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钟钟 《考试周刊》2007,(39):144-145
《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既反映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尊卑及其相互关系,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诚然,这也给称谓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语境因素、人物关系和文化差异三个文面探讨了称谓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了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差异,并指出称谓语的翻译应根据文化差异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交际双方的关系作出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称谓语在社交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特定的社交语境的影响,称谓语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的流失。只有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之上,准确分析相应的社交语境,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达到语用等值并最大程度地弥补信息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受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家庭结构、宗法观念、姓名文化、文化模式和礼貌原则等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中称谓语的使用不尽相同。在四大名著的多个英译本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翻译目的等,分别采用了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通过替代、改写、直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对称谓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5.
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对等翻译——以《木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语境下的各种英汉称谓语,不能简单地按其字面意思理解,而必须依据语境提供的信息,揣摩其语用含义和语用功能选用恰当的称谓词语,表达称谓者的情感,传达称谓者的语气,体现交际者之间的身份,反映交际发生的特定场合,以达到称谓语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用语义的传递。本文以动画电影《木兰》为例,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电影中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并探讨其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6.
吴星梅 《考试周刊》2011,(43):36-39
称谓语的使用及转换受到诸多社会语用因素的影响,称谓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应根据具体语境恰当分析,因此译者在翻译称谓语时应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语用功能达到动态对等,对于语用不可译性也应尽可能保留语用含义,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杨宪益英译本《红楼梦》使用了6种不同的英文称谓语来翻译同一个中文称谓"老太太",这种语言的选择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基于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礼貌顺应。从顺应理论的视角研究礼貌,将有助于更全面地阐释翻译中的礼貌现象,从而对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描述性称谓语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塑造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缺乏固定的称谓对象,常常给翻译实践带来困难。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称谓语的翻译研究方法,以贾平凹小说《浮躁》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旨在说明关联翻译理论对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称谓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中文中的称谓语往往体现着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亲疏程度,但英文中的称谓语却很难体现出这些。因此如何将汉语的称谓语准确无误地翻译成对应的英语称谓语显得非常重要。在《红楼梦》的两大译本中霍克斯和杨宪益都尽其所能对称谓语进行了翻译,通过对比他们对称谓语的翻译,可以得出在翻译称谓语时,首先应该注重原文称谓语的所指,其次应该注重原文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翻译角度,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公文式称谓语几方面的异同点及常见的误译情况,提出译者应合理运用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力求在汉英翻译中准确地传达源语的称谓语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中美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29-130
从中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中美社交称谓语所含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比较,认为中美社交称谓语因其在价值体系方面存在者较大差异,所以在表达方式和实际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对中美社交称谓语差异的深入认识,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的问题不但与语言学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人际接纳原则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层级特点有关。本文根据社会层级特点把符合人际接纳原则的汉语称呼语分为三类,抬高型称呼语,凸显型称呼语和尊重型泛称语。其中抬高型称呼语又分为或然性抬高和确然性抬高;凸显型称呼语又分为辈份性凸显、头衔性凸显和职业性凸显;尊重型泛称语讨论了老师、先生和师傅三个社会泛称。  相似文献   

13.
与共同语相比,岳阳县方言中女性称谓很有特色,专门的女性称谓较少,女性称谓大多男性化。岳阳县方言中女性称谓男性化,是汉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传统文化、经济形式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识字教学中,部首的名称较混乱。好些部首的现行名称,因受偏旁通俗名称的影响,侧重表面形式而不顾构字理据,因而,有误导学习者之弊。笔者以为,《现代汉语词典》的189部,不仅对字形的归类作用很强,其中还有不少对字义的归类作用也很突出,因而,应尽可能有理有据,规范各个部首的名称,使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称谓语本身的语意和文化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必然会遇到问题。由于英汉称谓文化的巨大差异,翻译《苔丝》中的称谓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两个典型的《苔丝》中文译本的研究,对比分析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称谓用语差异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国家、民族存在不同的称谓系统和习惯,产生这种不同的深层因素在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文章将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英汉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中的敬称和谦称以及虚拟亲属关系称谓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词素、使用外化、使用规则、历史渊源四个方面对中西方亲属称呼语比较来分析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以及亲属称呼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思维影响着人们对亲属称呼语的使用;另一方面,亲属称呼语的长期使用也会反映并影响人们头脑中的固有思维。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称谓是在社会中使用的,我们从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可以看出参与语言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研究和分析《红楼梦》的贾府中数百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其交际中使用的称谓,论述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称谓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红楼梦》的家族网正是一个封建国家的缩影,整个封建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父权统治的“大观园”。封建社会创造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复杂、分化最琐碎的称谓,来规定和强化复杂的亲缘关系,正是为了维护建于其上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9.
汉魏时期的史书和碑刻材料中,记录了较多的亲属称谓。其中有些亲属称谓辞书词典或未收录,或义项不完整,或释义有误。重新梳理这些亲属称谓语,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使用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儿童亲属称谓词的习得经历了原型形成和典型化两个阶段。个体儿童习得亲属称谓词有一个大致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