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瑨  张殷博 《出版广角》2015,(15):32-3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人类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主阵地的信息传播时代.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和交互性较传统媒体有了极大的提升.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媒体只有积极寻求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改变原有思维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融会贯通于自身的发展之中,才能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刘之成 《声屏世界》2014,(11):59-60
<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的更多新业务和新模式,对广电网络传统的有线数字电视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变革的力量。作为用户规模并不太大的城市广电网络运营商,如何紧跟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三网融合时代,探索出适合城市广电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不小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现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水平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正在逐渐地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给我国传统媒体格局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这也给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并得到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新媒体的出现顺应了这种时代的要求,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与此同时,新媒体的日益壮大也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电视媒体与新媒体更好地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是目前急需解决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媒体的发展下,电视新闻行业也进入融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应对时代发展变化对于自身采编策划工作带来的各项挑战,需要重点思考.本文就融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分析,并提出电视新闻记者在此时代的采编策划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变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时在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传播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广播电视的受众群体减少,广播电视面临着着巨大的发展危机。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体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普通民众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方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就当前互联网发展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广播电视媒体工作,促进互联网时代的广播电视媒体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提高,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效的节约了时间成本,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促进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技术也给数字出版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促进了数字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改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我国党报编辑工作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也应运而生,比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工作、追剧、阅读。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多数人在获得信息进行阅读都会选择利用新媒体,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比较快,很少有人选择从纸质报刊上获取信息的途径了,这对我国党报编辑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党报编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新媒体等被充分应用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给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工会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努力提高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在改变中不断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时代下,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所需的信息服务.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人们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传统的各个金融行业中,从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展望这一主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互联网+的新环境,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困境,并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各类数字化和信息化传播方式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这无疑给报纸行业的发展和运作带来了诸多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总结报纸行业发展面临的障碍,迎接挑战和困难.基于此,笔者从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角度对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程度逐渐加深,各国各地的物品,技术,资本都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全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信息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互联网时代随之到来,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新兴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从而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考验。有了压力便有动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压力下积极寻求变革,革新,重新在媒体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作为新闻编辑记者更要转型升级,为传统媒体的再一次辉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论述了当今互联网时代新闻业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记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重要的是新闻编辑记者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具有数字化、信息化,开放性、全球性、虚拟性等文化特性,代表着时代的潮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要积极采取对策,营造优良的网络文化,因势利导,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方式和结构,任何行业领域都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这样才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实现更好的转型和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同样如此,需要积极开展业务的网络数字化建设,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多元化的知识信息需求,确保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广电网络正面临着数字电视的变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业务的出现促进了业务的变化和广电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发展可能,使广电网络的运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用EPON技术构建双向网络,可实现光纤到户,大大加快全民的信息化进程.笔者简述EPON的概念及历史,并从基础理论与规范完善、EPON的关键技术点及其器件的研发等方面探讨了EPON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EPON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典范.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大数据技术不仅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当今的新闻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对大数据时代是机遇还是挑战的争论较多,但本文认为,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业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只有对此进行辩证的认识和分析,才能使新闻业更好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新闻业改革和创新。本文对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首先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就新闻业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对新闻业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因此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作为媒体行业重要力量的传统媒体记者,就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时代变化,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来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当今互联网时代推动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往来沟通交流,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机遇又迎来了挑战,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位置,除了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和政治思想人才的支撑外,在国内我国也需要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策略.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教者,高校要不断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