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看了15号染色体,你是不是怀疑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基因决定论?实际上,在接下来要看到的16号染色体,我们会发现,基因不是一个独裁者,它是一位深知收放技巧的领袖。 学习之门由它开 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人类是由我们“基因的意志”决定的,例如,身体发育、本能、性格  相似文献   

2.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坚定信念与不竭动力的根本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立与实现需要红色精神在社会各行业领域中扎根.新时期在现代医学教育中传承并融入红色基因能够带领医学生群体与时俱进,以自身的热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终身.由隋洪玉和李晶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教育学概论》一书,立足于医学教育及医学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3.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3,(2):15-16
酗酒基因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人之所以容易酗酒,可能是因为其含有"酗酒基因",从而能在饮酒时刺激大脑分泌更多"快乐荷尔蒙"多巴胺。这种名为RASGRF-2的基因是多个可能与酗酒问题相关的基因之一。与没有这个基因的动物相比,有这一基因的动物更馋酒。研究人员让少年志愿者执行一项有奖赏的任务,使得他们大脑的腹侧纹状体更活跃,  相似文献   

4.
国际动态     
癌症基因能合成修复血管新物质与癌症相关的基因通常被认为是“一群坏蛋”。不过,日本研究人员却利用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合成了能修复血管、高效杀菌的新物质。  相似文献   

5.
李真  王亚 《中国科技信息》2013,(12):187-188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遗传倾向,目前公认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疾病。至今约有100多个候选基因证实与哮喘的发病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证实ORMDL3基因与哮喘强烈相关。该文将对ORMDL3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概述其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ORMDL3基因多态性rs7216389与各种族、各地区人群发病,不同年龄人群发病的相关性,以及ORMDL3基因甲基化致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预防、发现、治疗哮喘提供新的研究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14)
BCCIP是一个与BRCA2和p2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众多细胞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也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本文通过引入P53基因来研究BCCIP抑制肿瘤的生物学功能,验证BCCIP与P53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因的故事》是一本科普读物,介绍了近百年来基因科技的历史、发展与应用,中学生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前沿科技,也能从中学习到正确对待科学与世界的态度与看法。本文介绍了《基因的故事》概况并就阅读《基因的故事》对中学生的启发和影响提出了见解与建议,以期为广大中学生与科普读物爱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部生命的演化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革命史。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基因组成的大家庭里并不是总是那样平静的,基因随时都在准备入侵到别的基因组中,而越是高等的生物基因组中,这种入侵导致基因被打断、撕裂的事件越是频繁。这就像一场场暴乱。而每次暴乱之后,都需要生物体抚平灾难留下的创伤——对谋反基因“招安”,进而形成新的基因,使生物体获得新的形态与功能。这个过程,好像是一场革命,基因的革命每前进一步,生命就会进化到一个新的阶段。 基因之战 解剖开人类的基因组序列,我们发现基因就像散布在沙漠中的绿洲,而那些沙漠就是占据97%…  相似文献   

9.
抑瘤基因、细胞周期、DNA修复与肿瘤易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综述近二年来在抑瘤基因,特别是p53基因,抑瘤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种系细胞中抑瘤基因的杂合性丢失通常是肿瘤易感性的基础。最近发现肿瘤易感性的另一种分子基础,即错配基因的突变。文章还指出,我国南方高发的鼻咽癌中,Rb,p53基因,WAF1,MTS1,VHL等抑瘤基因均无缺失或突变,有待采用新的策略探讨鼻咽癌变和易感性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组医学“基因组医学”这一新概念随DNA序列图的基本完成而诞生,它囊括基因结构错误或功能异常所引发的疾病及该类疾病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基因图谱的识别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基因靶点药物的发现与应用,医生对基因组知识的了解与应用,等等。当前,发现疾病相关基因,探讨基因功能及其产物,仍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些势必成为未来医学领域的必修课。只有把基因这部“天书”写成一部“人类基因组解读辞典”,临床应用才有可能。长期形成的“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观念也受到怀疑,十分可能一个基因指导…  相似文献   

11.
科技情报站     
<正>我国科学家克隆出控制稻米品质的重要基因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古老的多型性作物。扬州大学农学院刘巧泉教授研究团队成功克隆了控制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最重要基因—蜡质基因(Waxy,Wx)的祖先等位基因Wxlv,并阐明了栽培稻中不同Wx等位基因间的进化关系,为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黄秀梅  李鹤宾  王英  曾颖 《科技风》2023,(13):74-76
为了突破基因工程知识不好学、学生不爱学的难题,课程从“让学生参与主导课堂”“让基因工程知识动起来”和“让基因工程知识用起来”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旨在探索构建基因工程“知识好学,学生愿学”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本科教育中基因工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因此利用基因剪刀修改基因来治疗疾病是当代医学的一种突破,也是未来根治疾病的一个方向。今天,修改基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胚胎或生殖细胞如卵子中的基因进行修改,因为这可以从胚胎发育时就清除在未来可能引发疾病的致病基因,从而一劳永逸地根除疾病。但是,这种尝试引发了巨大争议。永久性治疗乳腺癌现在,对于癌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辽宁省老科协副会长、科普报告团团长尹承恕应邀先后赴朝阳、辽阳两市和省人事厅作了4场题为《基因与健康》专题科普报告。报告借助多媒体,用通俗的语言、大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组(DNA)学,基因在哪里,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基因的进化历史,以及基因与疾病、基因与健康、基因与长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病毒与生物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抗脑炎基因疫苗。 该人工类病毒微粒内部含有脑炎病毒基因,外部是艾滋病病毒蛋白质。有关专家指出,该基因疫苗可同时抵抗脑炎与艾滋病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16.
冬雪 《百科知识》2014,(18):8-10
正把一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原来并不含这种基因的生物体内是基因的拼接和重组,也就是转基因,这种技术是基因工程的一种形式。目前的转基因主要分为对植物基因和对动物基因的转移两大类。本文描述的是植物转基因。转移植物基因的两种方法一种或多种外源性基因是如何转入另一种植物(作物)体内的呢?可以用一种通俗的比喻来解释。例如,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固定的家庭成员,除了血缘的紧密纽带关系外,还有经济和其他的关系把家庭成员固定在一起,家庭成员不会轻易分离,同时一个家庭也不会让陌生人进入。一旦有另一  相似文献   

17.
近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人类基因专利"案作出裁决,认为人类基因专利无效。这一裁决逆转了先前有关判例,并且终结了美国三十多年的基因专利授权历史,从而给基因科技和生物医药带来危机和新的契机。一、基因科技和生物医药2013年是华生与克里克发表DNA双螺旋结构六十周年。六十年以来,基因科技和生物医药为人类各种疾病的诊断医治带来光明。同时,它们也造就了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伦敦大奥德蒙街医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采用一种新的基因疗法——分子剪刀(基因剪刀)来编辑基因,产生设计的免疫细胞,用来治疗耐药性的白血病(血癌),成功治愈了一名一岁大的白血病患儿。利用基因剪刀来治疗罕见病、难治病,尤其是遗传性疾病,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过,基因疗法有多种,仅仅是利用基因剪刀的方式就有多种。基因剪刀修饰细胞一岁的蕾拉·理查兹患有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白血病。尽管药物化疗能治愈一些白血病,但化疗对于复发  相似文献   

19.
正感觉到寒冷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生存之道。那么,为什么人能感觉到寒冷呢?在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类基因与感觉有关,并试图在这类基因里寻找感知寒冷的基因,但收获不大。后来,科学家换了一种思路,他们通过研究基因突变,来找到缺少哪个基因会令生物对寒冷环境没有反应,那这个基因就  相似文献   

20.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和生命密码,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精神谱系之中.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是新时代实现高校创新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由孙利等著,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9月出版的《红色基因不竭动力-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思考》一书,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角度,系统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深度聚焦和挖掘"延安根军工魂"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并辅之以文化建设和思政育人的成就案例和实践经验,尤其是注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而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