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君 《现代传播》2016,(4):81-86
乡村是中国电影史中可与城市相提并论的一种叙事空间类型。与城市电影一样,乡村电影的发展始终和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现实相呼应。通过对中国乡村电影的发展史及其空间叙事进行考察,发现中国乡村电影在空间图谱方面呈现出一个单峰波状图,在空间叙事方面则形成"农村"和"乡土"两种书写传统。  相似文献   

2.
档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城市记忆,沉淀城市优秀文化,推动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因此探讨城市档案与文化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国有关城市档案与文化的互动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档案的基本特征、城市档案的文化价值、城市档案的发展、城市档案与文化关系等。但这些研究忽视了人的档案对城市文化建设、档案的文化休闲功能、档案其他服务功能拓展等方面的探索。为此,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档案的文化功能和基于城市文化功能的档案发展定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别处的人们和他们所处的城市是怎样一种情态?我们对于一所陌生的城市总有着不同的"想象",而"电影"能够很好地化解不合理的"想象",是我们观看城市的全景天窗。城市与电影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赋予电影想象力,并激发它的活力,而电影则可以用独特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并剖析城市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曾从文化、交往、艺术、空间等角度思考过城市化发展如何给人类自身带来重大影响,而"华莱坞"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的生产和制作、华语电影理论研究等打开了新的思考之门,鼓励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华莱坞"电影对于中国城市文化的建构与重现,是世界了解中国城市的另一扇窗口,透过电影展现文化的方式来让全世界华人乃至其他国家的人了解中国的城市文化、中国文化,可以很好地弥补文化断裂所带来的缺憾。  相似文献   

4.
自《那山那人那狗》与《暖》之后,霍建起电影的乡村(故乡)主题书写发生了明显的变奏,进入到乡村与城市的二元书写的框架.由《那山那人那狗》和《暖》所建构的田园牧歌式的乡土世界被打破,乡村已不能维持一种自足的空间存在.到了《1980年代的爱情》,隐藏在乡村背后的城市正式登场,恬静的乡村书写与被压缩、被省略的城市时间书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城市的形象遭到改写,由彼时的憧憬、眺望与想象变为和乡土田园相对的一个掠夺式的符号或象征,而霍建起的田园理想也在变奏中呈现出某种悲凉的意味,犹如一首挽歌.  相似文献   

5.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片模式,一度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的重要中国文化符号。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变革发展,武侠电影逐渐成为载体被融入不同电影元素,使武侠电影在近年间产生诸多重要变化。类型武侠电影出现的新型变化,使近五年的类型武侠电影和之前的武侠电影类型模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部分近年来武侠电影中增添的元素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探索中国类型武侠电影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刘屹 《青年记者》2014,(2):70-71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这样来描述纪录片对刻画时代精神、保存群体记忆的功能。①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对城市的记录,就是书写人类社会的历史。早在上世纪20年代,西方出现了在工业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大都市,它们多样的建筑景观和繁忙的都市生活吸引了大量的电影导演为之创作。纪录片就从那时兴起了一种诗意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宣传片的诞生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有着密切关联.一个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城市文明的新风以及旅游资源都会在影像中展现出来,城市宣传片已经成为记录城市成长、展现城市发展成果的重要传播方式.文章介绍了宣传片中的文化元素,并对文化元素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台湾电影正处于类型突破与创新的阶段,而疾病书写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台湾爱情片中逐渐凸显。其一,疾病书写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既是情节推进的动因又促进了中国台湾爱情片“悲喜两极”情动模式的形成;其二,疾病作为一种身体表征,完成病痛体验的视觉化描绘的同时,也进行了身体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其三,疾病作为一种容器,既表现情感与欲望的畸变心理,又承载着对社会文化的质询。总之,疾病书写为中国台湾爱情片的类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官方宣传和流行商业电影中的香港形象.许鞍华的电影以其自觉的“我城”意识和一贯的人道主义精神捕捉、书写和记录着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另一面。其影片中的香港城市空间有着多重的文化寓意,它铭刻着港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经验,承载着普通市民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也见证着弱势群体的边缘性、无助与反抗建制、争取权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是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它包括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区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积极构建城市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是提升城市高端竞争力、塑造城市个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城市人民文化需求和期待的尊重与满足。本文对城市文化进行观照,以深圳城市文化建设为例,对当下城市文化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于城市文化与文化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李媛媛 《今传媒》2013,(11):100-10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与碰撞愈益明显。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传播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引进,极大的影响了且还在影响着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情节剧作为中美两国都特别重要的一种电影类型,对我们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因此本文在考量了各种标准之后,选取中美情节剧电影各十部,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最终从三个维度得出了中美情节剧电影文化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是城市意象的综合而简约的集成,不仅是高度提炼于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要素,还是城市文化的高度具象化,同时也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城市形象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认同与评价,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而城市形象的传播始终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作用.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并形塑了形形色色的城市文化,在媒介深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媒介参与和改变着城市的生活文化,同时也在构建、展现城市形象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萱 《出版广角》2015,(5):85-89
“后殖民城市”的形象建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后殖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依据“建构者”角色的不同,“后殖民城市”形象可被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本文分别对这两个阶段中建构主体的特点以及由它所建构的城市形象进行分析,重点提出当下建构主体的转型与新特征,尤其通过对媒介融合语境的思考,不仅能够为“后殖民城市”形象注入新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由西方书写的传统格局。  相似文献   

14.
郝良惠 《大观周刊》2013,(11):388-388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条件,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力量的城市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城市文化建设作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融入城市文化等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同时,有关“赋权”概念及相关理论逐渐被纳入到社区发展的研究框架内.赋权理论强调社区、个人的自我行动与社区发展的有机联系,强调制度框架给予底层群体的赋权观照.本文以皮村打工者自我赋权为个案,对其自建文化活动进行实地研究,进而探讨我国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与发展中的身份认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工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记忆与城建档案的关系,并结合绍兴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实践,对城市记忆视角下如何开展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城市文化建设同时也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以山东省图书馆的发展与济南市文化建设的关系为例,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其作用,以及图书馆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整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在影像传播中,不仅仅可被用来当作一门题材,或是一种符号来承载语境,传递信息.通过分析和研究贾樟柯的电影,我们发现"城市"还可以被编码成传播文本中的一种时空要素,一套叙事结构传递给受众,以此带来不同的传播体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与全球主要海洋城市文化发展规划与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分析最新海洋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文件,针对我国海洋城市海洋文化对生产与生活渗透力不足的问题,结合浙江省建设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时代新要求,提出提炼海洋文化精神、提高海洋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海洋文化事业、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等几方面的打造新时代浙江海洋城市"重要窗口"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