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转向,等价于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社会化、生活化、人本化的过程。社会化增强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转向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渗透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转向的核心内容,人本化深入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转向的最终方向。面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转向的困境,只能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中寻求破解之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关注不仅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问题,还包括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心理问题。提供一些供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场地,以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及共情能力,纪念性空间成为最佳选择。本文从提供记忆的场所、营造场所精神、增强记忆认同方面指出纪念性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从丰富叙事内容、注重叙事转向、注重功能转向、注重空间转向、注重价值转向方面分析优化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纪念性空间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以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需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现状,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实现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的主要现象有外在化现象、时政化倾向、移植化存在、思辨性传统、工作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的途径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部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研究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的研究。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出发,从转变知识理念入手,区别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科学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束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向科学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断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规律。要注重文化载体的协调发展、注重文化载体的理论研究以及注重文化载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代表,有其独有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有独特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着弱化的倾向,突出表现为"知行不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同度不强,外化效果不明显。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语言艺术,进行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催生了“新社会结构”.在“新社会结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对象自身分层化倾向明显、消费交往分层化倾向清晰、价值取向分层化倾向突出等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注重和谐教育、分层教育和共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辟出一条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子,努力从教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中解放出来。坚持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帮助人,从而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渐趋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要建立在对大学生亚文化的认识基础之上。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群体,从大学生的媒介生活与流行文化、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观念三个维度,对大学生亚文化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信息偏好存在娱乐化倾向,人生观存在“利己主义”倾向以及政治关注度偏低等现实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开展教学行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坚守核心价值不动摇,同时提高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育途径等方面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和实效性等方面构建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伟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2):102-107,1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知识化和工具化等弊端,要从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理念的人本化;注重实践道德生活,实现教育目标的现实化;取材于现实生活,实现教育内容的具体化;通过实际的生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创设"合乎人性发展的环境",实现教育环境的德育化等方面来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无论从哲学的维度还是现实的维度都具有一定必然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不仅能够克服单一主体性的缺陷,而且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模式、回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世界以及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休闲范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流行文化在高等学校里广泛传播,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进而导致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一定的困境,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变"灌输"为"陶冶",加强对流行文化的引导与教育,加强文化育人的力度,形成人人都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双刃剑"效应。面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缺乏、投入不足,造成高职院校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技术应用不够充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够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力求实效,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新领域;既是研究思路的转向,也是研究对象的扩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地位和作用、语言含义和分类、语言艺术特质、语言艺术技巧、语言转向、语言效果等方面。尚存在诸多研究空间,如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哲学价值、已有理论论述、语言接受心理、语言发展、语言障碍、语言对比、语言运用、语言策略等方面。同时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也需要拓展和转变,还要借鉴意识形态叙事、政治修辞学、语言符号学等学科资源。  相似文献   

15.
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与方法。传统灌输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缺失,导致强输硬灌;教师主体性缺失,导致价值虚无主义。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念主体间性转向,变"主体—客体"关系为"主体—主体"关系;变单向灌输为平等对话;变对象化过程为交往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教育的基础理论。只有通过灌输的途径,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观念由理论形态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最后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物质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还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因此,创新灌输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大学生培育成为具有一定公共美德、公共意识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既是大学的应有之义,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但目前大学公民教育的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要使目前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完整的公民教育转型,就必须完成大学从行政主导向学术主导的转变,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以培育合格公民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真正的现代公民服务。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系列举措中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所指,目标是要让所有课程都与思政教育目标相吻合,让教师承担起思政教育的使命,而各门课程都有自身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文章在分析艺术类课程本体目标基础上,提出将提升文化自信作为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总导向,力求明确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总思路,为具体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从完善自身素养、实现自身职能和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三个方面提升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