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郝延政 《收藏》2006,(12):140-141
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下地宫发掘出土震惊中外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邀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主席的赵朴初先生来陕鉴定。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6,(7):83-83
本刊消息,5月5日,值法门寺地宫发现第一枚佛指舍利19周年之际,法门寺博物馆举行朱庆澜将军铜像揭幕仪式和纪念馆开馆典礼。  相似文献   

3.
何飞 《收藏界》2013,(12):80-81
舍利匣为佛教葬具,是存放佛教大德高僧骨灰的盒子。舍利,也称舍利子,原指释迦牟尼佛诅尸骨火化后的遗物,后来也指佛教高僧火化后的遗物。它包括骨舍利、肉舍利等。舍利形状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有的呈莲花形。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9,(7):165-165
5月9日上午,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在佛教圣地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隆重举行。海内外2万多名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企业家、八方信众等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5.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皇室供奉大圣真身宝塔的地宫面世,出土文物引起轰动,其中有13件瓷器明确记载为“秘色”瓷器。根据出土的入藏时镌刻的供奉品《衣物帐》石碑,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恩赐”物中有“瓷秘色碗七口,内两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表明这两件饰银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11):188-188
刘大为先生的作品均是国内外知名庙宇所供奉的大佛。2012年,72岁高龄的刘大为先生集毕生功力创作了唯一一款私人珍藏版佛像——释迦牟尼火焰背光金佛。  相似文献   

7.
塔(一)     
一、起源 塔源于古印度,是埋葬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舍利的佛教建筑。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寂灭,火化他的遗体,形成许多结晶物或块状物,称为舍利。后凡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齿遗骸,也称舍利。印度现保存最为完好、年代最早的是桑奇佛塔(题图、  相似文献   

8.
集邮品信息     
邮票博物馆 甲午战争100周年封(12,刘公岛销票),佛指舍利赴泰国供奉封(12.1)。 北京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唯一指定快件速递信使封(12.22)  相似文献   

9.
毛小东 《收藏》2013,(11):44-51
时间回到1987年4月,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正在进行一项古代佛塔的修复施工。当忙碌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唐代佛塔地宫。于是发掘工作开始了,4枚至高无上的佛骨舍利和大量奇珍异宝的出土立即轰动海内外,人们将目光不断投向法门寺,期待更多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法门寺地处陕西关中腹地扶风县,东距省会西安110公里,西至宝鸡90公里,南邻渭河,是西周王业所基之地,也为中华文明重要发详地之一。法门寺,因珍藏佛祖真身舍利,赢得全世界佛教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1.
Annie 《收藏》2013,(10):78-7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中《收藏》杂志已创办20周年。20年,在时间的长河里算不了什么,但在人生旅途中却举足轻重。作为这本刊物的创办者和负责人,我本人为之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引发了无限的感慨。记得1987年举世瞩目的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异常兴奋,写了很长一首赞歌体诗词在报刊上发表,其中有“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  相似文献   

12.
正七佛,又称"过去七佛",是指释迦牟尼及其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七佛作为魏晋以来长期流行的佛教艺术主题,现存实物多以石塔以及石窟壁画、画卷等多种表现形式出现,如北凉石塔,其造型及七佛布局明显受到印度键陀罗艺术的影响。在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七佛造像也大量出现,如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等这一时期所开窟龛,均有七佛题材的造像或壁画。元代  相似文献   

13.
潘振元 《收藏》2010,(11):83-83
这是一件流光溢彩、空灵通透的镂空鎏金银笼子,尽管是铜胎,但已极为罕见。初见者,谁都不知其用途。当看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件与此相似的银笼子后,人们才知道这种笼子原是唐代皇家或贵族所用,且与茶文化有关,笼子的原藏主是我的一位朋友,知我在收藏唐器,后来转让给了我。  相似文献   

14.
毛小东 《收藏》2016,(1):136-146
历史烟雨中的伽蓝 号称“关中塔庙之祖”的法门寺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桓帝、灵帝时期(147~189年)。元魏二年(555年),岐守拓跋育,初启塔基,肇申供养舍利。其后,隋文帝杨坚更名“诚实道场”。有唐一代,高祖李渊定名法门寺,之后继有唐高宗、武则天、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等八位皇帝六次开启法门寺地宫,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2,(6)
2012年4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香港举行。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云集香港,通过参与此次论坛倡导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理念。同时应港澳佛教界礼请,江苏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佛顶骨舍利于4月25日至5月4日赴澳接受公众瞻礼供奉。为庆祝这一佛教盛事,特推出由中国...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等八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这批造像实际上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1,(9):109
天宁寺位于北京广安门外大街,内有千年古塔,系隋文帝供奉世尊真身舍利所建(木塔),辽代时又以砖塔封起。塔高57.8米,是北京唯一的辽代建筑。惜塔上一尊释迦佛像毁于战乱,今值遇胜因,天宁寺住持法恩法师发心重塑金身供奉原处,为使庄严的佛像能传世久远,经多方商榷,采用铸铜、錾花、鎏金工艺。此项工程承蒙十方善信发心乐助,共襄盛举。真令龙  相似文献   

18.
周安庆 《收藏界》2012,(2):88-91
2010年6月12日,金陵古长干寺地宫阿育王塔中瘗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在南朝名刹栖霞寺重现于世,南京栖霞山再度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栖霞山,位于文化古城南京东北方向约40余里处。  相似文献   

19.
汪玉堂 《收藏》2008,(7):65-65
陕西扶风县博物馆收藏有一具堪称唐代釉陶产品代表作的琉璃舍利棺。  相似文献   

20.
谈善业泥像     
《收藏》2016,(19)
正善业泥即小型模压而成的泥制浮雕佛像,多见为唐代所造。善业泥之名也即因唐代有的佛砖背后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诸字而得名,故凡是这种小泥模制佛像也都可统称为善业泥像(图1)。而这种小型模印佛像其实早在北魏即已出现了,北魏和西魏的善业泥普遍较唐代为大。所见西魏佛砖,仅安排释迦佛坐像一尊,佛为高肉髻,面相清丽,着褒衣博带式大衣,衣脚纹褶密簇,趺坐于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