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欧阳修在先辈开创琅琊文化的基础上,施之以自然、人情之美和山水、人情之乐,创造了醉翁山水文化新作品、新境界、新内涵,经久不衰、日久弥新。它是一种愉悦的审美文化,浸透人文精神的和谐文化、敞开胸襟的包容文化、抒写性情的游记文化,更是一种需要大力倡导的生态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2.
山水题材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山水诗和山水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从文人的心理结构出发,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解析出山水文化的基本因素,山水文化蕴含着文人的文化心理与情感,这种追求和贯穿其中的情感正是山水诗产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山水城市的概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精神内涵,它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文化"的特征。"山水文化"是由于中华民族对于山水的特殊情感而产生的,表现为多姿多彩的思维形态,其中尤以宗教、哲学、美学三大领域与山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成为了"山水文化"的载体;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有助于构画"天人合一"的新型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纯文学普遍滑坡,文化散文却卓然中兴。这股带着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借山水风物与世事人情的融汇而抒发作者对于文化内涵的痛感彻悟,藉诗意审美与哲理思辨的契合以揭示丰厚博大的人生秘谛的创作潮流,给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注入了强健的生命活力,也给纯文学创作带来了再度振兴的迷人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是士人隐逸山水的产物。山水之美和士人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融合,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美。从先秦的比德山水,探寻山水中的哲思;到秦汉时期对山水的客观摹写,再到魏晋南北朝,融主观情感于山水之中,山水文化才真正独立存在,展现它独特的存在个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走着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中国画的寄情山水;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文化品格和中国山水画的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客观地分析,阐明对中国画山水情结的直观、全面的认知,从而引出当代艺术家们要勇于穿越古垒、勇于开拓创新,为中国山水画注入新的生命活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只有创新才能重铸中国山水画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与山水千丝万缕的宗族式的血缘关系,使山水成了生命的图腾、文化的图腾;山水成了生命的禅床、文化的禅床,文化在禅床中涅槃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博大精深,是珍贵的文化瑰宝。摄影艺术起源于西方,传入我国一百多年来发展迅速。其中,风光摄影得益于我国传统山水文化的丰厚底蕴,传统山水文化使得风光摄影融入文化氛围,并有效结合起来。风光摄影在吸取传统山水文化后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山水文化对现代风光摄影艺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对传统山水文化、现代风光摄影艺术进行分析,旨在表达传统山水文化对现代风光摄影艺术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与山水千丝万缕的宗族式的血缘关系,使山水成了生命的图腾、文化的图腾;山水成了生命的禅床、文化的禅床,文化在禅床中涅槃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文化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求得人与自然达到真正的协调,并产生对现代环境设计以有益的启示.中国山水文化主张"镫怀观道",超脱于一般意义上的技艺,成为一种哲学的化身,这无疑启示现代环境设计者的智慧升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系统属性及景观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中国传统园林景观是指人工营造的"第二自然",依照权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其它园林等。园林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相应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主要表现为:独立发展的完整系统、多重因素带动的创新系统、早熟的景观观念系统。中国园林景观文化极早便开始了向外传播的进程,范围涉及亚洲和欧洲,甚至美洲。传统园林景观映射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创造能力,是我们从事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建筑景观是一个景区(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它建筑景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更注重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体现。这要求我们与自然对话,科学解读地理文脉密码,创造性地运用旅游地蕴含的丰富地理、文化信息和各种方法进行构景,将旅游建筑打造成具有一定审美观赏价值的建筑精品。文章对旅游建筑景观基于地理文脉策划与设计的原则、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和论证。认为优秀的旅游建筑景观策划与设计应科学解读旅游地的地理文脉,力求使之具有"地标"意义乃至"遗存"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乔峰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9(4):321-324,329
探讨了河洛文化产业园的规划目标定位,对其整体的场地布局、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自然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景观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紧密相连,不同程度地折射着社会的各种文化,在景观设计中对"文化"也呈现出了深切关注,并体现在具体作品中。"物质文化"并不是"物质的文化",也不是简单的以物质为媒介的文化表象,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实现深层次景观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地理解物质文化的内涵,对于景观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安于此岸、缺乏终极超越,这使得山水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觉呈现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山水画中的观物方式、笔墨情趣和艺术理想这三者彼此相连,在显现山水画艺术本身所禀赋的特征之余,也显现出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实质背景下,山水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必然浸润上中国文化浓厚的世俗气息。  相似文献   

16.
依托河流所构建的城市,在其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正确理解城市河流的个性,综合考虑以河流景观开发的相邻区域与构成城市空间的所有要素,把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融合到滨水景观设计环节中,最终把城市设计成一个富有生命的滨水景观城市.  相似文献   

17.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校园景现的要素包括自然景现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环境陶艺作为一种人文景现形式,在现代校园景现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是"文化",如何把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信息挖掘出来是其规划的关键。传统的旅游规划在表现文化旅游区景观基因时往往只重视文化景观的表达,而忽视了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文化表达功能。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游客对环境的体验感知和景观基因的特征,认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具有营造整个旅游区环境氛围、表现旅游区文化个性的的优势,因此应对它们好好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