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选择题今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据此回答1~5题。1.唐朝时期,扬州极为繁荣,时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的繁荣最直接得益于A.政府重视对外交往B.贞观之治C.地处交通枢纽D.经济重心南移2.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明清之际长三角经济地位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C.“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D.“制造尤工,擅绝海内”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三角地区出现的著名资本主义企业是A.轮船招商局B.机器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发昌机器厂4.下列…  相似文献   

2.
试述明清福建地区奢侈性消费风尚的地域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福建地区与江南等地一样 ,也流行起奢侈性消费风尚。不过 ,见之于明清福建地区的奢侈性消费风尚 ,是在与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社会俗尚等诸因素互动中生成的 ,因此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其表现又具有地域性特征 ,具体言之 ,即是沿海及内地山区诸府民间 ,既普遍讲求服饰饮食 ,同时又热衷排场铺张。  相似文献   

3.
芜湖在明清时期即已成为江南的一大都会,正是商人及其资本有效运作的结果;同时,城市又为商人的发展提供宽广的空间和坚实的支持。二者互为因果,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 ,社会经济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分工越来越细 ,而且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 ,经济重心也发生着一定的转移。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其中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后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 ,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 ,再加上南方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等有利条件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在南宋至元朝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甚至在江南的一些地方 ,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到了近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通称的“江南”,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即明清时代的苏、松、常、镇、杭、嘉、湖七个府所属的,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三角地带。实际上也就是1982年国务院决定成立的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区,即除上海外,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和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九市。清人钱泳曾指出这一地区的赋税“实当(当时)天下之半”,可见其经济地位之重要。明清时期江南经济所以如此繁荣,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这一地区的农民能多方面地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以农为主、农桑结合、农畜结合、农渔结合等高效益的多种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6.
镇江因长江、运河之利,商业向来发达。明清时期,镇江地处江南两大经济中心——苏杭和南京之间,商业发展受到发达的江南商品经济的辐射和影响,镇江发展成为“舟车络绎之冲,四方商贾群萃而错处”的区域中心市场。中转贸易、米粮业、丝绸业、木材业和水上客运业是明清时镇江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中心市场,明清时期的镇江商业在江南商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转贸易的特殊性、本地商品生产水平和手工业水平的限制,与苏杭、南京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商业都市相比,镇江商业水平逊色不少,影响了近现代镇江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六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诞生,江南市镇普遍兴起。朱泾镇从一般乡村聚落发展为唐代的集市,明代之市镇,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确立了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此中除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其健全而有效的社会运行机制适应了当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江南商品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朱泾镇依靠国家的力量和地方势力的积极参与,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明清江南与江西地区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邻江南地区,因其地利之便,明清时期江南与江西的经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大庾岭商路作为清代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外贸大通道,从经济学角度讲,是非经济的,它是政府海外贸易尤其是清代实行一口通商的结果。明清江西与江南地区密切的市场联系也并非江西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真正体现。清代江西地区过境贸易的繁荣更多地是政府经济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时期,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江南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民间信仰上,各种违反国家礼制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考察江南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现象,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从城隍信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导致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动,才造成了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应变更;2.从解钱粮习俗与一镇多城隍现象,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社会交往整合发生变化的两个层面,即城乡之间和市镇内部.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与江南社会在互动中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的推动力是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其方向则是以一种曲折、变异的形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布依族学校教育之所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布依族地区统治的政治需要、布依族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布依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清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政策,使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877年芜湖开埠后,在贸易、交通、金融等方面与上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是其成长为近代沿江重要口岸的主要动力。芜湖与上海自近代以来就存在的经济关系,反映了二者经济交往的渊源,为今天芜湖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合理的历史依据,上海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应该发挥更大的幅射带头作用,这样,长三角的空间范围方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为今天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长三角扩容或泛长三角经济关联,提供了有益的案例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使安徽芜湖开辟为长江沿岸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文章致力于论述芜湖开埠后至19世纪末安徽经济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芜湖开埠对安徽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和“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问题,是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本课题研究从“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建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分析中得出:安徽参与共建“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无疑是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前提条件,安徽可以分三个阶段来逐步融入“泛长三角”,当然,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参与各方能够达成共识,通过政府引导最终形成一个超行政区域的“市场+制度”形式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泛长三角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说,处于长江流域,城区向巢湖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湖城市符合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潮流。把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成泛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合肥滨湖新区建设中需要突出金融集中区、旅游休闲胜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行政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16个城市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在受行政区划及区域经济管理权力和责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行政壁垒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深度融合的瓶颈。行政壁垒抬高了区域间经济要素流通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力。要打破行政壁垒,必须注意弱化行政区划观念,建立共同的市场规则,克服不同地区政策和体制的落差,挖掘地域共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榷关是在明中叶后商品流通,特别是沿长江的东西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因芜湖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而设立。芜湖榷关在税则上有独特之处,征税范围逐步扩大。其税收增长迅速,在明末清初时曾居诸关之首,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供给华北地区,水源地主要在湖北省境内,大坝加高、库区淹没、移民安置、下泄水量减少对湖北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在对湖北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线调水对湖北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引江济汉优化利用两江水资源。提出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优化区域规划,加强汉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长江、汉江两江水资源,使湖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促进湖北“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8.
消费时尚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明代中后期江南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控制力减弱,人们对官方礼制的僭拟和无视,才有追求个人精神满足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欲望。明清江南时尚消费表现出某些近代消费时尚的一些规律性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江南生产创新和规模生产的出现以及市场化进程和商品生产专业化,并对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一定的冲击,具有诸多的积极因素,但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由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大北京城市圈以及以粤港为中心所圈定的大珠三角地区华南经济圈带动。其中华南经济圈是距离梧州最近的经济发展极。梧州可以通过参照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中苏州与长江三角洲主要经济体上海的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经验,从城市定位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加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步伐,以获得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益主体多元、行政区分割、绩效评估价值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的悖论以及多中心体制与合作协调的悖论等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呈现出较明显的无序状态,由此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而形成行政区个体,区域性社会突发事件治理资源得不到最优配置。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公共合作关系、区域公共政策协调、区域公共治理合作主体、区域性社会安全构建的社会基础和可行性策略,指出,社会性突发事件治理中长三角地方政府协作机制关键在于区域性社会一体化,区域内的利益冲突应该让位于区域性社会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