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历史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国际意识摆到重要位置.本文基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视野,对国际意识的内涵、国际意识教育的基本认识、国际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索,以期通过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其关注世界、了解社会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备受广大师生关注.它不仅是我国教育面向世界和未来的需要,也是历史学科素质教育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探究性学习视角探索了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而这三个方面都和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又主要来源于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但是,中学历史教学至今还未在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系统工程中显示其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和环节.要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必须要加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美育.中学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深挖中学政治课的美育内涵,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汲取美的营养,提高素质,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发展需要青少年的努力奋斗。中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与党史教育相契合的地方,需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中学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借助师生互动 ,把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新时期对中学生培养的新要求、中学生心理特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等三个方面 ,阐述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贯彻主题性教育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以讲授全国性的历史事实、概念为主,导致学生对本省、本地区甚至身边社区的历史都不了解,这十分不利于激发广大中学生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怀,有必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乡土教育。通过乡土教育,使学生了解身边事、掌握家乡情,进而激发更多的历史学习动力,提高中学生历史认识水准。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去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同时,还需要历史教师掌握一些上课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道德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解决道德问题与从事道德活动的速度、质量、难易等方面的品德心理特征.培养中学生道德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应对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现实需要,是走出信息多样化困扰和道德困惑的内在支持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学教育应该加强对中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时代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跨世纪高质量、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这种新型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智力、健康的体魄,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中学体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还能调节学生情绪,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中学体育教学应及时转变理念,以育体为重点,转变为育体和育心双管齐下,将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实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