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造园家,他非常欣赏独特的私家园林,先后创建了四处宅园,体现了其深厚的园林艺术造诣及创作手法。白居易的园林艺术中有着完整的空间意象,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红宇  赵砺  何淼 《兰台世界》2014,(9):134-135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造园家,他非常欣赏独特的私家园林,先后创建了四处宅园,体现了其深厚的园林艺术造诣及创作手法。白居易的园林艺术中有着完整的空间意象,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代诗家对“白俗”一词褒贬不一。本文试从白居易的思想方面分析与“白俗”之联系。白居易的思想集儒、道、释三家为一体 ,他又是一个以“中人”、世俗人自居的中唐士人的典型 ,其诗歌语言通俗易懂 ,题材丰富 ,擅长描绘人类普通的“七情六欲”。白居易的“俗”是与古代文人的“雅”相对应的接近普通人生活的“俗”。也正是“白俗”才使白居易的诗令人喜爱 ,流传甚广甚远  相似文献   

4.
谁能想到,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初中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将周至县各条战线发生的新变化挥笔成稿。十余年中,就有千余篇的收获和数十个获奖证书。他就是周至县宣传部通讯干事——张伟。张伟14岁时,就为家庭生活所迫,刚上完初中就返乡参加劳动。但是,1.50米的个头又能干些什么?队干部犯难了,最后照顾他当了记工员。在这期间,他经常阅读着队里订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以及村里少数人家存的几本发黄破旧的小说、演义之类,渐渐地,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假如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能登在报上,那该有多好!就这样,他开始写稿子。  相似文献   

5.
王鹏  魏婷婷 《新闻世界》2009,(10):158-159
白居易是“讽喻诗”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也是讽喻诗创作的积极践行者。他的讽喻诗中流露出的诗论主张与现当代的传播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传播功能看,白居易的讽喻诗强调诗歌的现实批判功能,这与当代新闻传播具有的社会监视功能相契合;从传播原则看,白居易讽喻诗强调的真实的审美取向与当代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相契合;从传播技巧看,白居易的讽喻诗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与技巧同当代新闻传播对传播效果的要求相契合;从传播效果看,白居易具有自觉的传播意识,其讽喻诗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均获得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与元九书》是白居易与元稹论诗的信,也是白居易论诗的纲领,是他创作政治讽逾诗的经验总结。他在信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合:应当。时:现实生活。著:写作。白居易从文学同现实的关系着眼,认为文学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且应当和当前的政治斗争相联系,积极干预生活。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明确结论,作为自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原则。后世的现实主义作家,也多以此命题为准绳,遂成为众人熟知的创作箴言。  相似文献   

7.
只要读过一些白居易诗的选本和文学史著作,就会知道白居易奉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原则。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元和十年遭到打击污蔑贬江州司马为标志,前期“兼济”思想处于主导地位,后期“独善”思想占据上风。这已经是常识了。近来细读《白居易集》,对白居易的出处进退产生了一些想法。白居易趋向消极,政治上受到打击自然是主要原因,但恐怕还要从其家世寻找根源。白居易生长于寒族的小官僚家庭,祖父、父亲都是明经出身,祖父做过县令,父亲官至州别驾,父亲的几人兄弟也只做到…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中后期"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属于外围层中立派。探讨白居易在牛李党争中的处境,梳理白居易与牛李两党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白居易与牛党"魁首"杨虞卿的关系,对准确、深刻地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感伤诗歌,最著名的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两者一为历史题材,一为现实题材。《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写。某天晚上他送客到江边,听到有人弹琵琶,就与之攀谈起来。在听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弹奏数曲后,遂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相似文献   

10.
周至县是陕西名县、文化大县,文章探壹周至县图书源流脉络,剖析发展缘由。解读太平盛世,县城图书繁荣景象是如何发展成网络化、立体化、特色化的,作者为此作出系统分析。认为图书馆事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脉系,弘扬兴盛,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曹之  曹新哲 《出版科学》2003,(4):58-60,57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图书编撰家,目的明确,连续不断,传世意识,精品意识等,是他编撰图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乐天何以乐     
近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集及《新唐书·白居易传》,有一个深刻的感受:白居易的一生正像其名字"乐天"一样,是快乐的一生。从白居易的传记中可以看出,此公一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命运多舛。白居易于宪宗贞元年间考中进士后,曾任校书郎、周至尉、左拾遗,因上书言事,得罪宰相,被贬为江州司马。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诗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长远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诗文石刻的众多。笔者近来对白氏诗文石刻的历代著录情况与新出土文献中有关白居易的资料加以清理,共得二十馀则。现将新近出土的石刻文献中,涉及白居易的六则资料进行综合考证:其一是白居易撰《白胜碑》,其二是白居易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在本书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  相似文献   

15.
杜学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138-138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辞去刑部侍郎的职务。作为刑部的最高长官(因为刑部尚书在当时不过是政府赏赐给退休官员的虚衔),他离宰相的位置也许只有一步之遥。是激流勇退,还是另有隐情?他辞职的理由是疾病.但从退居洛阳后的生活看,身体好像也没有什么大毛病,他的辞职显然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知道作诗和写论文不同,是指其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各有特点。这里要说的是有的学者或诗人,由于某种原因,同一个作者对于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在他所作的诗里会与他在文章中的评价标准出现分歧,也有的属于尽人皆知的史实,但在诗歌里却作了另一种描述。在这种情势下,只有互相参证,不据单一的说法为准,才不致弄错。 即以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为例,诗人自己也认为”一篇《长恨》有风情”是他的得意之作。诗中的杨玉环谁都知道是唐玄宗李隆基“父纳子妻”强夺了儿子寿王之妻而成为杨贵妃的。但白居易要“为尊者讳”,在《长恨歌》的开头部分有意回避这段不光采的历史,他写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白居易的做法可以理解。而有的学者本身是历史学家,对于有的史实本即知之甚稔,但在作诗时也出现了另一番咏叹。《新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在其《欧阳文忠公集》中存有一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新媒体正在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传播行为和生活方式.但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城乡使用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本项目选择周至县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不同职业、性别、不同年龄段、学历人群的进行调研,得出周至县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准向更大层面映射,最终进一步得出农村地区新媒体应用现状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8.
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陕西日报6月17日刊登《谎言岂能当饭吃?》一文,揭露周至县侯家村乡渭永村高中毕业两度高考落榜的青年李养平,几年来编造了300多条假新闻,且都为一些报纸所采用,其中并有几家是中央级报纸。李养平编造的假新闻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窍门是他迎...  相似文献   

19.
《草书白居易七言绝句团扇》是宋高宗赵构禅位退居德寿宫后抄写白居易诗作的一幅团扇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重要南宋书法墨迹之一,也是与白居易闲适诗在南宋受容相关的重要作品,陈列于"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长久以来,学界对此书作认识不足。南北宋交替时代是白居易诗文经历批评、接受、文坛地位发生嬗变的重要历史时刻。白居易对于宋代帝皇、文士具有着不同于其他前代诗人的特殊意义。赵构作为南宋政权的建立者,文化的守成者,抄写白诗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深入梳理、考辨有关文献后,从时代风俗、诗风革变、作者心境的角度围绕赵构与白居易展开讨论,此件书作的物证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对《白居易集》的版本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基本集中体现于版本的考索、比勘与校对,而对《白居易集》各种版本的流传情况及影响较少关注.鉴于此,从两个方面入手考察了《白居易集》版本流传及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