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对于家中的宝贝,家长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以“怕孩子累着”,“怕浪费时间”,“怕孩子把事情搞糟”等等为理由,把孩子们照顾的无微不至,恨不得能将所有的事情都代劳了。  相似文献   

2.
当今家庭的“三独”:独门、独户、独生子女,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新问题。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邻居间的来往也少。让孩子走出门,父母怕孩子“野”了,请别的孩子进来,又怕弄脏房间,碰坏家具电器。这种情况对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当然是很不利的。交往危机日益成为解决独生子女问题的重要环节,它迫使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时探讨一些新的方法和途径,“三人友好小组”就是在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上怕掉”,使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也不关心,什么也不会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必须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劳动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良好品质。我们提倡“吃苦教育”和“劳动教育”,不是叫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更不是叫孩子吃大苦,受大累。而是要把他们从温室里“赶”出来,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受一受挫折,经一经磨难,从而知道稼穑之苦和生活的艰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怎样使孩…  相似文献   

4.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希望老师或有关方面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关照,即多吃一点“偏饭”,这是许多家长的潜在心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怕他竞争不过别人受委屈,怕他弱小受到别人欺负,怕他生活能力低麻烦多等等。于是,有些家长千方百计讨好老师,有的甚至竭尽全力为学校做贡献,只求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是改进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给孩子“吃偏饭”却有百害而无一利。在  相似文献   

5.
现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聪明、活泼、反应能力快。但不少家长和教师反映,他们上到初中后,普遍缺乏劳动锻炼,缺少吃苦精神,在家不愿做家务,在校怕学习、怕劳动,有些还产生了贪图享乐,鄙视劳动者的心理.甚至有个别学生逃学,成为社会上的“啃老族”。由此可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认准方向,克服“四怕”,坚定加强劳技教育的信心。在一向以升学教育为目标和质量评估标准的普通中学加强劳技教育,势必会带来种种社会舆论和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我校劳技教育改革起步之初,我们的思想上也有过顾虑,归纳起来主要是“四怕”:一怕加强劳技教育后会冲击主课,升学考试过不了分数质量“关”,对上、对家长都不好交代。二怕家长会有意见。现在学生中“独苗”比例增大,有些家长连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基本品德,然而,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了社会的主体,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的自我膨胀意识,致使多数孩子在一切活动中都以自己为中心,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自私、霸道、任性、脆弱缺乏同情心与爱心。  相似文献   

8.
名儿童教育家陈鹳琴,在论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据北京教育研究会调查:有31%的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5.5%的儿童顶不住失败的打击,由此看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获得适当的失败经验是多么重要,究竟什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呢?曾经有人提出AQ(AdVenisty 0uotient)这一概念,即挫折商数。这就是人面对困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在全国儿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在近十五年中有了显著提高,据《健康报》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八日报道:全国二十九个省市,独生子女的总人数目前已达到三千五百万人。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以及不同祖父母接触的孩子增加了,儿童日益缺乏在多维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同时由于父母缺乏一定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在教育态度、方式方法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病,不少家长苦于不知如何教育才合适。这说明:克服独生子女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必须全面研究教育孩子的科学,探讨如何克服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教育不当和缺乏兄弟姐妹后可能产生的弊端。那么,教育中的弊端,即独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比较突出和普遍存在着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目标定位过高的现象。“好的动机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强扭的瓜不甜”,家庭教育中的目标定位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提出适度的目标定位,并得以实施,把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目标定位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目标定位必须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即孩子的年龄特点、天资、学习基础、有无特长等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定位。另外,…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但也不只限于学校教育)。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单靠学校不足以教育学生,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2.
书讯     
《少年儿童研究》2005,(3):36-36
当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人们忽然发现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过去,孩子懂道理多在兄弟姐妹之间体验。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这一天然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使许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难以和孩子沟通;相当多的你母娇笼孩子,又寄予过高期望,走进了“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少年儿童研究》2005,(2):26-26
当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人们忽然发现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过去,孩子懂道理多在兄弟姐妹之间体验,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推动了这一天然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使许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难以和孩子沟通,相当多的父母娇庞孩子,又寄予过高期望,走进了“智智轻德”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14.
书讯     
《少年儿童研究》2005,(4):15-15
当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人们忽然发现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过去,孩子懂道理多在兄弟姐妹之间体验,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这一天然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使许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难以和孩子沟通;担当多的父母娇宠孩子,又寄予过高期望,走进了“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15.
董金环 《成才之路》2011,(21):13-I0008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唯我独享”,以自我为中心。我在我班(小小班)中做过调查统计:我班有幼儿共23人,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孩子占68%;见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不给就哭的孩子占26%;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占30%;想玩但是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抓人、咬人)的占21%。而表现出强烈独占欲望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被家长溺爱惯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又生活在“四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孩子)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往往缺乏与其他孩子的交流,常常独自在家里看电视,摆弄玩具,玩游戏机等,几乎没有机会单独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其自理能力、辨别善恶能力、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不够。因此,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有职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应在加强真、善、美的教育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恶”的教育,增强幼儿对“恶”的认识,以求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有好人、善良的人、心灵美…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意志行为是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事实上,我们很少注意到或根本未考虑到教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普遍造成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勇于进取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8.
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认为: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习惯的培养,如果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又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却非常缺乏这样良好的习惯。他们都或轻或重地存在着“六小”作风,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习惯问题,可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程显栋 《上海教育》2011,(22):59-59
教育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基于孩子的实际,引领孩子发展的社会活动。然而,现在的不少学校为孩子确定的是虚幻的理想,让孩子在过度的竞争中过着变态的生活,强加给孩子的是过重的课业与心理负担,缺乏对孩子本性的关怀。教育回归常态生活,就是要让快乐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快乐的生活。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借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四个学会,提出了“四会五能”的培养目标。四会,即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忧虑·深思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结构下,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这无可非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应“运”而生。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忧虑,一些家长溺爱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做一颗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