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举人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儒学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明代永昌地区举人数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分布不均衡。地理位置、儒学建立的先后、统治者的重视程度、地方官员的执政措施、重大历史事件、生源质量、经济能力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了举人数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然而,永昌地区的移民主要来自于洪武时期的大姓移民和谪戍移民,本身具有儒学素养,在开科以前就有一定的儒学成就,不能仅以科举人才数量来衡量儒学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高职教育无论从高职院校数量的分布,还是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看都存在很大区域差异,这对今后内蒙古自治区高职教育和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将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文章就内蒙古高职教育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衡阳市油茶产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指导等因素影响发展起来的,其产业规模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与潜力.运用PEST-SWOT分析法,剖析衡阳油茶产业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与内部优势、劣势,通过建立PEST-SWOT矩阵,提出衡阳油茶产业发展的突破路径,以期促进衡阳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北宋是中国近世社会的开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举制,完善、成熟的科举制意味着平民士人进入政治舞台。不同于魏晋门阀士族,科举出身的士人没有门第可依,必须寻求出身相同、理想相同的同道作为政治基础,这是一种自觉的士人共同体的建构,也形成北宋政治突出的一个现象:结盟与朋党。士人跻身仕途的途径是科举,科举考察的是文化,因而北宋士人大多博学多识,以“文”著称。他们建构政治共同体的主要途径也是“文”,具体表现为集会、酬唱、书信等形式。“文”包含审美,这意味着他们在建构政治共同体的同时也在建构审美共同体。审美共同体在范围上要大于政治共同体,在政治上他们因为不同的政见而分裂为不同的派别,但在审美上表现出共同的趣味。身处唐宋变革的转折点,北宋士人以他们卓越的文化素养和强大的审美能力,建构了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充满重大变化的时期。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激烈动荡之中。长期的混战,加之饥荒、天灾和疫病,迫使广大的北方人民离乡背井,向南方迁移。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迁徙,社会生活的动荡变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形势的主要特征。在此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变化对人们服装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南北各民族间的服装观念影响了汉民族的服装文化,为隋唐服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魏晋南北朝服装表现出多民族性的特征北魏为鲜卑拓跋政权。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公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发展的中间力量。当前,我国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深度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高校教育的宏观环境。同时多元复杂的社会氛围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其文化的承上启下和包容性著称,其中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对知识和教育的制度性开创以及对科举这一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的丰富、完善。本文就唐代教育与科举体制的几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高职教育发展得又好又快.高职教育是培养现代高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高校大思政教育内容,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且具有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意识.其对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具有推动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者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功能比较集中论述的主要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育人功能、认识功能、开发功能、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  相似文献   

10.
唐代“河曲”地域呈现着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并存、各有发展的局面。两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农业经济基本上分布在“河曲”的边缘地带及黄河沿岸土壤基础、水源条件、地形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使得人类农业经济行为和自然环境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大体处在相对均衡的态势;畜牧业经济占据着“河曲”的大部分区域,其中定居型畜牧经济活动对局部草原环境施加了缓慢而深刻的影响,导致早期“毛乌素沙漠”的出现。两种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力度的差异相当明显,其原因就在于下列几个方面:封建政府民族政策因素、农牧人口数量差异、农牧人口地域分布差异、自然环境质量差异、利用土地资源方式及程度差异等。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核密度分析、巴雷托截取法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大学生高水平排球队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大学生高水平排球队的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规模结构上,大学生高水平排球队数量规模的省际分布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而配比规模的省际分布呈现“金字塔”结构,且极不平衡;在空间格局上,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表现出东部区域较多;在集聚特征上,大学生高水平排球队主要分布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主要集聚在京津翼地区和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比较分散;在空间竞技实力上,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呈现“南弱北强”的特征;影响大学生高水平排球队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高校招生条件、本科院校数量、经济发展实力和体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来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的历史时期及社会环境转型下校园风尚和环境所呈现的新特点的论述,展开了对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社会身份认同为切入点,选取广西龙胜县的龙脊梯田景区为调研区域,研究当地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前后社会身份认同的变化和提升对策。方法 :采用田野调查法,从经济、政治、社会、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和教育等六个维度分析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后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认同呈现怎样的趋势、当地政府和社区能为女性居民发展提供的帮助与建议。结果 :从事旅游经营的女性居民在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社会身份认同不高。结论 :提出促进旅游经济长效发展、增加参与旅游决策机会、培养社会自信和自尊、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握受教育机会等一系列建议,促进少数民族旅游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浓厚文化底蕴与教育氛围的长期熏染下,明清时期的昆山望族具有文化望族的特质。望族除了财势与声望之外,往往与科举有密切的关系。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明清昆山的望族成员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仅为当地乃至全国树立了科举兴业、品行端正的典范,而且著书立说、品鉴典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学术遗产。此外,其独特的个性气质、精神风貌往往备受世人推崇,成为后人垂范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社会热点问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在特定的时期内,折射出当前社会人们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的演变途径。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日益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精心选择社会热点、直面敏感话题和矛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历史、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直过民族"地区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较慢,而且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与云南其他区域的民族相比也不高。对"直过民族"怒江傈僳族进行调查,从中小学教育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扩展和分支出的一门学科,兼容了民族学及教育学。要构建完整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具备理论、社会、实践和研究的基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立有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规律及本质,拓宽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疆境内的一处由佛教圣地转变而来的伊斯兰教圣地,鄯善吐峪沟艾苏哈卜·凯赫夫麻扎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均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是维吾尔族先民依据自身的萨满文化传统,立足当地所积淀的丰厚文化土壤,对外来伊斯兰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吸收、改造与重构的结果。透过对该麻扎各种社会文化功能的分析,不仅能够看到当地在前伊斯兰时期各种文化的积淀与影响,更能够生动地反映出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从而使我们对新疆民族文化形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归属感问卷、网络交往自我呈现策略量表对2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归属感,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归属感更高.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归属感和积极自我呈现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归属感在内外向、神经质对真实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4.8%、58.8%.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多关注女生和农村学生,要进行生涯辅导和网络信息教育,采取多种途径培养他们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城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随着国家一统局面的巩固和统治的加强,陇西、青东地区城镇的发展更多地与当地经济社会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由此进入更为稳定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当地城镇约有37个.清代上升至103个,而实际上两代城镇的真实数量要多于此数.这些城镇除了少部分外,大多是沿袭前代旧城,但城镇规模远大干宋金元时期,县级治所大多在城周4里以上,最大者可达9里,而府州治所多为9里.兰州在清代迅速崛起,跃升为省会城市并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和交通商贸中心.集市与商贸的兴盛成为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各州县治所与境内镇、市集构成一个商贸流通的体系,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