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4,(3):27-28
性激素与大脑有关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一向被认为只在生殖系统合成的性激素可在脑内合成。他们找到了在鼠脑细胞中合成的性激素。日本科学家发现在老鼠掌管记忆的大脑海马部位存在合成性激素的酶“细胞色素P450”。研究人员提取老鼠大脑细胞进行观察后发现老鼠脑细胞中正在合成性激素。  相似文献   

2.
2000年11月,《解放日报》刊登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消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3位科学家首次发现,人脑具有记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因为大脑中存在一种称为“NMDA接收器”,俗称“记忆闸门”,而且还有一种被称为CE的物质是打开“记忆闸门”的关键物质,这如同找到了“打开智慧之门的密码”。这一伟大发现,对人类是福音,因为谁也不愿意平庸。据称,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对“记忆闸门”的记忆功能进行如此细致的研究。他们在实验中采用遗传技术繁殖体内带有“记忆闸门”的老鼠,而且可以根据给这些老鼠喂养CE物质来决定“记忆闸门”的关闭与开启。研究人员发现,当“记忆闸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老鼠的记忆能力受到限制;但在“记忆闸门”开启后,这些老鼠又可以重新记起它们学习过的内容;如果再次关闭其“记忆闸门”,老鼠又会再次忘记学过的内容。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记忆闸门”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眼球中有一个叫“晶状体”的结构,晶状体通过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睫状体中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变晶状体曲度来调节视力。当看远处或者休息时,睫状肌松弛,睫状小带拉紧,晶状体拉长,其曲度变小(就是变扁一些);当看近物时,比如阅读,睫状肌收缩,牵引睫状体前移,睫状  相似文献   

4.
《百科知识》2010,(22):10-1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夜间睡觉时开灯可能影响进食规律,从而使得体重增加。研究人员将受试老鼠分为两组,除每天在正常日光下生活外,一组老鼠夜晚在昏暗灯光下度过8小时,另一组则在完全黑暗中度过。两个月后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在昏暗灯光下过夜的老鼠体重增加12克,在黑暗环境中过夜的老鼠体重增加8克。研究还发现,  相似文献   

5.
吴晖 《世界发明》1998,(1):15-15
目前,100只澳大利亚老鼠给那些手持“大哥大”的人带来了一个恐慌的消息。因为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一组处于与手机微波脉冲相同条件下的老鼠,与另一组没有遭受到辐射的老鼠相比较,产生癌细胞的机率蔓多出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10,(15):6-6
来自英国和挪威的一组科研人员发现,新生老鼠在开始活动前已具有方向感。这一结论很可能也适用于其他动物,包括人类。研究人员在新生老鼠睁开眼并开始活动前将微型感应器植入这些老鼠体内。这一做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记录新生老鼠第一次“出窝”活动时的神经反应。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11,(7):7-7
与人丧失视觉后听觉会变得更灵敏一样,失明老鼠胡须的功能也会得到提升:日本科学家日前从分子层面解开了其中之谜。研究人员发现,丧失视觉的老鼠大脑桶状皮质区域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素会比正常老鼠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科技快递     
■科学绝食有助于防病 美国科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科学绝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神经细胞受损。研究人员对接受实验的老鼠隔天喂食一次,发现这群老鼠体内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都低于另一群每日正常进食的老鼠。尽管有一天的绝食时间,但在可以吃东西的那一天,这些老鼠可以随意进食,因此所摄入的热量  相似文献   

9.
彭文 《百科知识》2005,(2S):39-40
俄罗斯专家最近发现,雌性老鼠生育年龄影响到幼鼠大脑发育、体质和行为表现,“晚育”的鼠“妈妈”生的后代智力发育更好。科研人员对不同年龄段的雌性老鼠生育的后代进行跟踪研究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这些雌性老鼠生育年龄分别为9至10个月和3.5至4个月,  相似文献   

10.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是,你也许不会想到,这些“卑鄙的小动物”将造福人类.因为科学家们发现,老鼠与现代智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事实上,人类竟然与老鼠有着99%相同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眼睛的颜色     
许多人喜欢根据某人眼睛的颜色来判定他的性格和一些固有的品质。其实,一个人眼睛的颜色与其遗传基因有关。眼球是眼睛最主要的部分,它还包括角膜、晶状体、虹膜等重要的结构。眼球的最外层是角膜,它的后面是由血管、有色细胞组成的血管膜。紧贴在眼球晶状体外面的是虹膜,就是它决定了一个人眼睛的颜色。它的一个深层面里有许多特殊的细胞——含黑色素在内的色素细胞,这一点我们可以透过角膜看到。所有的人一出生就有一对淡色的眼珠。但是,当眼睛里出现黑色素酶时(一般在儿童2~3岁),人眼睛的颜色就开始形成,之后便固定下来,终生不变。细胞…  相似文献   

12.
猫为啥爱吃老鼠? 猫都爱吃老鼠,究其原因却说法各异, 但人们都赞同的一个观点是:猫如果不吃老鼠,猫的夜视能力就会下降直至为零。 德国的科学家近来试着从这方面入手研究猫为什么爱吃老鼠,结果发现猫的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自行合成一种名为牛黄酸的物质,而牛黄酸正是提高高级哺乳动物夜间视觉能力的化学物质。偏偏猫本身不能合成牛黄酸。显然,猫只有不断地吃老鼠,体内才能有足够的牛黄酸,才能保持夜间的视力,让自己在自然界生活下去。 当初,德国科学家研究牛黄酸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数十年后的全球…  相似文献   

13.
人脑老鼠     
2005年12月,一批非比寻常的“精灵鼠小弟”在美国一个研究院诞生了,它们的鼠脑中含有0.1%的人类脑细胞!这些人脑老鼠是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产物。在实验中,科学家把10万个含有人脑基因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注入两周大的老鼠胚胎中,经过两个月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这些植入老鼠胚胎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虽然不是很成熟,却仍能在老鼠的胚胎中继续发育成熟,并和老鼠的干细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老鼠的新脑。这些小老鼠出生时大脑里就携带了0.1%的人类脑细胞。这些老鼠是否具有了人类的智慧呢?科学家认为,我们不必因为老鼠大脑中有了一点点人脑细胞而感…  相似文献   

14.
老鼠喜欢奶酪、鲨鱼从不睡觉、猫有九条命、大象害怕老鼠……关于动物有很多传统说法,可是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很多说法并不正确,甚至纯粹是无稽之谈。1.老鼠喜欢奶酪《猫和老鼠》的制作人肯定搞错了,老鼠不喜欢奶酪。曼彻斯特都市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这种啮齿动物其实更喜欢富含糖的食物,如巧克力。老鼠的天然食物主要由谷物和水果组成,这两种都富含糖类。该大学资历较老的心理学家大卫·霍姆斯博士说:“老鼠对食物的气味、结构和味道都有反应。奶酪是一种在它们的自然环境中所没有的食物,所以它们不会对奶酪有反应。”2.鲨鱼从不睡觉…  相似文献   

15.
老鼠竟然可以不“怕”猫,复旦大学和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的专家学日前发现可以用遗传学手段或药理学手段在普通的老鼠身上“动手脚”,使得接受实验的老纯收益不会产生恐惧记忆,成为天不怕地不怕的“霸王鼠”,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递     
日本神户大学冈村均教授最近发现,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里存在有生物钟,而且与脑内的生物钟步调一致。这一发现有可能用于诊断由生物钟紊乱导致的各种病症。冈村均教授在对老鼠的实验中发现,老鼠的皮肤粘接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里有大量的生物钟基因存在。他把存在于丘脑下部的生物钟叫做“母钟”,把皮肤等组织细胞里的生  相似文献   

17.
科技情报站     
基因变异让狗狗“变脸老鼠也能被同伴的痛苦所“传染”加拿大专家说,在一个笼子中生活过的两只老鼠,能相互“传染”它们所感受到的痛苦,这种现象与某人打哈欠可有会“传染”旁人类似。如果两只老鼠互不相识并同时被喂醋,它们并不会扭动得很厉害,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在潜在对手面前  相似文献   

18.
老鼠和人有大约97.5%的DNA相同,只比黑猩猩和人的少不到1%。这个最新的研究结果是在将老鼠的第16对染色体与人类的DNA比较后得出的,以前科学家估计老鼠与人的差别至少也有15%。这项新的研究认为,从老鼠与人“1亿年前是一家”这个角度看,两者的基因组1亿年来都  相似文献   

19.
美国维斯康星大学的杜兰达尔博士及其同事,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引起咳嗽、打喷嚏和其他感冒症状的一种叫做AD-36病毒,会干扰人体消化食物的正常过程,把过多食物转化成脂肪。他们将AD-36注射到实验老鼠身上,并给予和没有注射AD-36的老鼠同样的食量。结果发现,这些老鼠体重增长很快,体内积累了大量脂肪,几乎超过正常水平2.5倍。  相似文献   

20.
正你有没有吃夜宵的习惯?有的话或许要小心了,因为研究显示,这种习惯不仅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还可能削减记忆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在"eLIFE"网站发表的论文中写道,他们用老鼠做实验,让一部分老鼠正常作息,即白天睡觉、晚上进食,其余老鼠则相反,白天喂食。所有老鼠都在一个专门环境中进食,且进食时会受到轻微电击。当研究人员第二天把老鼠放回到进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