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珺  王贞子 《声屏世界》2017,(10):51-53
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屡创奇迹,但是在这样的奇迹诞生之下,中国影视文化却没有和票房、收视率一同高歌猛进.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影视行业中"流量明星""小鲜肉""高票房,低口碑"等一系列现象的分析,从长尾理论来揭示中国电影行业繁荣假象背后的文化没落.  相似文献   

2.
武侠片,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根,以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为骨,以不同历史时期差异性的侠义精神为魂,纵贯东西方,被全球观众普遍接受的电影类型.①作为华莱坞类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武侠电影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伟大使命,承载着道德宣教与审美娱乐的价值功能,更加执着于对影片中普世情感的哲学探求,透过华丽绚烂的影像奇观揭示人性深处的善恶符码,在商业与艺术的交融共舞中,在侠义江湖的现代解构中,实现中国武侠电影独特的美学理念与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3.
武侠电影作为特殊的电影类型,在明星生产机制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规律。电影《一代宗师》成功制造了张震、张晋等武打新星,该影片在前期背景资料收集、增强演员与角色契合度、片外话题宣传等方面形成了较独特的明星制造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炜 《新闻爱好者》2012,(11):15-16
武侠影片是我国影视产品中的特有类型。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影视产品,武侠片跨出国门的时间更早、海外影响更广,并在外国观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武侠片自身有很多特点,保证了其海外传播的效果,如视觉层面和价值观层面易于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接受。与此同时,新世纪以后的武侠片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口碑。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武侠影片海外传播中的一些成功因素和失误因素。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国电影已经开始迈向全球化的进程.在面向国际市场的同时,电影明星的整合和编码也成为日益凸显的电影文化现象.因此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新世纪的电影发展态势:即大众文化下的多元文本的互动和明星多向度的整合,不仅实现了电影工业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所进行的利益最大化,而且客观上呈现出当下主流意识形态日益趋于一种共性,而非个性.文章以华语电影中的三地明星整合现象为例,以窥视出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及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差异是如何通过明星来实现消弭和同构的.  相似文献   

6.
武侠片是华莱坞电影独具文化个性的类型。香港武侠电影传播了中华文明的侠义、仁义、正义等优秀传统和特殊的精神价值,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成功传播为华莱坞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借鉴。作为现代武侠电影的类型,喜剧武侠电影的出现是华莱坞电影人顺应媒介的时代变化做出的理性选择,消解了全球的文化同质化,也把传统的中国功夫和现代社会法制意识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文化做出了反思。香港武侠电影建构的中国文化的想象共同体构成了文化共处的一极。  相似文献   

7.
孙嘉铭 《今传媒》2024,(3):83-85
武侠片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影片类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核,用影像的方式将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展现于观众面前。在众多导演中,胡金铨的电影不仅能将历史文化基因融入跌宕起伏的剧情中,还通过风格化的视听技艺展现出我国独有的山河景致。本文通过总结胡金铨武侠电影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共性,对导演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挖掘,以此深入剖析其武侠片具备的美学特征,旨在为武侠电影鉴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蔡璐瑶 《视听》2021,(1):83-84
《八佰》这部电影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在2020年8月中下旬与观众见面.该影片首轮点映的票房就突破了千万,点映期间总票房超过1.8亿元,刷新了中国电影点映票房的纪录,一时间引发热议.正式上映后,不仅票房一路上涨,也收获了观众的好评,即电影传达的思想内涵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然而,电影的思想表达离不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八佰》这...  相似文献   

9.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片模式,一度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的重要中国文化符号。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变革发展,武侠电影逐渐成为载体被融入不同电影元素,使武侠电影在近年间产生诸多重要变化。类型武侠电影出现的新型变化,使近五年的类型武侠电影和之前的武侠电影类型模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部分近年来武侠电影中增添的元素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探索中国类型武侠电影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毛睿喆 《青年记者》2016,(20):64-65
从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伊始,首先成型并享誉世界的类型片题材可以说是武侠片,最早进入外国观众视野的国产电影(主要为当时的香港电影)绝大多数也是此类型.“功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的代名词.随着近百年来的发展,我国电影武侠片的数量飞速增长,电影工作者为了避免与其他作品雷同,开始对国外文化元素进行借鉴.其中,以借鉴日本文化元素最为常见.这与日本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度以及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宗同源、容易相互结合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虞吉 《现代传播》2007,(1):75-78
早期中国电影长迭六年的商业电影创作经营实践,创生了古装片、武侠片和武侠神怪片三大类型,形成了商业类型电影的历史源流。民族商业类型电影是早期中国电影产业内藏的结构性矛盾和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促成的流变。拂开历史的尘封,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我们能清晰地看见类型演变的纹理和传统延续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21):36-41
导演和演员是电影台前幕后的核心人物,电影票房的成功离不开明星效应。本文选取2011-2015年中国上映的400部电影作为研究样本,用社交媒体粉丝数、网络关注度和作品数来量化明星效应,建立计量模型研究票房与明星效应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会对电影票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明星导演的影响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界涌现出了一批童星。电影童星生产成为当时中国电影类型化创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潮军在明星影片公司和新人影片公司的家庭伦理片及武侠片中扮演的一系列角色,见证了当时中国电影童星生产的类型化发展的探索足迹。  相似文献   

14.
每个新加坡人都热爱功夫格斗吗?根据卡尔·道格拉斯的研究,在1974年美国的迷恋功夫电影的高峰期时,美国每个人倒确实都热爱"功夫格斗"。许多学者对中国武侠电影在美国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美国电影在其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着美国的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十分遗憾的是,少有人探讨中国武侠电影在亚洲地区的影响。今天,中国在全球秩序中的崛起已然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电影也已经越来越流行,并且其亦作为"软实力"也进入了中国的官方话语中——正如旨在安抚别国情绪的所谓"和平崛起"。本文旨在从新加坡观众的角度探讨中国武侠片在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中国电影力量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的潜力。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武侠片确实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继续在亚洲推广的很有前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后,杜琪峰用独到的方式将香港武侠片的类型元素有机的融合进自己的非武侠片中,将之变革并内化成个人风格的一部分,完成了自己从影生涯的最大飞跃。杜琪峰电影用现代都市的外壳包裹着武侠片的传奇化内核,在有机融合的前提下夹杂着对二者关系的思考;在他的镜头下,英雄人物形象颠覆武侠片传统,动作戏份也一反武侠片常态,这些也正是杜琪峰对香港武侠电影"不破不立"的产物。本文将从杜琪峰电影的故事内容、英雄设定以及动作场景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一传承与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电影的逐步市场化,中国电影的娱乐功能被最大程度的释放了.一批或是演员或是作家的明星人物作为导演新力量逐渐崛起,将只有知名大导演才能立足中原的局面打破.虽然这些跨界导演功底比较薄弱、拍摄手法不够成熟,但却凭借自己独特身份引起的话题性和原本的职业习惯、资源整合等优势,锁定目标观众进行整合营销,他们的电影成功捕捉了观众心态、呼应社会热点,使得国产电影票房持续井喷,但在票房神话的另一边影片质量却饱受争议.从长远来看,跨界导演成为产业现象的同时,如何让电影产业更成熟似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刘迅  宋骋丹 《青年记者》2017,(32):69-70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其中原创类纪录电影总票房仅为8032万元,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就占了6700万元.虽然《我们诞生在中国》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但纪录电影在院线中处于严重缺席状态,未曾真正赢得市场认可,是不争事实. 纪录电影缘何失去观众 长期以来,人们将纪录电影的票房惨淡归咎于院线排片率低,可对于院线来说,角逐利润才是唯一目的,影片的市场表现决定了排片场次,观众的选择决定影片最终命运,这也是许多影片费尽周折登录院线却只能“一日游”的真正原因.观众没有彻底接受大银幕上的纪录电影,根本原因是纪录电影难以适应电影市场中主流观众的多样化诉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界涌现出了一批童星。电影童星生产成为当时中国电影类型化创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潮军在明星影片公司和新人影片公司的家庭伦理片及武侠片中扮演的一系列角色,见证了当时中国电影童星生产的类型化发展的探索足迹。  相似文献   

20.
银幕上的刀光剑影,英雄们的飞天入地,武侠影视剧为大众营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空间。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上,娱乐一直被我们视为洪水猛兽,而武侠片因其打打杀杀,传统道德认为容易教人“学坏”,于是武侠影视剧一直不被主流文化认同。然而,随着影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强化,武侠影视剧不再只是“小弟弟”,它和其它的类型片一样,不但获得了商业价值,而且也在观众的心目中确立了无可替代的位置。中央电视台介入武侠片的拍摄,使武侠片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同。今天,人们已经不再简单地回答武侠片是好还是坏,武侠片无可争议地走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