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女篮与最终获得第31届奥运会比赛冠亚军队美国队和西班牙队的小组比赛技术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在攻防技术方面的对比分析可知,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所在:中国队在远投3分方面稍占有优势,犯规次数少于对手。但在攻防的其它技术指标方面,尤其是在2分球、助攻、失误、后场篮板、抢断球方面与世界强队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在2006年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持球突破技术和与赛队及最后夺取前4名的强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子篮球队在比赛中运用持球突破技术的场均次数、场均突破分球次数明显少于与赛队,与最后获得前4名的世界强队相比差距更为明显;通过持球突破直接投篮得分也明显不如与赛队及世界强队;但在突破分球战术运用上,中国男子篮球队以突破后分球到内线为主,通过突破后分球到内线的得分率优于与赛队及世界强队。说明中国男子篮球队在突破分球战术运用上,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但由于持球突破总次数较少,限制了其战术实力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3分球的发展、时空性质,3分球和2分球的辩证关系和3分球的制胜作用对3分球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认为3分球是现代篮球比赛主要的对抗内容之一,比赛时必须尽可能大量运用合理的3分球进攻。  相似文献   

4.
三门球比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球与射门的比赛。传球是组织进攻的桥梁和纽带。接球是传球、射门等技术的准备工作。实践证明传接球技术差,三门球比赛中失误就多。因此,在教学中,对传接球技术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练习,严格要求技术动作,提高传接球技术。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和实践法,总结出以尝试指导模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主要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录像观察法、录像统计法等,对第17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各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届亚运会中国男篮在2分球得分、篮板球能力、助攻能力上与对手相比处于优势;但在罚球能力、抢断能力上与对手相比处于劣势;在具体的比赛中,缺乏经验,缺乏磨合,对比赛的反应调整能力不足.为此认为中国男篮应加大罚球练习力度,减少犯规与失误,探索出适合中国男篮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特点的篮板球技战术,中国篮协在男篮主教练选聘上谨慎行事,选择好主教练,促进中国的篮球运动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篮球以用球向悬于高处的对方球篮进行投准比赛的球类集体运动。现代篮球运动源于美国。男、女篮球分别于1 936年第1 1届和1 976年第21届奥运会开始列为比赛项目。每方上场5人,运用传球、运球、投篮及抢截等技术和战术相互攻守,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得2分,3分线外得3分,因对方犯规而罚中1次得1分。全场比赛40分钟,分4节进行,每节10分钟,以全场得分多者胜出。目前,美国在世界篮球运动中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苏洁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5):128-129
在网球比赛中,能运用好高压球不仅能赢得漂亮的一分,还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但也不可否认,高压球技术是网球运动中最难掌握的技巧之一.针对西安体育学院2002级网球专修班学员比赛中运用高压球技术状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表明网球专修班学员掌握高压球技术人数少,击球次数少,失误率高等现象,通过访问队员和教练,调查失误原因,探讨纠正方法,为今后改进训练方法,重视高难度技术的运用提供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与王皓在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杯的两场男单决赛共计12局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进行分析,从技术、线路、落点、得失分4个维度对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与王皓比赛中接发球都以进攻性技术为主,控制性技术为辅.但王皓控制性技术的使用率高于张继科,而进攻性技术的使用率低于张继科;张继科、王浩接发球技术均以反手拧和摆短为主;张继科接发球线路使用率前三位的是中路、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王浩接发球线路使用率最多的是中路;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反手位长球7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浩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得失分率都要比张继科高,说明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侵略性、变化要比张继科强,但王皓接发球的稳定性还不够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抢、打、断球是篮球比赛中争夺控制球权的一种方法,是攻击性防守的基础。现代篮球运动向高强度、高速度方向发展,比赛双方都想使本队争取更多的控制球权,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除了应掷界外球获得的球权外,抢、打、断球便是一种争取获得球权的有效方法。因为通过抢、打、断球每成功一次,并快速发动进攻,投篮得分,就会对比赛的胜利增加一分机会。因此,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赛中国男篮的6场比赛中,中国男篮全队整体3分球得分;后卫3分球得分;前锋3分球得分;中锋3分球得分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并与对手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希望从中找出制约我国男子篮球队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很喜欢乒乓球运动。上一届奥运会,我们全家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乒乓球比赛。比赛进行得很激烈,每一个球都牵动着我们的心。中国队每得一分,我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5-2006赛季云南红河奔牛队季后赛3场比赛的录像、技术统计中对云南红河奔牛在得分能力、罚球、篮板球、战术执行等方面同北京金隅队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篮板球、3分球等是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5-2006赛季云南红河奔牛队季后赛3场比赛的录像、技术统计中对云南红河奔牛在得分能力、罚球、篮板球、战术执行等方面同北京金隅队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篮板球、3分球等是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排球比赛从1999年开始执行新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比赛中运用自由防守队员,发球擦网为好球,比赛得分由15分变为25分等。以上内容的改变,必然带动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变化。 一、发球作用影响深远 由于实行每球得分制,发球失误即失分,使得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发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发球队员的心理影响也就更加突出。排球比赛场上千变万化,比赛时间缩短,得失分速度加快,每次发球时场上情况各不相同。这些诸多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在比赛中出现,并影响发球队员的心理。过去为破一功或发球…  相似文献   

15.
现代足球比赛中抢断球防守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阐述了足球比赛中抢断球技术的概念、结构以及在比赛中的运用,提出了在足球比赛中如何运用抢断球技术的一些方法与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足球防守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羽毛球比赛实行每球得分21分制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适应新形势、出台新举措、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的一场技术革命.实践证明,现行的羽毛球规则缩短了比赛时间,加快了比赛节奏,有利于赛事的掌控与组织;顺应了电视转播和商业性的需求,保障了赛事的资金来源;缩小了选手之间的差距,增加了比赛的悬念,更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为羽毛球运动的未来注入了活力.当然,每球得分制对运动员的体能、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因此,研究新规律,适应新变化,创造新成绩,就成了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重球运动的发展,比赛速度和争夺的激烈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置板球的争夺也表现得极为突出.在置球比赛中,队员抢篮板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比赛的主动与被动、胜利与失败,是比赛中攻守矛盾转化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对抢篮板球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抢篮板球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简要谈谈抢篮板球技术练习及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要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9年西班牙国家德比皇家马德里对战巴塞罗那的比赛为研究对象,对比赛过程中两队后卫球员防守技术进行数理统计和观察分析,找出两队比赛过程中后卫球员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位置所运用防守技术的特点、优点以及不足.同时通过双方后卫球员所运用的铲球技术、断球技术、抢球技术等防守技术成功率的对比,得出双方球员在防守技术上的差异与不同,以找出对方防守相对薄弱的区域,赢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技术,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技、战术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以一球、一分定成败的场次比比皆是.因此,投篮命中率的高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投篮水平,提高命中率是每位教练员所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1分每球得分制在羽毛球比赛中试用,新赛制力求缩短比赛时间、增强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强调进攻和快节奏.目的在于把羽毛球运动推向普及,吸引更多的选手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同时新赛制对选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新赛制的挑战,在变革中要改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强化心理素质.本文分析了羽毛球运动员在新赛制比赛中产生不良心理变化影响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调整的对策,为羽毛球运动员获得最佳状态参加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