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都学一点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总名之曰人文科学.如果是专业人才,那就不必要有这样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都学一点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总名之曰人文科学.如果是专业人才,那就不必要有这样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3.
陈冲 《河北教育》2003,(10):14-15
一日,与几位教授朋友闲坐。我问:上大学不限年龄了,我有意读硕士,诸君以为如何?一番议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你考不上。由“考不上”,又有两点共识。一、如果你想带硕士,至少还可以试一试;想考硕士,试都不用试!二、如果你考硕士,最拉分的是外语;如果你考大本,最拉分的将是语文。我接着问:诸位认为这正常呢,还是不正常?有教授反问:什么意思?曰:如果是正常的,那就是学校教育本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教授去演讲,演讲完毕,一个学生举手提问:"我就读的大学是一所三流大学,大家都不努力学习,对未来也没有什么计划,像我这种起点不高又很迷茫的状况应该怎么办呢?"教授的回答很犀利:"在这所三流大学里你出类拔萃吗?如果没有,那恐怕就不是环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泳 《教师博览》2011,(11):56-56
教授治校的话题,近年常被人提起,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解。如果从表面观察,教授治校,好像就是有教授职称的人在管理大学,如果教授治校是指这样的情况,那中国现在的大学早就是教授治校了——现在中国大学里的负责人,哪一个不是教授?哪一个不是博导?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  相似文献   

6.
<正>上期说到“大炮弹”和小精灵巴蒂尔正确地回答了大烟斗的问题后,大家走捷径顺利地来到了“我最爱大学”。颠三倒四的“我最爱大学”的院墙又短又低,大门却又长又高,就像一个咧开的阔嘴巴,非常滑稽。一个看起来像教授的守门人坐在那里,哼哼唧唧地发问:“你们是来上学的吗?如果不是,那就赶快进去吧!”  相似文献   

7.
书费恩仇录     
不早 《中学生百科》2015,(12):56-57
问1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的课本是学校统一发还是可以自己买?如果自己买的话,又到哪里去买呢?虽说还没考上大学就问这些有点想太多,但是真的很好奇啊!问2学姐好,听说大学里的教材可以买旧的是吗?如果真这样的话,那像我这种懒人是不是就可以高价收购学霸学姐或者学长的书,然后上课也不用做笔记了,是吗?问3据我了解,大学里上课,基本不按教材走。那么学姐,我就想问一下,大学里可以不要教材吗?我可以只带一个脑袋、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去上课吗?会被赶出来吗?  相似文献   

8.
他们都是青少年英雄马丁·路德·金说过:“不需要大学文凭也不必知道主谓一致,人人都可以服务,只要你有一颗慈悲的心。”如果人人都可以服务社区,那是什么使人迈出第一步呢?“很好玩,比看电视好。”17岁的美国少  相似文献   

9.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的全部教育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学教育究竟是培养专才还是通才?究竟是以专业教育为中心还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来文(Arthur Levine)指出:“每过四十年左右,美国就会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一次大辩论。”这样的争辩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研究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马识途     
你一定听说过“老马识途”这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吧?那么小马识途不识途呢?如果小马识途.那就不必多说了。如果小马不识途,那他长成老马时怎么就识途了呢?刚刚出生5个月的小马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睡了一觉,真舒服!他醒了,舒展了一下腰身,撒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到山上去玩儿。”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法律职业人还是对社会成员提供法律知识与意识训练?两大法系对此有不同的侧重。北大法学院贺卫方教授联系我国实际,认为我们需要的是单一层次的法律人才,即受过系统的大学法律教育并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合格人才。北大法学院王世洲教授进一步阐述法学教育是面向整个法律职业(包括立法人员、司法人员、行政人员和科研人员四方面职业),因此它是完整教育,是通才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谈论“通才”者日见其多,国外学界甚至提出了建立“通才学”的构想。“通才教育”已经与智能教育、管理教育、终身教育被统称为现代四大教育概念。人们认为,领导者应该是“通才”,管理人员应该是“通才”,编辑、记者应该是“通才”,科研人员也应该是“通才”。那么,高师毕业生--未来的人民教师,要不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成为“通才”呢?  相似文献   

13.
我在大学任社会科学教授,因为工作关系,要经常研究各国的教育改革问题,当然主要是研究大学的改革,也搜集了不少资料,作了一些相应的课题.在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只把眼光放在大学教育改革上,而忽略了中小学的教育改革,那收到的效果就很有限.毕竟,中小学是人生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而,中小学教育改革也应与时俱进,加大改革力度.那么,其他国家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改革经验,就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通识教育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毅 《职教论坛》2002,(21):53-54
在台湾高等技职院校课程体系构架中,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课程是两大重要支柱课程。通识即为“通才博识”之意,因此,通识教育就是通才博识教育,就是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的人格、思想的深度、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而实施的教育。早在50年代,台湾的一些大学就提出“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并予以尝试,1984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通令各个公私立大学及独立学院办理“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这样,通识教育正式成为台湾各大学课程的一部分。高等技职院校因其教育的专业性、专门性强,更需要通识教育来实…  相似文献   

15.
美国艾伦.布鲁姆教授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与中国张汝伦教授的《大学之道和现代大学教育的缺失》两本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对各自国家的大学现状进行了透稳的分析。通过阅读分析,在借鉴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解决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首先要特别注重教育中的人本性,充分重视哲学这一智慧之学;其次要重视通才教育;其三要重视文化本位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100年前现代大学初创之时就提倡"造就通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推行通识教育.在最近20年的积极探索中,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通识教育实践.由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在通识教育的本体论研究、本土化研究、实践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声音     
《语文学习》2010,(3):79-79
“钱学森之问”是一个伪问题.——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他的苦心.他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等问题,已经谈得不少了.但笔者认为还有必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论述几个关系问题.一、专才与通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普通中学的教师.中学教师既要是精通某一专业知识的专才,又应该是知识面较广的多才多艺的通才,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幽默五则     
考场问答 某教授主持考试,向一 个医学院学生发问:“如果你需要给病 人发汗,将采取什么措施?” “我给他开强性催汗剂。” “请举例说明。” “热茶、马林果、干椴树花……” “如果这些东西不起作用呢?” “那我马上用挥发油、乙醚  相似文献   

20.
实战表明:良好气候条件下,一个指挥员如果只依靠目视观察的话,他最多只能看两三千米.如果前面有座山呢?如果阴天、下雨、大雾甚至夜幕降临呢?那就只能看1千米,或是几百米,或是伸手不见五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