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开凿于北朝时期,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响堂山石窟已渐渐为研究者所重视,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对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及分期、响堂山刻经、响堂山石窟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相关概述,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2月7日,河北金石书法考察小队来到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的响堂山石窟。响堂山分南、北响堂两处,南响堂原名滏山,北响堂原名鼓山,两山都属于太行山支脉,历史上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两座山上雕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命名为滏山石窟寺和鼓山石窟寺,明代以后统称为响堂山。响堂山上之所以修建石窟和寺院,是因为东魏、北齐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并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陪都,以高欢、高澄、高洋父子三人为主的皇室贵族经常往来于二都之间,而响堂山是其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孙迪 《家教指南》2006,(2):18-22
20世纪初期,响堂山石窟遭到有计划的盗凿破坏,至少百尊以上的北齐造像精品流散异邦.本文将尽可能搜集到的海内外近百年来出版的相关图文文献,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结合实地勘查对流失响堂山石佛的窟室原位以及归属真伪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的河清二年造像为中心,详细考察记录了19号摩崖龛像的状况,并对北齐时期南响堂山造像情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河北涉县响堂石窟隋代石刻碑记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涉县响堂石窟现存一隋代石刻碑记,该碑主要记述响堂石窟的修筑过程,其中涉及到地理、职官等名物制度和临水县治问题,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对碑文进行释读,并结合有关历史文献,重点探讨隋代临水县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北涉县响堂石窟现存-隋代石刻碑记,该碑主要记述响堂石窟的修筑过程,其中涉及到地理、职官等名物制度和临水县治问题,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对碑文进行释读,并结合有关历史文献,重点探讨隋代临水县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暑假里,我先乘火车,再转汽车,再徒步登山,终于抵达河南响堂山石窟,准备登山欣赏南北朝时期的石刻佛像。登山一小时后,一个岩石洞口在绿树缝隙中闪烁着,映入了我的眼帘。一迈进洞内,一股冰凉的历史扑面而来。只见许多佛像,手、脚、头部都已悉数被斫去,导游告诉我,这是日军侵华和文化大革命的后果。我仰头,巨大的石刻莲瓣在头顶轰然开放,颜料早已沁入了每一个石头的分子中。一千年,一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9.
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形窟”(龛)是响堂山石窟典型的造窟凿龛形式。它融佛教石窟、印度古塔(率堵婆)及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于一体,别具匠心。是北朝石窟中新出现的一种造窟形式,对隋唐以后开凿的石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塔形窟”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1956年。王去非先生在《参观三处石窟笔记》一文中,  相似文献   

10.
麦积山石窟所属地秦州,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要驿,其交通要道地位和民族杂居背景,为不同文化在此汇集提供了基础.麦积山石窟开凿受到北朝和南朝中心文化的影响,云冈、龙门石窟中的三佛题材,凉州石窟中的影塑千佛,响堂山以及栖霞山石窟中的佛装式样等均在麦积山石窟中有所反映;此外,西魏北周皇室也与麦积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李良策 《湖南教育》2003,(20):32-32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雁荡山》一文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文章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与地形成因进行了探讨。该文所述几成定论,但笔者对《雁荡山》的两个观点存疑。 第一,沈括对雁荡山的名称由来记述前后矛盾。沈括一方面说“雁荡”之名不见于“自古图牒”,认为“雁荡”之名缘于宋代祥符年间,因建造玉清宫,进山砍伐木材,“始见  相似文献   

12.
又是秋天。2000年的秋天,由《扬子晚报》10月29日刊发的《南京发现“栖霞飞天”》的一则不足千字的消息引发了一系列相关报道、游客的参观高潮与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实地考察,并由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市园林局联合召开了国际性的“南京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学研讨会”(2001年3月24日——3月26日)。2002年的秋天,《南京栖霞山石窟艺术与敦煌学》一书的出版是这次国际研讨会的直接成果,终于也可以将“栖霞飞天”的话题沉淀成平实的文字,作为一个秋天的回忆与收获。 “目前的这本书,是我手头编著较晚而又一直很想快点出版的一本书。这主要是由于栖霞山石窟确实应该有其历史地位,而其  相似文献   

13.
春游响山     
春姑娘又走向万水千山,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服装,我和家人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来到了响山,在那里我享受到了浓郁的春天的味儿。  相似文献   

14.
其实我蛮喜欢吃棒棒糖的,什么阿尔卑斯啦、真棒啦、不二家啦……统统是我的心头之好。可万万没想到,有这么一天,我居然被“棒棒堂”给弄昏了头。注意响,我可没写错别字哦,没错,就是棒棒堂!此“堂”非彼“糖”,几个活蹦乱跳的大男生是也—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私人寓所的惜阴堂,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一部分。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各派政治人物,纷至沓来,汇聚于此,密商计议,策划布置,使之转而成为公共性的政治集议之所。惜阴堂由“私”而“公”的节节嬗变,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其主人赵凤昌交游广阔,另一方面也是时局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实施三年多以来,在巩固农村舆论宣传阵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技兴农,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使“村村响”工程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认识,重视这一惠民工程的发展维护,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考核制度,创新广播内容与形式,以适应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涪陵北岩寺“钩深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真考察黄庭坚、程颐在涪陵的行迹、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和山谷书体风格后认为: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期间确曾往北岩寺过伊川先生堂并榜其堂日“钩深堂”;具体时间当在山谷“自涪移戎”首次经停涪陵的绍圣五年(1098年)三四月闻,而不大可能在山谷蒙恩东归路经涪陵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更不可能在元符庚辰年(1100年);今涪陵北岩岩壁上“钩深堂”三个楷体大字乃后人伪题而非山谷所书。  相似文献   

18.
麥積山位于秦嶺西端。秦嶺为我國南北植物的分界綫,因此麥積山植物較为复雜,比蘭州附近的兴隆山植物更为繁茂。但山势不高,無林層的区分,亦無較大的乔木林。山距天水車站約30公里,山上有石窟,內有古代塑象,現設有文物保管所,汽车可达,交通甚便,为西北各院校生物系学生野外实習的最适宜处。1956年七月一日我带领生物系二年級学生赴該山实習,共工作19日,采得种子植物标本102科,406种,经初步鑑定將名称公布于下。但应声  相似文献   

19.
杼山考     
杼山因为闻名古今,史籍记载不少.考诸文献有晋吴兴太守张元之《吴兴疏》,唐陆羽《杼山记》、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铭》,宋嘉泰《吴兴志》,明万历《湖州府志》,清同治《湖州府志》,以及掌故、旧闻、俚语等等.不同时代给杼山打下不同印记.晋以前称“稽留山”,晋代名“东张山”,唐代始称“杼山”.所谓杼山,是因为这座山是夏杼“南巡之所”.故山西北有夏驾山,山下有夏王村(今称王村).夏杼遗迹的考证是陆羽的功绩,在陆羽《杼山记》前还没有杼山这个名称.《湖州府志》载:“郡有专志,实肇始于陆羽.”陆羽写下不少地方志籍,如《江表四姓谱》、《南北人物志》、《吴兴历官记》、《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货币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状不同,计量的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用“元”作货币的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泛的货币“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面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因其质地为“银”,形状呈圆形而得名,一枚就称为一圆。这“圆”字既是货币名称,又是单位名称。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借用同音字“元”代替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却一直沿用了下来。我国货币单位“元”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