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器、木器和漆器的化学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们应用竹、木、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甚至石器时代。到战国、秦、汉时期,竹、木、漆器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世上所瞩目,此后还有所发展。历年考古发挖中出土的大量竹、木、漆器(包括简牍),为人们进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可是,众所周知,竹、木质文物是最容易腐朽而损坏的。因此,怎样尽可能使这些竹、木、漆器文物长期保存下来,无疑是博物馆工作中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汉代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进入黄金时代,不仅漆器产量多,生产规模大,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汉代漆器作为一门艺术,不仅对后世漆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后世装饰艺术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是中国五大著名漆器之一,成都漆器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以竹木胎为主,胎形多样,线条优美,造型典雅,黑红二主色绚丽和谐。雕填工艺是现代成都漆器的"绝技"。  相似文献   

4.
陈丹 《文化遗产》2014,(3):73-82
凉山彝族漆器工艺是流传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等地彝族群众中最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改革开放后受民族文化复兴热潮和不断兴盛的旅游业的影响,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也走出大山,迅速成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本和旅游市场中的热门商品。面对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行情,凉山彝族漆器工艺不仅在制作工艺、技术设备和从业者的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化生产的特征日益突出,而且传承人的培养、传承方式也都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因市场的转型、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使这门传统工艺既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危机,也因国家文化政策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而使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目前凉山彝族漆器传承和发展的基本状态、面临的挑战、危机及其所获得的发展机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漆器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人黄成撰写的《髹饰录》,记录了我国漆器的各种制作工艺,以及敏求的工匠精神。书中记载元代张成、杨茂的雕漆作品,代表了我国古代雕漆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戗金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漆器锥画。目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锥画漆器见于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沙马王  相似文献   

7.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精华的一个缩影,也是汉代出土漆器的代表。汉代初期,漆艺在继承前代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独到的时代风格,制作技法得以改进,几乎涵盖了当时生活的所有方面。  相似文献   

8.
朱启钤先生发现并刊刻了传世孤本“髹饰录”,使我国学者和漆器工艺人员能够有机会研读到这本古代漆工留下的专著.深入挖掘“髹饰录”的文献价值,对继承和发展我国的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潍坊嵌银漆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潍坊古属齐鲁之邦,自古以来,这里民风淳朴、文事昌盛,儒宗名臣、书画名家、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文物古迹、工艺珍品驰誉中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写道:"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南苏州、北潍县"是当时对潍坊的真实写照.这里特有的风筝、红木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等传统手工艺产品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使得潍坊文化越发厚实、灿烂,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戗金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漆器锥画。目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锥画漆器见于西汉时期的墓葬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两件夹芝胎漆奁:一件是狩猎纹漆奁。奁盖和奁身里外布满了用金属工具刻画的花纹。另一件是双层六子漆奁。奁面的纹饰也是用金属工具刻画的。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在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中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织锦是纺织工艺中成就最高的,金银器最具朝气。陶瓷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此外,铜器、漆器等其他艺术门类也反映出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漆器最初出现在春秋后期的工艺品,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表面涂上一层生漆。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楚漆器的装饰纹样艺术的特点及发展,并从题材、思想观念、表现形式以及色彩等方面来探讨其所展现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刘秀鑫 《大观周刊》2012,(28):34-34,28
在中国的古代有一种古老的漆艺,这种工艺是在漆器上用油调色进行彩绘。这与欧洲人发明的油画有着及其相似之处。两种艺术都是用油调色在不吸油的底子上进行彩绘。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从材料,工艺,技法等多方面研究油画与油漆工艺。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雁塔南路发掘了一座北宋墓葬(M3)。墓主范天祐,官至普州安居县(今四川遂宁)知县,皇祐元年(1049年)去世,熙宁八年(1075年)安葬于宋永兴军万年县洪固乡。墓中不仅出土了铜镜、金饰、玉梳等妆饰用品,还出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酒器、文房用具,反映了北宋官僚士大夫的生活意趣。出土的32件黑色生漆薄片,是我国北宋漆器的重要发现,为研究当时漆器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铜钱将近300枚,有北朝、唐代、五代南唐、北宋时期铜钱多种。该墓结构较为完整,随葬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一座典型的北宋纪年墓,为宋代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漆器     
《醉文明》是马未都先生最新出炉的收藏知识文化读本,分为瓷器篇、家具篇、玉器和漆器篇、杂项篇四个大类,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近50种风格各异、极具收藏价值的宝物,生动地讲述了这些经历上百年历史的宝物背后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漆艺史上的名作《髹饰录》诞生于明代嘉万至天启初期(1522-1625),该书总结了明代流行的各类漆艺知识,包括漆器制作的工具、材料以及规则,还介绍了各款漆艺类型。中国的漆艺历史源远流长,相关知识积累至明代终成此书。明代正是中国自汉唐以来另一个漆艺的黄金时期,明代的漆艺之发达从此书的丰富记录中可见一斑。通过对《髹饰录》的产生及其作者的社会背景的分析,可见其时的漆艺文化受到了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知识密集传播的双重影响,并形成了早期专擅某项工艺的"名工"雏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云纹艺术起源以及装饰特点等方面对汉代时期扬州漆器云纹艺术进行分析,阐释了云纹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其充满浪漫激情又不失威风的装饰形式,从而对新时代扬州漆器装饰风格和艺术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晓宏 《兰台世界》2011,(11):47-48
本文从云纹艺术起源以及装饰特点等方面对汉代时期扬州漆器云纹艺术进行分析,阐释了云纹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社会制度的变化及其充满浪漫激情又不失威风的装饰形式,从而对新时代扬州漆器装饰风格和艺术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继承战国和秦代装饰纹样的基础上,汉代的漆器形成了自己大气磅礴、浪漫的独特风格,图案丰富、线条灵动、造型简约,汉代漆器的艺术成就和装饰技法的水准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辉煌地位,令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本阿弥光悦(1558年-1637年)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的书法、黑乐赤乐的茶碗(黑乐是在茶碗的质土上涂上黑色釉,赤乐则是施上红彩再覆釉)和船桥的漆器上的泥金画。其实他一生中最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