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秀春 《江西教育》2022,(40):62-6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开放性阅读情境,引导开放性阅读活动,助推开放性阅读应用。通过开放性阅读,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反馈评价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开放性阅读,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语文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朗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经典课文,指导学生流利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因文而异地读、因人而异地读,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延续,只有"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这便是以读促悟,积淀小学语文素养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在教会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悟"。本文将探讨如何以读促悟,积淀小学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吴艳萍 《教师》2019,(1):57-58
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中是一项新的教学理念,涵盖多个生活领域,促进健全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读思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教育采取放手政策,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并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后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并构建语文的读思课堂,由教会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一、文美处品读,感受其形有的文章是靠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景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文美之处,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在学生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 过课本的内容、教师的引导,能打开学生面向未来的窗口,启蒙 初步了解社会的心智’形成学生最初的价值观和品格特征。阅 读题型是小学语文应试题型之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语文 阅读题型在学生一生的巨大作用,教师就要意识到阅读题型教 学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去提高学生学习阅读题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梁彦 《现代语文》2007,(3):83-84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8.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情绪,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标志,教师要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给学生课堂展现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教师和学生同读一本书,分享心得体会。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会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自己能够很好的范读,而且要能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朗读指导的方法有:怎样做到准确流利地读;怎样做到声情并茂地读;怎样做到因文而异地读;怎样做到因人而异地读。只有把朗读指导做细做实了,学生朗读课文才能学得好学得快。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备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研究表明,读书可以调动读者的五官,刺激人的神经,增强注意力,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内外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树立“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丰厚语文积淀。  相似文献   

11.
陈霞 《成才之路》2013,(20):79-79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朗读是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手段,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想读,这也是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一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而且还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因此,教师要充分注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缺乏知识经验,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激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研究表明,读书可以调动读者的五官,刺激人的神经,增强注意力,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内外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树立“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丰厚语文积淀.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感知能力是阅读的基本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并通过语感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呢?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我的几点浅见。一、强化读文教学,以读促感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化"读"的意识,同时点拨学  相似文献   

15.
背诵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讲、说、背的"快速背诵"法帮助学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6.
一、小学语文教师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师团体中的主要成员,语文科是中小学的基础学科,开设时间最长,课时最多,内容最广,作用最大,它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完成,都依赖于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者,是智力的开发者,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者,他首先要教会学生识字,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写作,这是语文教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的实践形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展现个人特色?针对当前"读"的现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引导者。  相似文献   

18.
一、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除了教导学生基本的识字认词外,还包括对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积累和练习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教会学生浅显的词句、段落,奠定学生的习作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在实际练习中提升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其中读是极为重要的,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但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不断的训练。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就书而教书,而是要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