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学问.也必须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增强教学的说服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从三方面提出如何做到尊重学生,从而为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两课”育人效果,就需要完善“朋友式”师生关系。教师要爱学生,要尊重学生,要实现话语权中心的转移,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互动,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确立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尊重学生品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关心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唯如此,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一曲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赢得学生尊重,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是两次教研活动。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了两场较大的业内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观摩的公开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感悟课文,联系实际说出感受。时下的语文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了一种时尚。似乎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人文性”。只有少部分教师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于是,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作文教学应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应避免过去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式的陈旧乏味的评语,而应充满爱心和慧心,去尊重、领会、理解学生的写作个性和才能,把人文关怀的阳光洒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多一些独具风采的春风化雨式的评语,用以激励学生热爱生活,乐于作文,提高其自身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规定为传统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在新课标精神的激励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尊重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教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如“互动’’教学法,“兴趣”教学法等的使用,学生才能学习到“诗化了”的语言,才能提高交际技能,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学会生存,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要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历史教学,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善用多种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自得”学习理念既体现了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中的精华,又切合了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自得”式语文教育实践,意味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和感受,倡导“自得”式学习理念,需要教师对教育理念进行自我更新和重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独白”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学应正确认识学生,还学生以自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徐敏 《云南教育》2005,(26):25-26
一、民主的课堂教学 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的教学把师生关系摆在首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首先,学生应得到尊重和理解,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听从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以数学教学为例,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习作为一种快乐,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能力,也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需要”日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由于对“学生需要”概念的不明确和对师生关系的误读,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大量表面化、形式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对“学生需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教学活动也要关注教师的需要和教师主导性,只有将“尊重学生合理的需要”与“合理地尊重学生需要”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的需要得到真正的尊重与满足。  相似文献   

16.
高师器乐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器乐当作一种文化来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器乐教学真正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在上《劳动的开端》时,笔者通过提问发现: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无数的疑问和惊奇,其实就是无穷无尽的课堂教学资源和宝库。这要求我们适时把握机会,除了教学机智和理智外,还要尊重学生,尊重课堂,尊重教学规律,学会“敲门”而不是“推门”。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郑秋影 《广西教育》2005,(10A):35-35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而不被统一的标准化答案束缚。这种教学理念的推广,宛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使师生都有了挣脱“紧箍咒”的感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尊重,课堂开始富有朝气,学生因此不乏独到见解,教师可以轻松处理教学生成,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的更广泛传播和价值标准的多元化.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讲授中,教师要树立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真诚服务学生和努力培养学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这门课程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