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为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培养大批有科学知识,有才干的人才的重任。因而它对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我国赫哲族的民族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又面临着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赫哲族现有的三个民族乡中心校为主,对赫哲族教育发展问题做一粗陋的探讨以求教同仁。一、赫哲族教育的发展道路据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赫哲族现有4245人,仍属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聚居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和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赫哲族教育发展及其启示郭长虹赫哲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代劳动生息在松花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沿岸,是黑龙江省古老的土著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赫哲族人口4275人,其中3743人居住在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3.
刘青  黄淀一  陈晓丽 《大学生》2015,(Z1):62-6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我国建设较早的,以民族文物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一座民族学专业博物馆。馆藏有各个民族的服装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宗教器物、文献、乐器等文物。赫哲族鱼皮衣赫哲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捕鱼、狩猎为谋生手段的民族,赫哲族的鱼皮衣颇具特色。为什么赫哲族使用鱼皮作为制作衣物的原料?现在普遍被接受的说法是:赫哲族居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此报告应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以街津口赫哲族乡中心学校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为个案,对赫哲族民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历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描述。并针对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现状,归纳出存在课程水平和教育生态两个角度的问题。基于此,归纳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包括重视采纳学校内生意见和建议、增强文化氛围、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最后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问题提出了在社区和社会层面让自下而上产生的社会动力与自上而下的政策倡导相结合,同时兼顾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变迁的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发展策略,以供相关方面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5.
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收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口述史研究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独特方法,它以口述凭证为基础,以访谈和其他方法作为自己的研究手段。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的现有研究大多以文献资料为主,本研究通过对两位校长的访谈,掌握了大量口述史料,尝试真实鲜活地再现街津口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史。一赫哲族及被访谈者简介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  相似文献   

6.
1.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沿江而居,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赫哲族的服饰也充分显示了渔猎经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播赫哲族文化,国内研究者已做了一些相关工作和研究,其中包括赫哲族文化作品的汉译和英译。本文主要对赫哲族文化作品英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国内针对该民族文化所进行的英译研究现状,同时探究现今学术界在赫哲族文化英译工作方面有待于完善之处,旨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英译,向世界展示赫哲族的独特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当地民间民俗生活为蓝本,把赫哲族的文化艺术作为乡土教材编入美术教学论课程之中,讲授赫哲族文化艺术,使师生们对该民族的文化艺术从初步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借鉴和发扬该民族的文化艺术品味,从而使我们这项工作始终贯穿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剪纸在赫哲族称为"霍乎底",赫哲族以鱼皮剪纸而闻名,在前苏联学者和凌纯声先生的考察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赫哲族是一个拥有发达剪纸历史的北方民族,从材料、剪技、幻化无穷的纹样世界,无不让人惊叹。而当笔者再度来到这片土地进行田野考察时,所见却与往日大相径庭。该文通过对传承人、纹样种类、教育中的传承现状、剪纸在旅游开发中的现状等方面调查,完整体现了今日赫哲族"霍乎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使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期,就让我们从祁连山下到松花江畔,再到风生水起的北部湾,分别从裕固族、赫哲族和京族这3个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感受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本文简要谈谈赫哲族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赫哲族以渔猎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文化为开发民族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试从业务外包的视角出发,对赫哲族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创设路径、演员的选用方式及运作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发赫哲族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长期以来,是以渔猎为主的一个勤劳、朴实、坚毅、勇敢的民族。解放前,赫哲族社会发展、文化教育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赫哲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变化和进步,卫生条件大为改善,人民体质显著增强,人口不断增长,解放初期仅存300余人,1964年增至718人,1982年为1476人,至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增至4245人。解放后,赫哲族多数聚居在黑龙江省的街津口、八岔、饶河县的四排。其余则杂居在勤得利、桦川县的苏口屯和抚远、虎林、富锦、集贤、依兰、佳木斯等地。  相似文献   

14.
吴敏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1):105-109
赫哲族是一个极为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其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赫哲族伦理道德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赫哲族伦理道德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吸收和改造,使赫哲族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54-55
黑龙江下游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低、地域偏远闭塞,因此该社会很长一段时间是无铁器存在的。无铁使用给包括赫哲族在内的广大黑龙江下游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而该地区的民族也逐渐开始适应这种无铁器时代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地的铁器制造业已成相当的规模,但赫哲族的技术规模和社会环境都没有能够提供铁器制造的能力,因此只能依赖于外界的输入才能获得铁器。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赫哲族的铁器传入较少,直到清朝实行的贡貂赏乌林等政策,使赫哲族社会得到了一定量铁器流入并开始进入到简单的铁器加工锻造阶段。即便如此,铁器在古代赫哲族社会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赫哲族教育研究的文献的梳理,整理出赫哲族自古至今教育形式的演变以及各个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并且针对当今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一些优点和不足。当前对赫哲族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内容较为单薄,研究者的立场单一,很多问题有待深入思考等。  相似文献   

17.
赫哲风情     
龙龙知道,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有个赫哲族,并知道赫哲族村位于黑龙江下游江畔。当这里花开遍野,气候清爽的时候,龙龙来到了“边陲名胜”——赫哲渔村街津口。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支古老的、人口较少的民族,我国较早即对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文章主要对我国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关于赫哲族、鄂伦春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对赫哲族、鄂伦春族开展有关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等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现代化进程使我国少数民族从传统走向了现代,从根本上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教育制度。现代化的结果是使少数民族享受到了较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对其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赫哲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所创造的渔猎文化受到冲击并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有鉴于此,我国已将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列为25项重点保护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因此,如何保护和  相似文献   

20.
目前,赫哲语传承正遭遇赫哲族传统文化支撑基础的退化与丧失、家庭教育中赫哲族语言传承的缺失、学校教育以主流文化为主、赫哲族人口的“稀释效应”、赫哲人语言观念的开放等现实困境.学校是人类文化和语言的最主要传承场,应该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家庭和社区的语言传承,以达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者的合力,实现以教育促进赫哲族语言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