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时政新闻是党报最具新闻资源优势的报道项目,也往往是党报承担最多“规定动作”的报道领域。长期以来,党报关于时政新闻报道方面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权威地位,令其它门类的报刊羡慕不已。《北京青年报》一位老总对此深有感触:“人民大会堂开全国‘两会’,我们的记者没有证件,跳墙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新闻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保运动的兴起 ,环境新闻也在蓬勃发展。无论报刊、电视、广播 ,还是新兴网络媒体 ;无论是全国还是地方性媒体、综合性还是专业性媒体 ,环境新闻都占有一席之地 ,并受到各家媒体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 ,在中央和地方还涌现出一大批以环境新闻为主体内容的专业媒体或专刊、专栏、专业网站 ,一批记者以报道环境新闻为己任 ,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环境记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和相关资料 ,对中国环境报道的现状及趋势作一个简要总结。一、我国环境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中国著名的民间环保组织———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 (简称“自然之…  相似文献   

3.
是否只有从事环保报道的记者才需要采写环境新闻?如何以环境的视角审视经济、社会等其他类型报道?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来采写新闻?用环境视角审视新闻顾名思义,"环境新闻"就是围绕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报刊林立,台讯叠出,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相伴相生,记者们为了及时捕捉、采访和编发有影响的独家新闻,提高本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惜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争夺新闻材料,对于具有卖点和相当抢眼的法制新闻更是倍加关注,想方设法尽快编发出去。于是,围绕新闻争夺及法制新闻本身的法律问题就凸现出来,新闻诉讼活动逐年递增,新闻媒体败诉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媒体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就面临着严竣挑战。那么,采编新闻尤其是法制新闻,应当树立哪些法制观呢!笔者曾多年从事法制报道,采访和编…  相似文献   

5.
姚静 《东南传播》2016,(7):143-145
环境新闻从业者是指从事环境新闻生产、传播的媒体人。本文通过对环境新闻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是目前环境新闻研究中的缺失领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当下环境新闻从业者的实际,对比其他行业记者群体的研究,笔者建议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优先从以下议题展开:环境新闻从业者个体以及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代表性环境新闻从业者和环境新闻从业群体的研究以及不同媒体、不同媒介环境下环境新闻从业者内容生产影响研究。随着环境新闻的主流化及环境新闻从业者群的崛起,学界亟需给予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6.
揭露风险重在现在而非未来环境新闻最核心的新闻价值在于揭示环境风险,着眼点主要是在将来.然而,曾荣获2007年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肯·维斯说:"就我来看,太多的环境报道集中于未来的灾难阐释,或者对未来几年将会发生灾难的状况分析.这样的报道新闻价值会大打折扣."①因此,环境新闻采访的第一条技巧就是让受众能够感受到现实的环境灾难,哪怕记者把重点放在环境灾难的未来趋势上,仍然需要强调这些风险对当前生活的威胁.魔方拼凑法.环境新闻属于科学传播,相对于社会新闻,环境的风险具有某种程度的隐秘性,不易被人察觉.从科学层面来说,多数科学家毕生致力于一两个具体领域,但是很少有记者能够耐心地通过采访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然后把整个魔方拼凑起来.肯·维斯认为,单个的变化往往不易被人察觉,然而这些琐碎信息都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把这些七巧板拼凑成一个魔方,这个新的立体魔方就会给人一种全新感觉,构成了现代人所畏惧的"威胁",从而展示出风险.环境记者要拥有这样的能力,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科学家在一起,还要阅读报刊,查阅与标记各类相关学术读物.  相似文献   

7.
王雷 《中国广播》2004,(11):18-19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始人是以从事新闻事业为自己革命的重要内容的,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决定了他们要宣讲自己的思想理论,就必须通过报纸杂志(也应包括书籍),因此,他们不仅是许多报刊的撰稿人,还亲自编辑出版过不少种报刊。在他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有许多名著都是首先在报刊上发表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始人具有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留下了大  相似文献   

8.
刘苏阳 《新闻知识》2005,(8):74-74,65
新闻摄影是指具有新闻特性的摄影作品。新闻特性在前,摄影技巧在后。既然属于新闻范畴,那么,首先就应该具备新闻的特征和要素。此外,新闻既然是记者编辑从每日林林总总的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或刊登在报刊,或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输,自然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应该具备一定的重要性、特殊性、接近性、趣味性、引导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俊美 《青年记者》2003,(10):22-22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作为机关报,不报道会议是不现实的,也是失职的。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党报记者、编辑深感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9年的记者,我认为,只要用心发现,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10.
正环境新闻有别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具有专业性较强等特点。如何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专业性较强的事件和实际报道之间找到合适的契合点,从而在传递环境信息、培养环保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环境新闻对环境保护的有力推动,是从事环境新闻写作的记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笔者认为,这其中,环境新闻记者首先要注重培养专业素养。一、专业素养是保证环境新闻"准确"的基本环境新闻的专业性是就环境报道的题材而言的。环境新闻主要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报道的范围涉及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等,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需  相似文献   

11.
闫倩 《新闻传播》2006,(1):52-53
电视新闻可以音图并茂、视听兼顾,而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在这方面就明显逊色了。笔者认为,从事报纸新闻写作的记者应汲取电视报道的优点,在形象性、生动性上多下功夫,使读者同样能“看”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以期能更好地使读者接受新闻传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地方性是驻地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把握全局性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根本。报道失去地方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特色;报道不合全局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灵魂。做到新闻的地方性与全局性的统一,是驻地记者时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到报道既具有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又使报道具有全局性,符合时代大背景?这就需要记者在充分把握全局性的同时,唱好本地新闻戏。要唱好本地新闻戏,记者首先要了解地方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市情县情,特色就是与众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川,百里不同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有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14.
刘景义 《记者摇篮》2005,(10):50-51
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的立足点,也指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选择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切入,其新闻就会产生差别很大的宣传效果,研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对于提高新闻的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认为选择好新闻角度应该处理好新闻角度与新闻主题,新闻价值,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5.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场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通过采访,请新闻当事人、目击者讲述新闻事实的办法,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进行报道的特殊报道方式。它最能体现电视报道的个性,可以充发挥电视报道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视听兼备、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等优势。记者亲临其境,由此产生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是报纸、广播等其它传媒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事件性新闻和现场感强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16.
秦勇 《记者摇篮》2004,(6):37-37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收集有关背景。深入把握事物的意义和深层内涵。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搞好新闻采访呢?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编辑、记者等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从多年的新闻采写、新闻实践来看,我认为,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则。一、增强新闻敏感是记者的基本功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一些新鲜事,但是不是都能构成新闻,就看记者是否具有新闻敏感性,即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叶胜美 《视听纵横》2007,(3):110-111
特殊新闻现场报道,是指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特殊新闻现场(一般指灾难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形成的报道形式。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在特殊新闻现场中,广播是灵活快捷的新闻媒体,有着其他新闻媒体难以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地市级报社的记者,本人一直从事舆论监督报道。近几年来,采写的700余篇舆论监督稿件,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然而,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几年来,本人在关注民生、民情、民意,采写大量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也让报社当了三次被告,打了三场新闻官司,为此记者也曾作为被告方之一,多次参与法庭辩论。现在看来,无论这几起新闻侵权官司是输是赢。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打官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