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于9月4日发表声明,公言要扩大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对中国人民进行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与此同时,据报道,美国从本国和地中海调派了大批军舰、飞机,加强了在台湾海峡地区活动的第七舰队。到目前为止,第七舰队已有航空母舰七艘,重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四十艘。美国第四十六巡逻航空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于9月4日发表声明,公言要扩大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对中国人民进行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与此同时,据报道,美国从本国和地中海调派了大批军舰、飞机,加强了在台湾海峡地区活动的第七舰队。到目前为止,第  相似文献   

3.
答: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古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爆发了一场长达一百余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布匿战争”。其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对双方来讲都是关键性的一战。在这次战争中,年轻的迦太基将领汉尼拔(公元前247——183年)堪称古代世界杰出的战  相似文献   

4.
《红领巾》2009,(7):8-15
抗美援朝 历史回顾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出兵入侵朝鲜,并进一步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边境,同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还操纵联合国通过非法决议,组成“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相似文献   

5.
"生麦事件"导致英国和日本萨摩藩关系急剧恶化爆发萨英战争,另一雄藩——长州藩也因攘夷行为招致英、法、荷、美四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的报复.经过战争较量,使萨摩、长州的武士清醒地认识到与欧美列强的巨大差距,随即摒弃盲目排外政策,向西方学习,从而引领明治维新,使日本跻身列强行列.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纪后半期的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经过如下:一、1651年英国国会通过《航海法》,规定英国的一切进口商品只准从商品出产国直接进口,而且只能由英国船只或商品出产国的船只装运.航海法的通过实际上是对荷兰的宣战.两国海军立即奉命进入战争状态,剑拔弩张,企图歼灭对方主力.1652年春,荷海军司令特隆普率领舰队驶入英吉利海峡,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队护航,并于5月29日在多佛海面与布赖克统帅的英国舰队相遇.另一支英舰队驰援布赖克,特隆普避往法国海岸.8月4日,布赖克获得情报,率舰队北上苏格兰沿岸拦劫返航的荷兰商船,驱赶该地的荷兰渔民.双方接火后,由于风暴骤起,战斗未能继续.与此同时,荷兰海军将领德·卢伊特率领地中海舰队护卫商船队顺利通过英吉利海峡返航.荷兰最高国务秘书约·德·维特决定主动进攻,撤换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从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台政策是:“撒手不管”(或“等待尘埃落定”),而从朝鲜战争的爆发到50年代末期,美国对台采取的政策是全力支持,美台关系处于“蜜月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尽管美台双方“难舍难分”,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合作分析颇多,但对其摩擦与矛盾披露较少,缺乏系统研究,本文试图对其矛盾的产生及中共策略的制定进行探析.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阻止中共军队对台湾的任何进攻,极力维护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由于…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同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武装干涉朝鲜战争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注: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二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  相似文献   

9.
1914年7月,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的日本,刚刚结束了历时45年的明治时代(1868—1912年),步入大正时期(1912—1926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各个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得以跻身于列强的行列。战争爆发后,英国以占据中国青岛的德国东洋舰队威胁其商船安全为由,要求日本助其对付德国武装船只。日本看准这是在远东扩张势力的极好机会,便在日英同盟的名义下,于8月正式宣布参战。以此为契机,日本资本主义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海军同美国海军进行的一场决战,其结果是日本海军遭到惨败。中途岛战役使太平洋战争发生转折,日本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一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以最无耻的方式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赢得了这场战争中最初的几次战役,取得了令人瞠目的胜利。不久,它又击沉了英国远东舰队的主力、新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  相似文献   

11.
公元前1600—前1100年的古代东地中海世界战争,因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是神的意志,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虽然这一时期的战争大都打着弹压叛乱的旗号,但是其本质却是为争夺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争霸战争。在频繁且规模宏大的战争中,一些规范各参战国军事行为的战争准则业已形成,从而为通过战争重新构建世界秩序提供了先决条件。纵观古代东地中海世界的战争发展,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争夺生存空间、掠夺财富为目的的原始部落战争,以服人为目的战争和以兼并为目的的战争。公元前1600—前1100年的战争已经发展到以服从为目的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东北海军是以江防舰队的建立为其开端,以海防舰防为其主体的一支近代化新式海军。这支海防舰队的建立和发展在民国时期的中国海军史上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在宣布东北三省实行“联省自治”,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大肆整军经武,充实陆军,筹建空军的同时,开始练编东北海军海防舰队。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控制着北洋政府的海军。海军总司令部及其舰队完全听命于吴佩孚的调遣,战争刚一揭幕,海筹、海容两舰即驶赴秦皇岛海域,江利、江元、楚同、楚谦四舰亦驶赴大沽口一带海域游弋。奉军处于直系海军大炮射程之内,时有被  相似文献   

13.
新刊     
《罗马海军: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31年,罗马内战中两个最伟大的将军在希腊海面相遇了。安东尼的舰队是由搭载了20000名士兵和2000名弓箭手的超过200艘的大型五段帆船组成,屋大维的舰队则由400多艘低矮的旧式对桨海船组成,上面搭载了16000名士兵和3000弓箭手。这是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为打破屋大维的水陆封锁而进行的最后一搏。屋大维的亲信,军事天才马尔库斯·维萨尼努斯·阿格里帕利用已方舰队的数量优势和对桨海船轻快灵活的特点,一艘艘分割歼灭了安东尼舰队笨重的五段帆船,从而击破了安东尼的全部希望。此后400多年的时间里,罗马海军一直都是  相似文献   

14.
水城威尼斯     
一威尼斯的历史斯汤达说,如果你懂感情,就会倾家荡产来看意大利。昔日的威尼斯人是为了逃避匈奴和伦巴底人的入侵而从大陆迁往意大利北部沿海这些小岛上的。而仅仅抵御地中海海盗骚扰的简单愿望在几个世纪后竟锻造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造船业和舰队。公元10世纪前后的数百年间,依仗着这支舰队,威尼斯垄断了地中海东部的海上贸易,后来又协助十字军东征,侵占了3/8拜占庭帝国的领土,进而开始实施侵略性的欧洲大陆政策,控制了意大利北部,成为半岛上的大国。经过军事和商业的不断扩张,威尼斯在15世纪中期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591年在科里撒爆发了古希腊第一次神圣战争。在当时的希腊人看来是科里撒亵渎德尔斐圣域的行为引起公愤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然而在这一原因背后隐含着更深层的原因。神的旨意、宗教情感的对立、现实利益的实现等原因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民族、宗教的凝聚力;因民族和宗教而爆发的战争因素及类型;民族、宗教在战争中的精神作用;民族、宗教与战争的关系于将来之走向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民族、宗教与战争的内在联系,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人称埃及以西地区为"马格里布",今指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在内的北非地区.这里的古老居民是柏柏尔人.约在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人最先在此建立起一个显赫一时的迦太基国家(左上图).这里有高耸的灯塔和建造十分考究的港口,是古代地中海最大的舰队的停泊处.柏柏尔人为了抵御迦太基的掠夺,在迦太基的西部和东南部兴起了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柏柏尔人王国.右上第2图是建于公元前200年的努米底亚国王的陵墓,今天仍屹立在突尼斯的杜加.柏柏尔人的反抗削弱了迦太基的统治,但他们起义的成果为罗马人所利用.公元前264-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先后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右中图为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趁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主力军深入意大利之机,直接围攻迦太基的喀他基那城堡的情景,迦太基此后节节失败.公元前146年,迦太基被罗马军队夷为平地,左中图为迦太基废墟.  相似文献   

18.
沙皇俄国,是一个富有侵略扩张野心的国家,在所谓东方问题上,表现得十分充分。在十九世纪的上半期,从神圣同盟的形成到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俄国由于在欧洲处于霸权地位,它对上耳其怀有特别强烈的侵略野心,所以在东方问题这一国际斗争中,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同其他欧洲强国在东方问题上矛盾斗争的一次公开冲突,战争结果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也使它在东方问题上再也不能充当主角。一十四世纪初,奥斯曼国家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兴起,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扩张战争,到十六世纪,终于形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军事封建大帝国。它的疆域极为辽阔,在亚洲它占有从地中海东岸直到波斯  相似文献   

19.
巧妙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奇怪的是,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恐慌之余,英军开始全面分析失事原因,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海域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这就是海洋里的秘密——密度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流入,海…  相似文献   

20.
现在人们外出,只需收听或收看气象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有不测风云。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之间爆发了克里木战争。正是这次战争,促使了天气预报的出现。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不伪饰自己。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30m/s,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