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年此刻     
十三 《围棋天地》2011,(14):M0002-M0002
本期的专栏说来有趣.王祥云和周明镭两位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定段赛.胡煜清所写的,虽然不是定段赛.但是显然和定段赛,和定段赛的人们也有一定的联系。对了,还有上期的宋容慧……  相似文献   

2.
声音     
《围棋天地》2007,(15):22-22
从现在的趋势看,定段赛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 ——2007年定段赛在武汉拉开战幕,虽然定段名额只有20个。但是参赛人数却达到了440人。“围棋高考”也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式。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表示,这一变化说明围棋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日益广泛的认可。而且当今的父母较之前几年已经理性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泪与梦     
《围棋天地》2013,(15):109-109
7月扬州定段赛是我第一次作为领队参赛,尽管只待了预赛6天,却有了更深的感触。只有身处这个赛场,心系孩子对局时才会有如此体会,在此记录一二。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定段赛成为比高考还要严酷得多的高考。2006年在镇江举行的定段赛共有446人参加,其中直接进本赛的有28人,他们是2005年定段赛男子组第19名至第50名的小棋手,前18名已经定段,本该有32人直接进入本赛的,但有4人没有报名,到达镇江定段赛赛场的只有28人。  相似文献   

5.
培训随想     
《围棋天地》2014,(14):93-93
每年一到6月份,就习惯性感到压力。小时候是考试,原以为研究生毕业后,就再也不会有这等感触,可好日子没过几年,发现学生们的定段赛在7月,于是又有了曾经熟悉的感觉。定段赛的故事留在7月.而6月属于总结,属于对培训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老兵不死     
李赫 《围棋天地》2011,(15):102-102
今年定段赛U25组多少有些尴尬。总共报名就27人,还有3人未到。虽然我人在北京,但于定段赛依然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尤其是U25组,因为,这里的参赛少年,更多的是在圆梦。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定段赛结束之后进行国少队选拔赛已成了一大传统。  相似文献   

8.
2013年全国围棋定段赛于7月末在江苏扬州尘埃落定,聂葛道场(2013年聂卫平道场与葛玉宏道场强强联手共同招生)共有14位少年棋手定段成功。这次为读者们介绍的是定段赛中谢科6段对代智天7段的对局。  相似文献   

9.
七月,江城武汉,大热。这热一半是因为天气——武汉是著名的"火炉",另一半,因为定段赛。一年一度,今又重来,中国围棋"最残酷"的比赛这一次将为我们演绎什么样的悲喜剧,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棋界百年盛事:第100届升段赛4月1日于世界之巅喜马拉雅拉开帷幕,当当当当代表当当当当门49个分舵99个堂口参加定段赛,深感荣幸之至,无奈高山反应过大,导致上吐下泻,大战七七四十九回合之后,虽竭尽平生所学,终是天妒英才,升段无望。  相似文献   

11.
综合图片     
《围棋天地》2005,(15):6-7
背水一战,规则研讨会,十连霸王位,火爆定段赛,棋神物语。  相似文献   

12.
华学明 《围棋天地》2004,(16):28-30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小棋手收获的季节。定段赛、段位赛、国少选拔赛、新秀赛、全国少年赛等等——面对众多的比赛,国少选拔赛无疑是最抢眼的一个赛事,它已经成为跨过职业门槛后进入一流棋手行列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段位赛和定段赛7月24日在杭州棋院结束,这一届段位赛“人气”最差,没有一个八段前来参赛,董彦、彭荃、方捷等极少数七段还未等比赛结束就退出了比赛,段位赛越来越成为鸡肋了。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10,(9):12-12
4月14日.中国棋院在线网站发布了《2010年全国围棋段位赛竞赛规程》。与往年相比,2010年定段赛有一些明显的变化,而其中最受人瞩目者便是U25公开组的设立。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定段赛比作围棋“高考”的话,那么国少选拔赛无疑就是“考研”了。不少定段少年的家长在经历了孩子定段后短暂的喜悦后,随即又显得忧心忡忡:要是孩子不能入选国少队,今后该何去何从,是继续下棋,还是去读书?这个问题虽然难以回答,但是必须要面对。  相似文献   

16.
幻影之谱     
一年一度的定段赛已经曲终人散,20位少年棋手如愿进入梦境般的职业围棋门槛,这是对他们以及父母、师长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  相似文献   

17.
冷热不均     
《围棋天地》2011,(16):17-17
又是一年段位赛落幕了,在报道或者谈论这一赛事的时候,“冷热不均”之类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的字眼。定段赛热烈火爆,升段赛,尤其是高段组冷冷清清,早已是冰冻三尺,早巳是众所周知。然而,近两年来,段位赛上其实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冷热不均。这就是定段赛上U17与U25两组的差异。U25组的设立是中国棋院的新政,为那些之前超龄的冲段者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可不成想,2010年新规初试,前一年“骨龄门”两大主角马天放和白宝祥双双缺席,而最初的两个尝鲜者,卢天圣还在苦苦耕耘。李建字则基本是淡出的状态。今年的第二年,则是报名者寥寥,甚至还有不止一个报名而没有参赛的。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06,(16):14-15
7月23日 2006年全国定段赛女子组最后一轮,王晨星、宋容慧分别战胜对手定为专业初段。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14,(15):17-17
每年到这个时候,段位赛在进行的时候,定段赛如何火爆,升段赛如何冷清的报道,在围棋媒体都已经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常便饭了,甚至把去年的稿件翻出来改几个字再重新用一遍,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入。  相似文献   

20.
《棋艺(象棋版)》2008,(7):47-48
6月6日,段位赛在即,又恰逢中华传统节日之端午佳节,10位身手不凡的冲段少年悄然现身,在对弈网站围棋吧(weiqi8.com)提前上演了一场精彩对决,为即将到来的定段赛做了第一次热身。比赛不仅吸引了不少棋友驻足观战,更引来了多位职业棋手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