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体论问题始终是艺术发展无法跳越的门槛.在当代仍是如此.它摆脱了康德以来的美学传统,把艺术本体从"美"的领域拉到"真"的领域,从而酝酿了一场关于艺术本体论的转向.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转向不同.当代这一转向以一种潜叙事状态运行.这一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感性的重估和强调,这为"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真性转向的含义作了定位.第二是对"存在"的重新发现和高度重视,这为"转向"问题提供了理论主干.当代艺术真性转向秉着一种"重估"和发现的精神.在理论上颇多创意和建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一"与"法"是黄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万物的根本,对万物具有统摄作用,这为"法"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前提.通过对黄老学"道生法"命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与"法"的内在联系,"法"是"一"的显现,"一"是"法"的形上依据.在现实政治中,君主是"一"的化身,具有执一生法的功能."法"是实现"一"的途径,"一"体现了"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卢健仪 《班主任》2004,(9):17-17
对于"下一次"这个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倘若学生考试成绩差了,老师总会安慰一句:"不用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下一次再努力吧!"然而,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下一次考试,成绩依然如此,对于这些他们无所谓,因为一次又一次的"下一次"使他们养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4.
亚楠是一名初一的学生.有一天,在中午放学后,她进了学校附近的公厕想方便一下.因为是午饭时间,厕所里很清静没有人.这时,进来了一位"大嫂".这位"大嫂"没有上厕所,而是径直走到了亚楠身边,眼神非常怪异.亚楠感到来者不善,同时发现这位"大嫂"穿着一双男人的鞋.  相似文献   

5.
西方伦理学中一直存在"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一争论焦点.作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物.奥古斯丁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批判传统"幸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就是拥有上帝"的命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对奥古斯丁"幸福论"的产生背景、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伦理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选"一词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村官"的选举中.近些年来,新闻报道、网络论坛,甚至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等各种文字载体均出现了"海选"一词"繁殖"现象, 并呈现有增无减势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隐喻现象,通过从隐喻工作机制和过程来诠释和论证这一现象,以探索"海选"一词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根据映射过程中信息的选择性特点,对"海选"三个使用阶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我读了一本让我十分难忘的书,那就是《夏洛的网》. 《夏洛的网》主要讲一头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十分不幸的是它是一头落脚猪.阿拉布先生想把它杀了,可被弗恩制止了.弗恩把威尔伯养到了第三个星期后卖给了朱克曼先生.在朱克曼先生的农场里,威尔伯认识了夏洛——一只蜘蛛,然后知道了圣诞节一到它就要被杀掉的命运.夏洛为了救它,在自己的网上陆续织出"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和"谦卑"等字.最后,威尔伯得救了,夏洛却死了.  相似文献   

8.
陈红玉 《班主任》2001,(7):28-28
中国山水画中有一种"留白"的技法,能使人感受到"无形胜有形"的效果.这种"空白效应"在教育学生时也会发生.一位老师在教育不做作业、屡教不改的小A时,注意了"空白效应"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18日,我和我的一帮教师朋友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www.edu01.com.cn).自此,每天早晨六时左右我都要上网"晨练"一小时,中午也要上去"运动"一会儿.网络占去了我的休息时间,但我一天天感觉到,它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了.  相似文献   

10.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