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试论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公民人格权的具体表现.在公民享有的诸多合法权利当中,人们对隐私权的重视在近几年才有所提升.可是,从教育活动的一些侵权案例中不难发现,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现状还不容乐观.本文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谋求加大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为学校依法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上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由此引发了在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本文从公民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在网络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和法律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对公民人身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又必然会与公民的另一项基本权利--知情权发生冲突.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立法已刻不容缓.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仍然很淡薄,现行法律对隐私权保护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法律并未规定侵犯隐私权犯罪的罪名,没有把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权来规定。对此,笔者建议我国应尽快健全对公民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完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加强公民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是公民重要的人格权之一。本文在界定隐私权概念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分析,探究隐私权保护不足的原因,提出要加强隐私权保护,必须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加强隐私权观念的培养和民事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6.
如何协调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学校、教师管教权、知情权的冲突,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学校、教师侵犯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具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侵犯学生私人活动方面的隐私权、侵犯学生个人信息方面的隐私和侵犯学生个人领域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教师管教权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教师的管教权凌驾于学生的隐私权之上,其原因包括教育的特殊性、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和教师缺乏保护学生隐私权的概念;可以通过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制定相关法规、运用权利协调原则等措施实现协调。  相似文献   

8.
论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外伤害已成为未成年公民的第一死因,造成未成年公民伤害的原因很多,提高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刻不容缓。未成年公民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针对性地开展自我保护教育,优化未成年公民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国家、社会、家庭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新设的一项制度,是未成年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之必要性建构在考量未成年犯罪案件特殊性及保护未成年罪犯隐私权基础上。其功能性价值在于保护未成年罪犯免遭社会非规范性评价并促进未成年犯罪者有效融入社会,预防其再犯,降低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隐私权的含义 ,侵害公民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如何在立法与司法过程中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必须加强对隐私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隐私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概念不尽相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隐私的认识也是不相同的。隐私和隐私权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隐私包括比较广泛的内容,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个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公民隐私权是多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本人试图从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概念和内容着手,来谈一谈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未成年人有没有隐私,需不需要保护,报刊上常有争论。一派观点认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应该享有隐私权;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未成年人毕竟是受父母监护的,如果过多地强调隐私权,不利于父母的教育;也有些教师认为,动不动就把隐私权抬出来,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本人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并不把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当回事,未成年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个隐私权可以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体育明星具有公众人物的身份特征,其隐私权有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更易被侵犯、有限的隐私处分权、直接受法律保护、保护范围更广等特点。在今后的立法中,应明确立法的原则、监护人的首要责任、国家体育总局的安全保护义务。同时,应加强媒体经营者的行业自律及对未成年体育明星隐私权保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信赖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实现,而执法者即隐私权保护主体自身良好的素质则是实现隐私权保护目标的主观条件.隐私权保护主体-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来为公民隐私权的维护做出合理的裁量,而保证隐私权保护主体自由裁量权的正当使用,必须树立隐私权保护主体良好的权力道德意识、培养隐私保护主体良好的道德行为选择方式、增强隐私权保护主体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责任感.同时,建立隐私权保护主体的崇高道德信仰,使隐私权保护主体的道德自觉性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8,(1):51-54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②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③隐私权的真谛或本质。④公民对个人隐私的支配权。⑤尊重他人隐私应该具备的意识。⑥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⑦侵犯公民隐私权要受法律追究。⑧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是通过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来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这种间接保护方式并不能充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因此,加强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尤其是民事法律上的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隐私和隐私权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隐私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论维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学校教育中必须纠正各种侵犯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维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全面发展权、申诉权等。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面临新的难题,网络隐私侵权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针对传统方式的保护,面对网络对公民隐私的冲击,有必要对现行立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建立一个完善的隐私权保护机制,以期更全面地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隐私权不受侵犯是文明人的基本需要,加强隐私权保护是人类进步文明的表现。注重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有助于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