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易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的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的语义句法信息的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的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的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的中介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关的二语ERP研究,本文综述并分析了影响二语句法加工的因素。在简要地介绍了事件相关电位(ERPs)以及母语ERP研究后,文章分析了影响二语句法加工的五个因素:第一,习得年龄对二语加工有影响,但其中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第二,二语加工中的ERP效应会随着二语水平和熟练度的发展而发生质的变化;第三,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性也会影响二语者能否达到和一语者类似的加工模式;第四,学习环境也是影响二语句法加工的重要因素,显性学习环境和隐性学习环境会导致不同的加工结果;第五,句法结构难度也会影响二语句法加工,二语者无法像一语者一样加工高复杂度的句法结构。最后,文章总结了上述影响二语句法加工的五个因素,并对以后相关的ERP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汉英两种语言对于动作行为的概念化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语义结构,造成了两种语言在某些重要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汉英语义结构的方向特征差异对于L2英语句法发展有很大影响。二语习得者在习得英语某些句法结构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做出不正确的语义方向特征选择,产出不合英语语法的中介语句子。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对语言迁移进行解释和预测。文章以汉、法语中5种不同对应关系的句子为材料,通过句子产生任务进行的研究结果认为:语言标记性与教学因素、学习者的认知机制等因素共同作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方式;语言迁移受学习者对目的语句法结构认知程度的制约,较高加工序列的句法结构迁移以学习者对较低加工序列的语法结构的认知为前提;语言迁移可发生在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语义和语用层面的负迁移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3):75-76
焦点构式(Cleft Sentence)也被称为"强调句式"、"断裂结构"、"强势主位结构"等。它是一种变式句,句法结构比较特殊,一直在句法语义研究中占据极为独特的位置。本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二语习得进行深入的研究,梳理其句式偏误现象,分析偏误类型,尝试解释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最终解决偏误,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增强语言习得者对英语焦点结构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动态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直接影响。中介语和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迁移是指来自母语和已习得的其他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通过英汉对比,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文化背景层面上分析了中介语在汉语中的负迁移现象,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利用母语知识,减少母语的干扰,消除母语负迁移,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李艳 《海外英语》2013,(2X):236-238
语言歧义是语言系统里一个常见的现象,对歧义句的理解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强调以人的身体体验为基础的新兴学科,认知句法学认为句法结构的生成跟人的认知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该文试图从认知学的重要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来揭示英语歧义句的生成原因,并以不同类型的歧义句为实例分析该认知理论是如何充分解释歧义句的内在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正迁移作用不容忽视。母语正迁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习者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母语迁移的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和制约母语迁移的学习者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意识因素以及学习者的发展期因素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研究学习者因素与母语正迁移的关系有利于对语言正迁移进行全面认识并提高对二语习得本质的理解并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或二语)水平,很多国家降低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年龄。这种做法和神经科学关于双语者二语习得起始年龄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关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二语习得者其二语大脑加工模式类似于第一语言和母语单语者,而晚二语者的二语加工有激活脑区扩大、激活水平提高的倾向。早二语者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者的二语水平。让学习者在较小的年龄接触外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汉语是外语教育低龄化的受益语言,覆盖低龄学习者,帮助国外解决低龄学习者汉语教学师资问题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内容。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要加强针对低龄儿童的教学研究,建立低龄儿童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机制,以顺应国外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认知视角下的语法研究发现汉语存在句有“目的物一参照物”和“参照物一目的物”两种反映人们感知世界图景的组合方式。西班牙语用“Estar”和“Hay”充任述语的句法结构来表示汉语存在句所表示的语义。像汉语存在句一样,表示存在范畴的西语句法结构的句法成分也有两种排列方式,但汉西两种语言在存在句小类上略有差别。通过用“self-pacedreading”实验设计测试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背景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是”、“有”等6个汉语句法结构来考察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母语迁移、汉语存在句的认知模型以及正误汉语存在句识别模型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初级汉语习得者在识别汉语的存在句时:一、西语的负迁移影响到被试对“是”字存在句宾语和述语的识别;二、被试理解汉语存在句的“目的物一参照物”,“参照物一目的物”排列序列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三、被试在理解正确的存在句和错误的存在句时.理解策略有别。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淫辞》篇中“荆柱国庄伯”一段文字中有六则歧义句,这些歧义句可分为因词的多义而产生歧义、因句法结构不固定而产生歧义、因语义模糊而产生歧义等三种类型。《淫辞》篇中的歧义句反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名家已经注意运用语言的歧义来进行论辩,启发古汉语研究者要重视先秦名家的语言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歧义”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歧义。”语法的歧义,语义的歧义,语用的歧义。它们分别属于语言的三个不同平面:语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探讨和区分这三个不同平面的“歧义”,可以帮助我们较正确地分析确定歧义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歧义的语义内容、歧义的语用价值。“歧义”有合理的歧义句,有不合理的歧义句。合理的歧义句是由语言结构或语言表达所致,不合理的歧义句,完全是由于表达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潘蓉蓉 《考试周刊》2011,(14):105-106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母语迁移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正迁移促进二语习得,负迁移妨碍二语习得。大多数学者侧重于母语负迁移的研究,而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正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旨在强调母语正迁移的重要性,积极利用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面影响,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句法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层次和句法结构关系都不同产生的岐义、句法结构关系相同而层次不同产生的岐义、层次相同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词类不同产生的岐义、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语义歧义产生的原因有:语义指向的多向性产生的岐义、某些词语义特征不同产生的岐义、两种语义格交叉产生的歧义、修饰关系或修饰范围不确定产生的岐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复杂性是句予的特征之一,同时句法复杂性也是衡量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实例分析句法复杂性出发,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范畴化理论对句式复杂性进行认知释解。本文旨在通过探析句法复杂性的认知心理操作过程,以此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句子意识。进而为二语学习者语言产出时快速而准确的句子启动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不连续的语言体系.英语学习者的早期中介语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误,或诸多不确切、不妥当的言语现象,称之为拙涩言语现象.该现象主要可从语言意识差异、句法取向差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句法结构歧义的分析对语言研究、教学及应用都有着重要作用。歧义的产生是由于某一句法结构可以分析为几种结构层次或结构关系,或是其中有多义成分。句法结构歧义不同于语境歧义。歧义可以从语言、语义、语境几方面的制约及句式变换、增删词语等方面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8.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迁移现象,学习者若能结合语言及文化的异同,便能促使其在学习中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相似文献   

19.
实词演变为现代汉语词缀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有:句法机制、语义机制、语音机制和认知机制。其中,句法机制包括句法结构变化、重新分析,语义机制包括泛化、分化,语音机制指的是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为避免歧义而采用衍声的方法造成了大量词缀的产生,认知机制主要有隐喻。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96):82-84
<正>一、学习机制1.母语干扰及负面转化当学习者越来越熟练地运用第二语言时,他们逐渐不再依托母语语法,而更多的是以不断增长的目的语知识为主。多语言实例研究通过各种技术采集研究对象的话语产出数据,推论出了那些语法错误来源于"策略"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句法错误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使用者的母语或是二语。研究对象的实验表现中融入了大量的汉语句法特征,这说明其过度地依赖"转化策略"。另外,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