个维度,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样本数894),证实了两性在社交网站网络口碑行为上有不同程度的维度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女性在不同连带导向型的社交网站中具有网络口碑传受优势,值得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5.
乐蜂网作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美妆电商,自2012年底起大力宣传其“达人经济”模式.乐蜂网的“达人经济”模式运用意见领袖理论,通过挖掘、宣传、巩固递进发展“意见领袖”,建立“蜂向标”论坛加强人际传播,促进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等方式,增强乐蜂网知名度、美誉度.  相似文献   

6.
韩燕飞 《新闻世界》2014,(3):163-165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以新浪微博中用户发布的有关河南旅游景点口碑信息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微博的旅游网络口碑传播方式及特征。认为,口碑感知价值影响旅游网络口碑涟漪效应的扩散;微博裂变传播特征加大旅游网络负面口碑危害;河南旅游官方微博未能起到口碑信息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口碑传播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植,网络口碑对受众行为,尤其是购买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口碑网、闺蜜网等口碑类网站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标志着互联网环境下的口碑传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开始对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市场研究表明:77%的网民在线采购商品前,会参考网上其他人所写的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8.
周鸿  孙子君 《新闻传播》2024,(3):115-117
我国美妆产品从先秦开始,经过漫长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美妆制作理论知识,形成了“脂”“泽”“粉”“黛”等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美妆体系,但由于西方美妆产品的创新优势,全球美妆市场被欧美产品占领多数份额,国货美妆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传统文化也随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时代的碰撞中不断发扬、传承和创新,成为当下流行的文化元素和导向之一。INTO YOU,作为一个新锐国潮美妆品牌,将自己定位为“年轻、时尚、有态度”的新时代美妆时尚开拓者,立足国潮文化,深入挖掘消费者内在需求,进而快速成长破圈。该品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营销经验值得本土美妆品牌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杜方云 《新闻世界》2014,(5):156-158
随着微博的兴起,微博意见领袖凭借其高粉丝量、知名度、影响力,扮演着信息传播、过滤的角色,成为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利用微博意见领袖,通过影响力营销和口碑营销,形成传播热。本文通过分析该营销事件,为企业利用微博意见领袖进行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负面网络口碑的品牌危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上的负面口碑传播助推了品牌危机事件的发生.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可能引起品牌危机的负面网络口碑的反应,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负面口碑以及可能导致的品牌危机.本文基于归因理论分析了消费者不同的错误归因会导致负面口碑有不同的效应.归因于品自身会扩大负面口碑宣传的影响,归因于传播者则会淡化其影响.从而提出注重建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是预防品牌危机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微博正式成为一种迅速流行的新型社会化媒体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开始将微博作为企业营销工具,微博营销成为近年来成长最快的营销方式。微博营销的过程,是企业使消费者或意见领袖通过微博渠道分享对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或讨论,从而树立网络口碑的过程。因此,网络口碑营销是微博营销的基础与实质。通过加强网络口碑营销,可以很好地提升微博营销效果,文章结合传播理论、文献资料与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微博营销的5T模型,即Talkers(谈论者)、Topic(s话题)、Tool(s工具)、Taking Par(t参与)以及Tracking(跟踪),通过模型分析提升营销效果的相应策略,并以欧莱雅为实证研究对象,例证分析策略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桂君 《大观周刊》2012,(30):107-107
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让简单易用、时效性强、针对性强、互动性强的微博在社交网络上获得很大的成功。同时旅游业是一个信息丰富密集的行业,通过结合微博的优势来传播旅游信息、消费体验以及口碑评论,满足了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将对微博营销在旅游行业中发展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媒介,其传播效果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加强官民互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选取"江宁公安在线"在研究观察期内的微博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利用影响力评价方法计算出其微博影响力,进而分析各项微博特征与用户行为的相关性,得出政务微博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政务微博根据社交媒体的特性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政务管理问题形成与群众互动良好的信息通路.在"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愈加重视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有效性与影响力,以满足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双重需求.运用营销学中的品牌视角审视政务微博,可探究其如何达成良好的传播目的与口碑.本文在对太原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开设的"太原消防"作为研究样本的分析中,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微博的议题构成、叙事方式、主体元素展开论述,并基于此探寻政务微博的品牌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涵 《新闻爱好者》2012,(17):53-54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优于现有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新闻采集与发布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其专业性虽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及直播事件、娱乐事件等新闻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微博这一新媒体发现新闻、创造新闻及制造舆论的能力愈发增强。本文将在论述微博的媒体特点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微博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中刚 《出版科学》2015,23(3):70-73
负面口碑是网络营销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双面信息的视角,研究网络负面口碑的主客观类型和口碑发送者的身份信息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以职场类图书为实验产品设计了因子实验.结果显示:适量的负面口碑能够提高网络口碑的可信度,主观口碑能够降低负面口碑在产品评价上的消极作用,增加口碑发送者的身份信息能够提高双面口碑可信度和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朱玉如 《报刊之友》2014,(2):121-122
口碑传播的影响力是病毒式、几何级的,社交化电子商务网站为“客户推荐”--口碑传播提供了平台,让口碑传播变得更简单、充实。口碑传播搭载上社交化电子商务具有诸多特点和优势,如何让社交化电子商务网站的口碑传播更具影响力,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2,(19):77
在消费者网购过程中,网络口碑发挥影响力的机制是什么?如何评估网络口碑的影响力?"网络水军的泛滥是否削弱了网络口碑的影响力?本期专栏作者研究发现,消费者搜索网络口碑最主要的动机是降低感知风险,"一级搜索"路径与"N级搜索"路径常被混合  相似文献   

19.
基于5T分析模型的网络口碑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口碑传播是一种非商业性质的沟通行为,具有高影响力、高可信度等特点.互联网的出现为大众口碑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口碑传播,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影响更大,是实现品牌传播价值最优化的最佳方式.本文引入5T模型相关概念,探讨如何将5T模型与网络口碑传播结合,以实现品牌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微博客的新媒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旋 《新闻传播》2010,(3):45-45,47
2009年号称微博元年,在这一年里,iphone手机上Twitter被《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最潮的事情,新浪微博成为中国微博第一品牌,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进入内测,国内微博网站已超过30家。笔者试从传者受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速度、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六个方面证明微博客不仅仅是一种互联网形态,更是足以引领传播革命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