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视频风口下,主流广电媒体迎合新媒体受众需求,在技术引领下打造新闻短视频,是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叙事方式向融合新闻产品过渡的重要尝试。主流媒体的新闻短视频要坚守专业新闻媒体的高品质、权威性,同时兼顾短视频叙事和传播的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的可视化等特点。从产品定位、渠道建设、深耕互动等多维度提升主流媒体的融媒体新闻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名专栏”提供了一个审视新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重要窗口。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应逐渐实现内容生产、话语表达与技术创新的嵌入与融合,彰显主流媒体的技术赋能,实现传受互动的融合传播。“新闻名专栏”也应在移动化、社交化与智能化传播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从而提升主流舆论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主流媒体作为一类特殊的媒体机构,在媒体格局变迁的背景下,积极迎合受众需求转型,推出旗下主播作为新的叙事主体,通过创新话语表达风格、传播方式、与受众互动、充分发挥“网红”主播的鲜明风格等手段,提高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呈现的娱乐化倾向带来了新闻公共性缺失、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为助力主流媒体在新闻专业性与娱乐化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点,本文提出了区分主流媒体官方账号与主播个人账号的策略,助力主流媒体借适当娱乐化、年轻化重夺舆论场话语权的同时,时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恪守主流媒体的根本底线。  相似文献   

4.
贺丽青 《传媒观察》2023,(5):107-113
伴随中国媒体融合进入深度融合的攻坚阶段,跨媒介叙事被引入到媒体融合的业态中,日益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跨媒介空间叙事主要从空间的视角,借助音视频、H5技术、VR、AR等可视化的多媒体交互技术,通过新闻主体的场景构建和新闻客体的场景共创,围绕新闻议题在媒体空间中的运作逻辑,以人机互动实现有效用户到达的新闻呈现。本文以中国新闻奖新媒体创意互动一等奖作品《6397公里的守护》为例,该作品通过甄选长江沿岸十一城的人文地理特征进行环保地图空间的建构,借助用户环环相扣的互动解锁来完成长江环保主题的空间叙事落地。以空间为媒,探寻主流媒体在融合新闻跨媒介空间叙事的创新路径,可以作为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向度和学术想象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左晨 《新闻前哨》2023,(23):16-17
本文以湖北日报《“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为例,分析其中的故事化叙事表达技巧,对地方主流媒体如何通过故事化叙事注重个体的命运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方主流媒体做好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2):34-43
从文件到新闻的报道因由与生成,体现和验证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传播机制,具有将信息转化为与人有关的新闻事实的功能。我国主流媒体对五年规划报道的机制与实践表明,对文件信息的新闻化转化,既是新闻生产的特定功效,也是顺应公众政治民生化诉求的媒介化叙事策略的演进。本文从新闻报道的"新闻化"机制与传播隐喻的历时性拓展出发,解析了《人民日报》新世纪以来五年规划报道的叙事策略,不仅呈现了其叙事策略的特征,还针对其不足展望了文件信息新闻化的融媒体报道走向,并指出了未来转进的跨界叙事方向,即文件信息新闻化将和社交参与形成符号化的互动,以此探研新闻报道的符号化建制与机制的可能及可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通过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期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流程的差异,进而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对主流媒体的影响和主流媒体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潮流。【方法】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端呈现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发展方法。【结果】随着社会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媒体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中从之前固定的媒介与用户的单向运行模式转变为目前的“万物皆媒”的社会景观。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受到了媒体化平台用户的影响。【结论】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的各个方面必须做出及时转型。  相似文献   

8.
李晓柱 《青年记者》2020,(11):37-38
媒体裂变形势下的新闻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由此开始转型,并对以往的传播模式和技术进行调整.“中央厨房”模式的首创和应用使传统媒体迎来了纵深化和内卷式发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都采用了“中央厨房”模式以实现成功转型.2019年两会报道中,各大传统主流媒体都应用最新的媒体编辑和技术手段实现了个性化、互动化和智能化的新闻生产,为我国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树立了标杆,并在内容传播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张志安 《新闻战线》2023,(13):43-46
过去十年,客户端的内容分发让主流媒体的信息覆盖更加广泛、快捷,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个十年,媒体客户端改革探索如何突围,潮新闻给出初步回答:供给侧改革、差异化定位、移动化叙事。在客户端数量上“做减法”、在网络传播影响力上“做加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媒介进化”作为理论视角,探讨AIGC如何为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赋能,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方法】采用理性思辨和案例论证的方法,对AIGC的媒介先进性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在帮助主流媒体发展时具有的优势,以及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AIGC的媒介先进性体现在构建“类人化”人机互动模式、提升海量知识的信息生产能力和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等三个方面。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利用AIGC进行新闻生产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跨模态”信息转化效率、提高用户黏性和减少跨文化传播阻碍。但是,AIGC也会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损,并诱发知识产权纠纷和消解新闻客观性等潜在风险。【结论】AIGC对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提升发挥了“双刃剑”作用,需在充分认识其媒介先进性的前提下,对可能诱发的风险问题保持清醒认知,进而才能更好地推动主流媒体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范明献  李昂 《新闻战线》2023,(17):33-35
融合新闻呈现可视化、移动化和交互化趋势,新闻题材偏向重大社会热点并在叙事上多采用个体化与情感化策略。未来,主流媒体须加大前沿信息传播技术在新型融媒产品中的应用,注重用户体验,并扩展适用题材领域来推进融合新闻生产常态化,推动融媒产品形态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智能传播技术逻辑主导的主流媒体小屏端竖屏成为新的媒介视听传播空间载体,媒介话语逻辑建构也因之产生新的势能与裂变。融合新闻生产的边界不断突破与突围,手机端竖屏的信息呈现、叙事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成为衡量新型主流媒体有效传播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进入Web3.0阶段,习惯于社交媒介的“Z世代”审美品味、情感与消费偏向均发生重要变化,碎片化、轻量化的阅读习惯使得主流媒体的叙事场景出现了“大屏—小屏—横屏-竖屏”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张燕  王玺  介苗丁 《传媒》2023,(S1):49-51
在媒体融合快速推进的发展过程中,融合新闻由最初的互联网新型样式已发展为新闻业务主流形态,并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社交化进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在此背景下,融合新闻的内容逐渐呈现出多模态话语协同叙事、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多层面需求深度挖掘的生产逻辑,融合新闻生产的关键路径也走向“流量逻辑”共识性转化的价值路径、社会痛点覆盖式“扫盲”的认知路径以及重大议题“缩放式”呈现的表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沈述宜  吴靖 《新闻战线》2022,(12):54-58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以青少年及青年为主体的网络用户广泛地应用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日常交流及公共领域的讨论中。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对网络流行用语的使用受到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主流叙事方式——即由社交媒体平台主体用户构建的社群文化的影响。此外,网络社群文化的平台化对于新闻媒体的影响也表现在新闻内容生产的主题和作品表现形式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融合新闻演变成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三维动画及互动手段于一体的“跨媒介新闻”,其叙事模式、策略、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然,这也是对媒介传播与媒体格局变化的“自适应”。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新闻传媒业,不仅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模式,也使网络舆论场呈现融合性与圈层化、互动性与情感化、精准性与碎片化等特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神舟十三号”网络报道中,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三大主流央媒通过多维度的议程设置、仪式化的叙事模式、“破圈”式的传播策略建构了“航天梦”、航天强国的主流舆论场,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雷 《青年记者》2022,(4):93-94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自媒体生产发布的短视频传播广泛,以碎片的形式拼凑完整的灾难景象.因其叙事主体从专业新闻生产的全知视角转为灾难经历者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加之影像视听元素的放大效应,极易唤起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并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专业新闻从业者在灾难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中要加强把关,对自媒体信息进行鉴别与释义,塑...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是我国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资讯类短视频作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寻不同类型媒体的资讯类短视频发展规律与差异,本文以澎湃新闻和梨视频资讯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它们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资讯短视频形成时长在2分钟以内,形态上具备栏目包装、多媒体素材、字幕与配乐的模式。澎湃新闻坚守主流媒体新闻理念,梨视频开拓好内容标准新维度;梨视频拍客体系编织“新闻网”模式拥有更多原创内容;梨视频重视频叙事且灵活运用剪辑技巧。通过对比分析澎湃新闻与自媒体“梨视频”在资讯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同及其特征,为推动我国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即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扒梳央视网守正创新的特点,探究多模态叙事与分众化传播促使主流舆论社会化液态流动的实现路径,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对媒体内容生产与分众化传播提出些许对策,希冀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