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元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在学校开展“三棋” 活动的文件正式下发后,整个中国棋界一片赞扬之声,围棋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和当权者曾经提倡下棋,对围棋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一些贡献。但是,他们的提倡,往往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或者只把它看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种消遣。那个时期,围棋始终没有体现出她的教育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围棋这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给子了高度重视,积极提倡和发扬围棋事业。特别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对围棋活动的大力推广,更是起…  相似文献   

2.
王晓东 《围棋天地》2013,(12):109-110
今年五一假期约了几位老棋友聚会,大家平时都是忙忙碌碌的,难得见面,相见倍感亲切。酒足饭饱之余,品着香茗,大家海阔天空地闲聊起来,话题不知不觉转到围棋书籍。对于有些棋书例如《当湖十局细解》,是众口一词地夸赞;  相似文献   

3.
实利和厚的交换公式 本期讲讲厚吧,实利和厚的话题。 围棋最本质的主要矛盾就是实利和厚的对立,所以这两者在盘上经常影响着我们,厚味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实利,这种变化过程是相当精彩的。  相似文献   

4.
新刊速览     
《围棋天地》2011,(7):102-102
《围棋世界》虽然已经不比当年《棋道》时代,但在内容上还是有些亮点的。一是小林觉2010年以来连载的讲座“职业的战略,业余的错觉”,选取职业或者业余对局,不吝篇幅通盘讲解,对两种思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的围棋     
刘宇飞 《围棋天地》2014,(17):20-20
近来又购买一本《围棋天地》,无意间看到了有关“围棋初体验”的话题。那些投稿者写得非常的好,而从那一刻起,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我回味着我原先与围棋的点点滴滴,于是。这篇文字就在笔下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14,(14):22-34
6月5日,2014金立智能手机杯围甲联赛第6轮,江维杰与李世石在海拔3600米的西藏拉萨弈出罕见的四劫循环奇局。此后数日余音绕梁,引发了棋界对无胜负话题持久的关注。能够分出胜负是围棋有别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重要特性,无胜负现象被称为“胜负的异端”或者“围棋的怪胎”,故各方的围棋规则以及一些有志之士都在不遗余力地消除所谓的“无胜负”,应氏规则更是声称没有解决不了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周泗宗 《围棋天地》2000,(10):34-36
章必功先生的文章《围棋的哲学内涵》引起了我的兴趣。读过章文之后,又翻出《围棋天地》1997年第一期和第三期,重读了马诤先生的《围棋的起源》。参与讨论从唐朝便存在的一个古老的争论话题——围棋是哪个时代的产物——实在让人感到快乐,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第6届招商银行杯CCTV快棋赛的开幕式上,CCTV体育部副主任和协会领导的讲话意味深长,在主持人介绍来宾后,CCTV体育部副主任说了一句,“我感到很大压力”,随后华老突然说到“围棋是小道,所以配合CCTV的调整,是我们的工作”,在比赛之前这样的对话,让大家都觉得有些奇怪。在之前,我也有所耳闻,央视取消了棋牌乐节目,并将围棋划为了小众娱乐,显然,他们的对话就是说的这些事情。随着CCTV对于围棋的转播越来越少,对于围棋赛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赞助商通常会要求比赛要在中央台直播.没有这个条件.很可能会失去这个特助者。  相似文献   

9.
妙不论古今     
古往今来,从座子制到不贴目制再到贴目制,围棋理念产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今技战术方面的不同在布局、中盘以及官子的各个阶段都有鲜明体现。即使如此,有关古今围棋孰强孰弱的话题也一直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0.
聂卫平 《围棋天地》2007,(15):58-63
在围棋中,所谓的“追求每着棋的最高效率”,其实,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已方已有棋子的作用,或者,尽量减少对方已有棋子的作用。重要的,是要看全局,无论是在选择“定式”时,还是选择战争或和平时。  相似文献   

11.
无忧角之变     
读者朋友新年好!应《围棋天地》编辑部之邀,今年,我给大家聊聊“变与不变”。说起来,变与不变,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我打算主要从围棋的招法这个角度来谈一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事如棋,这样的进步和变化,自然也会反映在棋局之中。围棋的本质,并没有变,但有些在过去是约定俗成的招法,甚至是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招法,却不断地改变着。这样的改变,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12.
南非围棋     
周广 《围棋天地》2004,(8):54-54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非是围棋的荒漠之地,但其实并非如此。说到南非最大、会员最多的围棋俱乐部,大多数人都会以为是在繁华的约翰内斯堡或者是美丽的开普敦和首都比勒陀利亚,但实际上,在南非唯一拥有超过百名会员的围棋俱乐部坐落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的黑人城镇索维托。一提到  相似文献   

13.
马西屏 《围棋天地》2005,(11):55-60
当今世界,韩国、日本和中国大陆是公认的围棋三强。相比之下,中国台湾显得有些沉寂。但实际上,台湾围棋不甘落后,正蓄势待发。台湾棋院秘书长陈国兴说:“2000年台湾棋院成立时,围棋人口大概只有20万。现在,保守估计,也有150万,四年增加了七倍多。”台湾围棋人口激增,原因何在?“这应该与文化、传统、氛围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有些棋友经常问:“怎样才能下好一局棋?”估计这也是包括“职业”在内的所有棋手们最关心的话题。对此,我的回答是要通过以下几步——首先是要有知识积累,对定式、死活等知识点要“知道”;当然只有知道还远远不够,学会计算才能真正体会到围棋的乐趣,所以第二步要“算到”;棋枰之上纵横交错,变化莫测,每步都算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棋感和构思就要发挥作用了,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10,(20):17-17
两年前,天地曾经提出过一个“四十五分钟”的问题,要旨就在于希望能够尽量缩短围棋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者可以更快地领略到围棋的妙趣,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读者对这一话题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6.
张巍 《围棋天地》2006,(11):76-76
李丽会下围棋,棋力大概有业余3级,学习围棋半年以上的孩子她恐怕就要下不过;李丽会给孩子讲课,最擅长的就是介绍棋盘和棋子,讲到滚打包收恐怕自己就要糊涂了。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她从事围棋工作,因为她最拿手的是让小朋友喜欢上围棋,将孩子引进围棋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棋儿视线     
围棋的普及 下面是白江治彦与渡边惠子的一段对话。 白江:在围棋的普及方面,从欧美回来的你想必也有一些心得吧。 渡边:在欧洲人看来,围棋是一种乐趣,所以愿意沉浸在这种围棋的乐趣中的人也很多。 白江:其中会有些相当积极的人吧。 渡边:是的,通过这些人可以教会他们身边的人下围棋,这样围棋在欧美也可以更快范围更广地普及开来。 白江:在欧美,都有一些什么围棋设施呢? 渡边:那里也有很多象样的围棋机构。也有一定的围棋氛围。在户外,还有如图所示的这样透 明的棋盘,会 吸引很多的对 围棋感兴趣的 孩子们。从这 一点来看,围…  相似文献   

18.
杨佑家 《围棋天地》2005,(24):53-61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这句话用在围棋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围棋别称“方圆”,是方和圆的最基本的组合体,而围棋又有它自身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9.
大场话题     
大场是围棋盘上价值极大的好点,大场话题在棋界内外都引人瞩目。 话题一 别了,新民围棋 《新民围棋》停刊了,果然,居然。一本围棋杂志的消亡对行进中的中国围棋事业意味着什么?对另一本志在攀越更高山峰的《棋艺》杂志又有怎样的警醒?把  相似文献   

20.
观念更新     
《围棋天地》2006,(22):9-9
观念更新,是社会生活中人们一直谈论着的话题,也是围棋盘上的主旋律。其实,近代围棋的发展过程,就是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