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无定法,但有良法,良法的关键就是巧用变换。教师只有把学生难以接受的信息变换为学生容易并乐意接受的信息,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思品教学的实效性。 一、把教材变“活”变“趣” 无论是教师输出信息还是学生接受信息都离不开教材这一载体,我们在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常以自己的学识、阅历去理解教材,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怎样把“死书”变为“活书”,让思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2.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才能把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落到实处。  一、导向———变“死学”为“活学”。  导向就是从整体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阐明学习任务,指出学习的大致方向。目标具有导向、诱发、激励的功能,从而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学”为“活学”。  1提出一个单元或一课时的整体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例如,学习最大…  相似文献   

3.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4.
去年,《家庭教育导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坐在学生中间上课有错吗?》讲的是一位青年教师因为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坐在学生中间上课,不但遭到了校长的批评,而且年终考核被定为“不合格”。由此,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不禁要问:坐在学生中间上课究竟有没有错?究竟什么才是创新教育?限制教师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管死了吗?教师的头脑僵化了,学生还能学出新意来吗?那么谈什么“发展个性特长,发扬创新精神”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教人变。教人变活的是活教育,教人变死的是死教…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就是要引领教师实施和谐教育,使学生“变”,继而“变活”,最后“变好”。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变活”“变好”的标准。普通高中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考上高等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则要使学生有高尚的职业修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进入社会会做人,能做事,以此来创建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台上讲演,学生台下当听众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初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也必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水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导促学,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以培养更多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为  相似文献   

7.
一、引探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框架(一)基本内涵“引探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变教师的教为“引”,变学生的学为“探”,把教师的讲课过程变为创设情境和组织学习的过程,把学生被动的模仿学习过程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再发现的过程。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把“引”“探”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为…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通病是:先生讲,学生听,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死读死写,死记死背,把课堂搞得死气沉沉,把学生搞得死头死脑。无怪有人说:语文教改要做到“死去活来”;克服一个“死”字,追求一个“活”字;把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现状,变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中“厌学”、“不会学”、“学得死”的现状,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三学”教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即变厌学为爱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学”,即变不会学为会学;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学”,即变死学为活学.显然,爱学是学习者的态度,而会学与活学是与学法指导紧密相关的.我们在近十所学校的数学科推行了近三年的“三学”教改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价值引导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应转变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在学生无法理解文本内涵时、对文本内涵理解不深或多元解读出现偏差时、品味关键词句时,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作用;教师还应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还要指导学法,让学生变“死学”为“活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12.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句话:“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意思是说,生和死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于语文教学,我要仿造一句:死也活之根本,活也死之目的。旨在表明:必须坚持语文教学中“死”和“活”的辩证统一。所谓“死”,就是教师教要落脚,力保学生学得踏实,学得扎实,系统而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谓“活”,就是教师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学以致用,开发智力。若将二者统一起来,那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不仅有智力活动,而且有体力活动。“活”,就是通过教师把文字活化为有声有色的新语言,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把课本中的话语变为学生想说的话,把教学活化为语言交际;“动”就是身体各个部位动,认知结构动,人的主体意识动。活和动都是为了掌握和运用英语。Project English(仁爱版)教材设计活动课教学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教学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就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现代汉语教学之浅见。一、变“死”为“活”,寓教于乐现代汉语中关于词素、词的知识,是不易理解又枯躁无味的“死”知识,况且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粗略学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课的积极  相似文献   

15.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活生生的书。作为教师,在教学生读书学习的同时,也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以辩证全面的观点去认真耐心地研读学生这本书。不论教师按怎样的设想去研读,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一定要把学生这本书读“活”,切莫往“死”里去看。现在的事实是,不少教师在读学生这本“活书”的时候,走进了“死看”的窄地。学生调皮淘气,甚至捣蛋生事,“传统”的惩罚手段自然会上,“成不了器”的口边语自然脱口而出;学生思维活跃,冒犯了教师尊严,“难管难调”的旧话自会跳上“正席”;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很差,就贬之为“死老筋”,“不是成才…  相似文献   

16.
让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把“表演权”还给学生。教师变“讲”为“导”,尊重学生人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贴近生活,成为学习的主人。用生活化的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而且让他们在课堂中有了自己的思维及活动的时间、空间。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使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生活化的英语教学突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激励、启发和分享,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不当,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反而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使素质教育目标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这样,了能把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落到实处。 一、导向——变“死学”为“活学” 导向就是从整体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9.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当前教学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初步体会是:“二要”“一活”“三统一”。“二要”是要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老师导,要变教师讲规律学生验证为学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于努力诱导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20.
吕淑湘先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一节数学课“活”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这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失败。但真正意义上的“活”并不是搞形式、耍花架子,而是以“实而不死、活而不乱”为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把数学课教“活”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