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从调4钓2说起调4钓2是台湾钓手长期研究、探索总结的经验。其操作程序是:“将带浮标的鱼钩、铅片抛至理想中的目标点,让其自然下沉,用加、减铅片的方法,使其达到水面上保持4目状态”。此时“鱼钩悬浮在半水”,然后“在鱼钩上装一小片铅片”,再“抛钩、压水,使鱼钩沉入水底,并逐步将浮标往上移,使它逐步达到水面上有2目为止”…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6,(12):22-23
走水吃标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走水和风浪较大时被迫调低钓高,比如调4目钓5目.调6目钓8~9目等等。但是.浮标还在走。水线斜了,风线被水流冲弯了,把本应该露出水面的标尖一点点“吃”掉了。原来钓6目、钓8~9目,因为浮标移位变成了钓3目、2目、1目。这是假象。是走水把钓目“吃”掉了。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铨 《钓鱼》2003,(10)
《钓鱼周刊》2002年48期上有篇文章《调4钓2与钓2调4》,文中说:“在钩饵比重比水大的前提下,钓目只能小于、等于调目,永远不会大于调目”“一些钓友……最后闹出了钓目可以多于调目的笑话。”还说:“这些钓友不知道随着钩饵、铅坠落底,调目也在发生变化。‘调4钓5’实际上是‘调5钓5’;‘调4钓6’实际上就是‘调6钓6’;‘调4钓浮标躺下’实际上就是‘调浮标躺下钓浮标躺下’。”就以上观点我谈一点不同的看法,供广大钓友参考。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中平衡时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半水是个模糊概念”,随着水线长度的改变,会改变水…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调标调的是什么?调的是剩余浮力,有人说调4钓2比调5钓3灵,是因为调4钓2比调5钓3的剩余浮力小。这些说法对吗?剩余浮力的说法在钓鱼界有争论。严格地说,剩余浮力一词并不科学,我们觉得用剩余承载力或是剩余标尖比较好理解一些。上图(1)是调5钓3的示意图,图中显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5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3目,上图是调4钓2的示意图,图为空钩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4目,有饵时钓组标尖露出水面2目。比较两个钓组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钓组不但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不同,它们的子线长度也不同。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做过计算,子线越长,钓组…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6,(11):22-23
说是阵风4级,但平湖浪大,用到6号浮标了,抛钩都到不了位,无奈何换了“渔先生·破风”2号。其实水本身走得不快,是波浪加剧了浮标的移位、起伏,6号浮标调5钓2不行,钓3、钓4、钓5……一直钓到9目才勉强停住了,可是浪又把标尖托起6目。“破风”真能抗风,肩宽1.1厘米、长16.2厘米标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曲奎强 《钓鱼》2004,(6):46-46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们采用在不改变钓目的情况下逐渐增大调目的方法做如下实验:设单饵重量为2目,双饵可以压在4目的标尖,当调0钓2时,4目饵重加相当于2目的钩重由池底承担,鱼吃饵的力量必须克服上述6目重量鱼漂才会有动作,钓组的状态属于较迟钝.增加调目变成调2钓2,鱼吃饵只需要克服4目的饵重鱼漂就会产生动作,此时钓组不灵不钝:增加调目调4钓2,一饵重由鱼漂承担,鱼吃饵只要2目饵重,  相似文献   

8.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9.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0.
读了《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见《钓鱼》半月刊第10期,以下简称《钓》文)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想商榷一下。关于调目的定义《钓》文对调目这样定义:“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平衡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我认为这样定义调目不正确。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是暂时的,只要水线的长度不确定,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就会因钓线长度的改变而被打破。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只要钓系在“半水”中的位置不同,标尖显示的目数就不同。这样的“调目”有什么用?在自然水域里垂钓时,钓友们用的主线常常较粗,只要漂尖稍细,水线长度对钓系平衡的影响是明…  相似文献   

11.
调标心得     
怎样钓,就怎样调钓鱼高手告诫说“:调无定法”。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调标方法很多,不可拘泥于一种调法,故步自封,使认识止步不前。从另一面理解,这也是一种无奈,是认识还不成熟的表现,把握不住调标的命脉。前者是正确的。后者表明,在调标问题上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感性认识的调标法有待于升华为理性认识。调标的说法很多。诸如:调灵敏、钓灵敏或钓迟钝,调迟钝、钓迟钝或灵敏;调高目、钓低目或高目,调低目、钓低目或高目;数字罗列的调6目、钓2目或3目等。这些脱离具体条件的泛泛而论,人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难识调标真面目。解决…  相似文献   

12.
邓刚 《垂钓》2003,(4):24-26
在调4钓2的基本格式中,钓2究竟是两饵把标尖压下2目?还是被人为地调整到2目?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很多,但是,纸上论钓无论是“骗局说”,还是“基础说”,都把焦点集中浮标。事实上,钓2目,子线的长短曲直才是决定中鱼率高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6,(10):23-24
这是一个两手合抱式的船坞,外面是一个湖。在“手臂”的肘部朝南抛钩,东南风造成的走水很快压沉了调6钓3的标尖,没办法,把浮标往上推,1目、2目、3目……一直到10目才停住了,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浪过来沉下1目,再一个浪又“吃”掉1目,一到吃到钓2目才稳住了。调高钓低不行就钓高目  相似文献   

14.
尚立和 《垂钓》2005,5(9):45-46
命题中的“钓半调倍”有两个含义:一是首先调浮标的钓目,测好水深后再调浮标的调目:二是钓目高度是调目的一半.调目是钓目的加倍。至于“三同一”是指:调目与钓目的高度差等于长子线与短干线的长度差.它们都等于一颗饵团在半水中压下标尾的高度。这种调标方法快捷、准确,垂钓时标尾能清晰反映饵情和鱼讯.适于使用悬坠底钓法在野外休闲钓。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4,(8):26-26
两个星期前,记者随钓鱼班车去常熟的沙家浜钓了一次鱼,在调5钓3只有慢吞吞浮起1目和懒洋洋下蹭半目的动作中,提竿难得中鱼,可是标尖下挫1目又常常是钩尖不挂鱼嘴,倒挂金钟地刺进了鱼的尾部。请问:这是浮标没有调好,还是钓得太灵了?  相似文献   

16.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6,(9):24-25
这是一个向往已久的湖泊。从人民公社时代集体养鱼,到后来的国有养殖场,是年年都有大鱼传闻,改制后开始接纳钓鱼,但千亩水面仅有两艘快艇是管理不过来的,所以限定的钓鱼区域是渔场管理处附近的驳岸。4月16日,睛,气温11~22℃,可是风大,从3级渐渐增大到4级,阵风5级,后来钓伞都撑不住了,对面推来的浪撞到1.8米高的驳岸上溅起的水珠把鞋都打湿了。我用10目“渔先生”3号浮标调6目钓3目,但从浪谷到浪峰的起伏就有5目,即使风小一点,调和钓相差3目会在20~30秒里被风和浪推移着淹没了标尖。在钓饵是大比重“荒王2号”的时候,浮标移位,风浪压沉标尖…  相似文献   

18.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19.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8):26-27
用1目大的饵不仅调4钓2时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也能使调5钓3、调6钓4、钓10钓8……呈-触-悬状态,只要调钓目差是2目,都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最大的饵是“1钩重与调钓目差之和”,设1钩重为3目(下同),最大值就是3+2=5目。当两颗饵团都是5目大时,长子线钩饵的重量全压水底,  相似文献   

20.
宿含雨  路安 《钓鱼》2009,(5):9-9
从立春到春分一个月,北方迟20天,最低气温4℃,最高15℃左右,不管湖泊、池塘、放养浜,鲫鱼咬钩多抬标。虽然调高钓低也有下挫。但中鱼率偏低,此时调整目差,将调5钓2或调4钓2韵浮标改为调5钓4、调4钓4或调3钓3,则下挫信号的中鱼率提高4~5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