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正社区矫正制度是适用于青少年的一种新兴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利用社区矫正的方法来矫治和挽救青少年罪犯,既有利于青少年的未来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国于2003年从国外引进"社区矫正"制度,2011年该制度被正式写入刑法修正案(八)中。目前,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矫正制度还有待完善。一、犯罪青少年的特点和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一)犯罪青少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比较研究国外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社区矫正制度应建立健全青少年重刑犯社区矫正制度、选择适合犯罪青少年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强化社区矫正监督、杜绝社区矫正腐败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梁爽 《华章》2009,(20)
本文试从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入手,分析监狱环境对罪犯心理和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验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改造罪犯的刑罚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针对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而展开的矫正罪犯的新的行刑模式和制度,社会力量参与罪犯矫正是社区矫正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力量作为罪犯矫正的“第三领域”具有其参与的优势。以民间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志愿者为中坚,社会力量循着行为规训、心理矫治、就业接纳和网络构建四大路径介入罪犯的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质,采用中国罪犯心理测评系统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COPA—PI)对77名天水监狱男性青少年服刑人员进行个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文化水平影响青少年罪犯的COPA—PI得分。本研究为犯罪行为的预测和矫正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矫正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特殊部分。该群体的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共性,同时,基于"流动"的特性又与普通青少年犯罪不同。在预防和根治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中,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针对流动青少年的特征,我们认为:完善流动家庭功能;规范学校教育方式;引导与城市同辈群体的正常交往;加强社区间的信息互通应该显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罪犯再社会化思潮,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摆脱犯罪"标签"的影响,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是指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对于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人们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认为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是罪犯。不过,中央有关部门的文件和刑事法律中的规定有变化,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一方面,坚持社区矫正的正式适用对象是罪犯的态度;另一方面,社区矫正辅助机构可以通过一定机制对其他的不属于罪犯的相关人员开展一定工作,以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呈上涨趋势。针对我国传统的矫正措施及其弊端,社会工作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弥补了不足,它对青少年犯罪矫正的介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小组方法和社区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呈上涨趋势。针对我国传统的矫正措施及其弊端。社会工作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弥补了不足,它对青少年犯罪矫正的介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小组方法和社区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使之更好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