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一个新的教育口号:即“体验教育”。“体验教育”的提出和推广不仅对我国固有教育制度下长期存在的种种教育弊端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校外教育中,更有着广阔的实施空间。  相似文献   

2.
体验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体验性学习是少年儿童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化学习方式。开展体验教育,应遵循“尊重少年儿童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过程性和多样性”等原则。体验教育十分适宜在学校班、队组织中进行。帮助少年儿童实现积极的成功体验,是学校开展体验教育、辅导儿童体验学习的核心价值定向。积极的成功体验具有自信、自发、自主、愉快、道德、善意、发展、创造等基本特征。辅导开展学校体验教育的关键性策略是:重“过程性评价”、重“分层别类”与重“第一资源(即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就是体验式教育,枯燥乏味的说教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教育意义。实践是体验的过程,时间是实践的要素;感悟是体验的结果.空间是感悟的要素。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验”可以从瞬间体验和反省体验、“课外”体验和“课堂”体验、有体验和无体验、真体验和伪体验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众多学派中一个独特的人文视域,其从现象学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资源,但更强调人文性和实践性,它直面教育生活世界本身,去探寻“教育现象”(教育生活体验)的本质与意义.教育现象学不能用以解决技术性的问题,不把教育生活体验的意义变成实证主义的主题、理性化的概念、对象化的描述或抽象的理论,它旨在通过“描述教育生活体验——形成体验文本——组织焦点讨论反思”的研究框架,来探寻和理解教育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反思与教育相关的主题,从而促进教育者养成教育的敏感性与机智,发展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5.
道德行为不等同于学习“道德认识”、“道德认知”或“道德判断力”等道德知识,而是包括情感、意志、理想等系列因素在内的一种生成式、融通式的发生过程。“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之境,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由“知识的道德”向“实践的道德”的转变。体验教育不是简单的课外实习。而是由体验项目、体验时间、体验引导者、体验途径、体验实施、体验监督等要素组成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体验教育,意图通过个体在亲历体验中因内心的触动而获得的道德认同,来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其所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体验、劳动体验、环保体验和挫折体验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改”的全面铺开,“成功体验”的字眼屡屡目睹耳闻,倡导“成功体验”已伴着新教育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8.
教育现象学为教育智慧的养成提供了方法论。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体验是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核心,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智慧的养成有赖于对生活体验的探寻。教育现象学视域下教师的教育智慧养成机制包含通过“悬置”的现象学态度和诗化的语言追忆、描述“此刻”的教育生活体验,通过对教育生活体验的惊奇、教育现象学主题意义分析和洞见创造进行教育现象学“反思—还原”,教师智慧成长共同体等维度。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智慧养成,应当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体验活动在思茅师专2008级学生中开展一年来,同学们分别从教师授课、系列讲座、各项实践活动、电视、网路、报刊、杂志上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内容。为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思茅师专“三生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实践体验活动情况,探索“三生教育”教学及实践体验活动的最佳途径,在课程结束后,对其教学效果及实践体验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游戏、活动为主,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征。体验具有操作实践性,源于实践,重在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始,进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人克服“有威胁性生活情境”的过程。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教育,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学习困难情境”,促进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最终达到使他们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意义建构。数学体验教育在操作上有三个环节:(1)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面临的困难处于其“最近发展区”;(2)克服困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自主探索,提倡协作交流;(3)进行反思,就是对困难的创设和解决过程本身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体验”和“逻辑—认知”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人的体验过程,作为教育意识、教育思想渗透于体、智、德、美、劳诸育之中,情感教育有类似粘合剂的作用,使诸育实现功能性统一。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把握生活中的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李菡 《教育与职业》2023,(4):95-101
职业体验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职业启蒙教育的关键路径,还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初始起点。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具有开展职业体验教育的先天优势,在高职院校开展“多对象—多场景—多元化—多维度”职业体验教育是新时代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在明确高职院校职业体验教育内容构成的基础上,从职业体验教育方案、环境、资源、体系等层面确立目标架构,针对参与主体单一、场景搭建单调、资源整合不足、体系亟待完善等现实困厄,可从对象定位、环境定制、资源定向、体系定型等方面优化高职院校开展“多对象—多场景—多元化—多维度”职业体验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以存在论的视野,从体验的存在论特征、体验的存在论价值和当下的精神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体验的存在论意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都放逐和遗忘了个体体验,而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机械论和目的论。体验在当下的时代精神状况下的教育学价值正在于它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厚重的历史感觉。教育必须回归到人的体验上来。体验论是教育哲学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理学与心学继承了孔孟以来的教育传统,把“成圣成贤”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这也是其教育的最高旨归.但由于二者“圣人观”的不同,导致二者在教育方法及情感体验上都有所不同.理学家认为,圣人是全知全能、知识与道德的完美统一,因此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循序渐进”,在情感体验上追求“克己”精神.心学家认为,只要道德完善,就具备了圣人品格,因此在教育方法上追求“立乎其大”、“易简工夫”、“致良知”,在情感体验上追求“求乐”意识.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三人的教育思想,集中代表了理学与心学教育思想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当代中国的教育理念也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创造了一门新的课程形式———教育体验课程 ,其内涵在于它的“体验”是植根于学生主体的精神世界 ,以精神世界的特征———想象为基础 ,着眼于自我、文化、社会、自然、教育之整体有机统一的人的“超越经验” ,并通过这种超越去体现师范生的道德价值和精神价值。实践证明 ,这种教育形式应当是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更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人际沟通、社会职责等重任。本文主要通过培训体验、岗位体验、网络体验等几种体验途径来阐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体验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虚拟体验:一种教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体验具有现实与虚拟的二重性。真实与虚幻、临近与遥远在虚拟体验中戏剧性地得到了整合。虚拟体验因其“非现实”、“不在场”的特点,使得它超越了在场体验的各种弊端,表现出相对于真实体验的诸多优势。但是,它的虚拟性又很容易导致体验主体的人格分裂,对青少年身心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虚拟体验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心理能力。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心理教育即是幸福教育,更确切地说,心理教育是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