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说是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表现人物心理,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是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小说构思和结构的轴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任务。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劳动妇女的悲惨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呢?一、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选人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已经有好多年,在几次教科书改革中都保留下来,《祝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在人教社出版的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几版教师用书中,对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以及"我"等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有详细、丰富、深刻的解读,但从未提及祥林嫂与她第二任丈夫贺老六的儿子阿毛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存在的意义。这种忽略,在一定程度上反  相似文献   

3.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乡镇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小说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之一,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个艺术典型.读这篇小说,仿佛置身于这里描写的环境之中,自己似乎凭着所见所闻所感,成了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从而唤起了如同小说中的"我",对祥林嫂命运遭遇的无限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4.
赵爱兵 《学语文》2002,(2):17-17
鲁迅的《祝福》是中学教材中传统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往往只注意讲祥林嫂和鲁四老爷,还有柳妈和作品中的“我”,而对作品中的卫老婆子这一人物形象很少涉及,或者干脆不提。《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在分析《祝福》的人物形象时,对之也是只字未提。笔者认为,作为中介入的卫老婆子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只是历来被忽视而已。其理田有二:  相似文献   

5.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乡镇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小说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之一,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个艺术典型。读这篇小说,仿佛置身于这里描写的环境之中,自己似乎凭着所见所闻所感,成了祥林嫂悲惨  相似文献   

6.
欣赏小说不能离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来探究一下祥林嫂的人物性格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凡读过鲁迅小说《祝福》的,对主人公祥林嫂一生备受凌辱、饱尝煎熬、最后悲惨死去的 情景,无不铭记于心。这样一个人物,怎么能与“笑”联系起来呢? 然而,在小说中,涉及 祥林嫂“笑”的描写却有三处之多,这在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刻画中,如《孔乙己》中的孔 乙己,《故乡》中的闰土等,是从来没有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语言简练,含义丰富而深 刻,可以说字字珠玑,无一处不讲究。作者接二连三地运用这种神情描写祥林嫂,不是偶然 的。它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是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的。第一次“笑”。祥林嫂新死了丈夫,在家…  相似文献   

8.
<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形象。学习鉴赏小说就要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的活动背景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环境中活动的人。小说的环境还包括与人物及其行动有关的特定的环境氛围。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的死用的是反衬。色调是低沉与凄凉  相似文献   

9.
《祝福》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教参》这样回答。这一点几乎已成定论。《教参》中还进一步分析:“我”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有无的问题回答含糊,说明了“我”有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至于“我”在文章中的意义,《教参》说,是起一个见证人的作用,是在小说的结构中起着线索作用。小说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现祥林嫂一生的遭遇的。不难看出,这一切都是在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中学语文课对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基本上就是简单的勤劳善良、安分耐劳而又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而许多评论也只是就她的反抗,她的死因争论不休,却很少有从祥林嫂本身出发,深入剖析一个最底层的农村的劳动妇女,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我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形象逼真、意蕴丰富的人物形象,如阿Q、魏连殳等,对此人们已作过深入研究,但是他笔下的女佣形象,如祥林嫂、吴妈等,则很少有人论及。通过三种视角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女佣形象——祥林嫂的分析,探究鲁迅小说女佣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永珍 《现代语文》2009,(10):57-5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形象。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从文中几次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入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教授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常常会找来越剧《祥林嫂》的视频资料,在课前放给学生看一遍,使他们产生一点感性的认识,也给他们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其实。这样做既有利也有弊。因为小说《祝福》和改编的戏剧《祥林嫂》在故事情节和主题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有机会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却导致戏剧的情节先人为主代替了小说的情节,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自问世以来,相关的评论性文章可谓数不胜数,大家对文中的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短工、看客等人物形象津津乐道,对祥林嫂的解读更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而对那个"出镜率"不高却对祥林嫂的命运转折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祥林嫂的小叔子,论及的却不多。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设置小叔子这一人物,是意味深长的。这个人物虽然着笔很少,直接提及的只有三处,但其存在的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课内阅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中外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欣赏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重点。《祝福》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社会摧残的"病态"的祥林嫂。作者通过对她病因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贯的思想,即正视现实的批判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本课主要是通过对祥林嫂病态病因的挖掘来理解鲁迅精神,解读鲁迅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套"入手,重点分析契诃夫小说《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与鲁迅小说《祝福》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探究二者是如何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中,最终被套子所吞噬的。  相似文献   

17.
柳妈是小说《祝福》中一个次要角色,也只是在祥林嫂二进鲁家时才出场。但是,小说通过这一形象的配置,丰富了作者艺术构思的寓意,增添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小说从单个人生悲剧向社会悲剧的转化,加深丁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教学时对其形象作适当的分析,可以加深对祥林嫂悲惨人生和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一、增强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 祥林嫂是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的封建社会农村的劳动妇女,小说通过她的命运,展现了一出平凡而又悲惨的社会悲剧。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看,祥林嫂第二次来鲁家干活,手脚虽然不如先前灵活,但还是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两个小人物———短工和柳妈 ,虽着墨不多 ,但不可忽略。短工和柳妈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两个人物 ?这很值得深思 ,我们不妨联系课文来分析一下。先看“短工” ,小说中有一段对话 ,当“我”为祥林嫂的事连着提出四个问题时 ,心情是急切的 ,因为“我”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好容易待到晚饭前短工来冲茶” ,但短工的回答却是“简捷”、“澹然的”。整个对话过程中 ,短工“始终没有抬头” ,到冲了茶离开时“仍然没有抬头” ,可见短工对祥林嫂的死是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再从短工答话的言辞和语气…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况福》素来脍炙人口,其笔下的祥林嫂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一个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令人扼腕浩叹,她的凄然惨死更是给那个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唱响急如繁弦的挽歌。这篇名作,对于祥林嫂的死因,作者作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只一个“穷”字便道出个中深意。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饱受奴役与摧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前后我国农村悲惨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封建“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旧中国女性的压迫.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读罢此文.我们在为祥林嫂悲惨命运扼腕叹息之余,又深深地感叹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