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节 鲜艳的红旗升起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5月22日解放江西省省会南昌,至1949年9月30日,又解放江西全境。同年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告成立。 解放初期,江西省的土地改革工作是分三期完成的,即1950年冬到1951年春的第一期土改;1951年7月到10月的第二期土改;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的第三期土改。  相似文献   

2.
土地改革简称土改,当年的翻身农民称之为“分田分地”,中共称之为一场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群众运动,时民主人士来说,真是“革命到自己的头上了”。1950年6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会,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系统说明了土改的“必要性”、“正义性”和各项方针政策。在讨论中,不少民主人士表露出“和平土改”的幻想,主张“只要政府颁布法令,分配土地,不要发动群众斗争”。  相似文献   

3.
知识梳理1.1950年—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2)过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在农村全面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改变了旧的土地关系。土改以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全部耕地70%以上;90%的雇农、贫农和中农,却占不到全部耕地的30%。土改以后,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每年免除了向地主缴纳700亿斤粮食的地租。贫、中农占有全部可耕地90%以上,原来的地主、富农的土地占有量则降为全部可耕地的8%。封建土地关系的废除,农民无偿地获得了土地并免除了地租负担,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显著增  相似文献   

5.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如何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的问题,并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开展起来。在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如何理解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呢?我们最近翻阅了这一时期毛泽东有关土地改革的文章,对“有步骤、有分别”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一、新区与老区土改策略的不同毛泽东把解放区按解放时间的先后分成三种类型:老…  相似文献   

6.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并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了了几十年的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党的土改政策日臻完善,建国后土地改革顺利,健康的发展,从实践上证实了党的土改政策路线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其后,中国的农村不断完善土地经营制度,实现耕者有其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进入崭新发展阶段,终结了2600年种粮纳税的历史,实现耕者有其利.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农村中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就是反映这一土地改革的一本历史画册。 一九四六年十月,周立波作为一名土改工作队队员来到松江省尚志县元宝区参加土地改革。同东北广大农村一样,这里的人民遭受了日寇、伪满十四年的残酷压迫和封建地主的长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的改革,而每次改革都对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轨迹作一历史反思,以求通过历史的反思和透视,探讨深化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途径.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轨迹继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把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变为农民小土地私有制.它是通过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宗教等封建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和农村劳动者而实现的.这是土地制度的第一次大变革.其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高度统一,土地产权可以流动,允许买卖、出租、典当、赠与等土地交换活动.这次土改使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农民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虽然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位,生产规模细小,但适应了当时农村低生产力水平下发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东部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由于历史原因,内蒙古东部区土地问题比较复杂,土地关系中交织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内蒙古党委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根据东部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于当地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土改政策,并且认真贯彻实施。同时采取积极措施纠正了许多地方出现的错误和偏差,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统治,各族农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加强了民族团结,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有力地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1.
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毛泽东同志始终把他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作为制订党的土地政策的基础,注重对农村社会科学的阶级分析,追求土地政策实践中的科学性。在科学的阶级分析的基础上,他探索科学的土地分配办法,使土地革命沿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在坚决贯彻阶级路线的基础上,他积极探索科学的土地分配办法,注意分地区、分阶段推进土地改革,追求土改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过下面这道题目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掌握新中国的重大农业经济政策: 下面是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1949-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呈现增长趋势。原因一: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13.
解放之初,在土地占有制度不合理、阶级矛盾尖锐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合肥农村地区的社会生产难以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1950年秋,合肥农村地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此次土地改革通过发动和组织群众,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及其他财产,复查纠偏四个步骤基本完成了废除合肥农村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制度,摧毁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壮大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力量,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为合肥地区后来的工业起步以及农业集体化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针对新形势中共中央制订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通过和缓的、有偿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随着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政治觉悟大为提高,掀起了参军运动。但是,土地改革发展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彻底性。为此,1947年2月,中央指示各解放区进行了土改复查工作,纠正了上述问题,使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人民群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传统的结论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一结论被史学界当作神圣的教条来接受,并广泛地引证,作为解释一切社会矛盾的理论根据。当前,随着生产力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人们不能不对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进行重新认识。我  相似文献   

16.
《科学启蒙》2009,(9):10-1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7.
印度自独立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普遍的社会贫困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贫困问题。政府认为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致力于农村的土地制度的改革。本文选择了南印度一个大邦一卡纳塔克邦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来探讨卡纳塔克邦土地改革的立法及土地改革实施的最终的结果。从而可以发现,土地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农村居主导地位阶级的利益,农村的土地所有权的分布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上地改革足不彻底的,并没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相似文献   

18.
1950-1952年,华东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华东新区土改与北方老区土改相比显示出政策水平相对高一些的特点。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华东局所采取的土改方针及处理地主阶级和与土地有关的工商业者的土地财产、保存富农经济、划分阶级成分、土改干部必须遵循的纪律、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是华东新区土改得以顺利推进和胜利结束的中心环节。当时,饶漱石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新区土改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的。饶漱石在制定华东新区土改的方针政策措施和领导华东新区土改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饶漱石后来在“高饶反党联盟”事件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中共中央对饶漱石所犯错误的处理是正确的,但饶漱石在领导华东新区土改中的贡献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人民群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传统的结论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一结论被史学界当作神圣的教条来接受,并广泛地引证,作为解释一切社会矛盾的理论根据.当前,随着生产力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人们不能不对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进行重新认识.我  相似文献   

20.
划分阶级成分是土地改革中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是决定土地改革运动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苏南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复杂,地少人多,平均占有量少,工商业及副业发达,又兼有田底权、田面权之分,义田、义庄、义仓、义宅比较普遍。因而苏南农村虽然也存在封建剥削,但在表面上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农民对地主的仇恨心不强,给土地改革的发动带来了困难。针对苏南农村的特点,苏南区委对各类阶级成分的划分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农民与地主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充分地发动了群众。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斗争过火和错划、漏划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苏南区委对此偏差进行了纠正,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苏南土改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和反封建斗争,消灭了地主阶级,摧毁了苏南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开始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