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物试题中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试题中,命题者为了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常在试题中特意设计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只有努力做到慧眼识“陷阱”,才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生物试题中的常见“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高考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高考命题中“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仅列举高考试题中的十类“陷阱”作一分析,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3.
邱玲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9-50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在命题中的“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就生物学试题中的“陷阱”作一分析,以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1概念混淆例1: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相当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性物质D·始终是自身物质分析:错解为B,正确…  相似文献   

4.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识别出“陷阱”,并避开“陷阱”呢?  相似文献   

5.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6.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陷阱”,并迅速地避开“陷阱”,实现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7.
<正>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常常会精心设置一些“陷阱”,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慎密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尽管数学试题中的“陷阱”在表现形式上各不相同,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8.
物理高考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它与常规题不同,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而当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解.这一方面暴露了考生在一些知识经验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考生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同时,这也给物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陷阱”问题的教学.下面笔者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对其作一简单的分类,并给出一些防止陷入陷阱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何象芳 《江西教育》2012,(15):28-29
在数学命题中,总有一些带有陷阱的试题,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和较好的隐蔽性.为防止学生误陷入陷阱,本文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对数学中的陷阱问题作了简单的分类,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1.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单元检测、阶段性测验等考试形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测考不仅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存在的问题,而且更是学生查漏检缺、巩固提高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把试题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试题重解课”“批评课”等,这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就新课标下如何上好数学试题讲评课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陷阱”的含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一般意义上讲,“陷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的一种认识的片面性。纵观数学史,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是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数学研究者曾经陷入过无数个“陷阱”而不断进步。1.从认知角度讲,设置“陷阱”可以诱发、暴露学生认知中一些错误、片面的观点,有助于教师及时捕捉、弄清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便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教学过程、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消除学生认知中错误、片面的观点,使之转化为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和方法。2.从思维角度讲,针对学生某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隐蔽性、迷惑性强的“陷阱题”,常见于试题中,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落入“陷阱”,导致对问题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5.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为了测试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往往会别出心裁,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有“陷阱”的试题.面对这样的“陷阱”,甚至使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到迷惑而容易出错.那么,怎样破解这类试题呢?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理测试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比较简单却往往容易做错的试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试题本身设计科学、试题中的陷阱不易被学生发现,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着重强调、学生重视不够之外,还有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前者属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后者属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本文将列举出几例常见易错题,重点分析学生解题时的心理因素对答题的影响。一、思维定式干扰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式,是指学生在考试中,  相似文献   

17.
研读2006年高考单项选择题,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是针对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势所出的“陷阱题”。这些“陷阱题”常常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易混点,或者通过一些句型结构、搭配等干扰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错选答案。本文拟通过今年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探寻命题者常采用的思维干扰手段,以帮助同学们识别干扰因素,理清句子结构,从而避开“设题陷阱”,提高分析试题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考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一些中考试题(特别是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常设有“陷阱”,解题时稍有不慎,便会误入“陷阱”而致错.现就下列几种情形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9.
迷惑性试题,又称干扰题、“陷阱”题,在每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命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能力,人为地设置了迷惑性试题.不少考生由于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而误人“陷阱”.笔者在此就高考中的常见迷惑性试题给予归纳.  相似文献   

20.
在选择题中,出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利用题干设置一些“陷阱”,致使一部分学生因双基不牢、能力不强、处理不当掉入出题者精心布好的“陷阱”而失分.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抓好双基,夯实基础,同时善于总结归纳,内化知识,练就慧眼,就能识别试题中的“陷阱”,并能根据布“陷”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选择题中常见的布“陷”类型及解题策略作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