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赵一旻 《地理教育》2012,(Z1):41-42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在前两章内容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各种产业活动的进行。所以人口迁移在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容量、地域文化和产业活动等内容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调查和运用人口  相似文献   

2.
张洪杰 《地理教育》2014,(Z1):19-21
正一、知识构建鲁教版"人口迁移"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标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是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能够联系实例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当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从本节标题看,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人口的  相似文献   

3.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标准"的知识目标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各因素的权重有所不同,因此要探究其"主要原因"。"标准"中行为动词是"说明",即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证明"或"详细解释"。"举例"二字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也是本条"标准"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它是人类固有的社会现象,客观上可以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口迁移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它受生产方式和社会性质制约。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岳红香 《地理教育》2014,(Z1):33-35
正一、课标分析本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寻找其"主要原因";"举例"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人口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要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行为动词"说明",就是要做到"分析证明"或"详细解释"。本课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运用所给资料,在梳理地理事实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探究"人地关系",建立正确、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材以正文、活动及案例相结合的形式探讨了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三方面的问题。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人口迁移的有关概念,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构建 鲁教版“人口迁移”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标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是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能够联系实例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当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在学习了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后,学生理解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因此,学生对个体城市内部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从城市的群体上进行分  相似文献   

9.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寻找其“主要原因”;“举例”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人口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要列举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行为动词“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之七“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要求,只要能举例说明其中一种即可。(《地理必修2》(中国地图出版社)将此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的第三节。在前面两节学习影响城市的自然、人文因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从地域文化这一人文因素角度阐述其对城市的影响。)为此,本节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懂得人口迁移的含义和类型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路线、特征与产生的影响 ;美国与前苏联国内人口迁移的不同点和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口迁移的变化 ,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纵横联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地理特征的能力 ,解释地理事象成因的能力 ,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人口迁移对社会影响的分析评价能力。3 德育目标 :能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如“资本主义扩张”与“奴隶贸易”、“亚非广大移民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12.
苏仕兰 《地理教育》2012,(Z1):43-44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一方面要认识亚洲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要学会对某一区域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本节中"人口最多的大洲",着重讲述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差异;"多样的地域文化"等则重点体现了亚洲内部的差异,通过大量的地理图表和数据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以此教给学生人文环境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构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人口迁移”的要求,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行为表现。就学生而言,不是简单地说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事实,也不仅是列举出人口迁移的各种影响因素,而是要联系实际事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反映的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一、课程标准 课题要求: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课标解读: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通过本节使学生学会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通过了解这一工业的生产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同时在工业布局时还应考虑环境因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杰 《地理教育》2011,(5):28-29
一、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美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已有很多了解,对美国自然环境特点通过美洲的学习也有所知,但对美国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人口与城市分布知之甚少,也很少能够将地理环境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美国,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节,揭示了自然地理的重要规律即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地域分异规律,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的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资料的筛选、分析和加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赵连明 《地理教育》2014,(Z1):31-32
正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而人类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通过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正确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准确理解环境与人口容量、人口迁移打下良好基础。教材首先以"历史  相似文献   

18.
甘露 《地理教育》2014,(3):11-13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与课标要求相关的是"举例说明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本节内容是继前两章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后,从"产业活动"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综述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为具体学习本章的重点知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主要产业活动做好铺垫,也为后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的学习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全章的地位如图1。  相似文献   

19.
(本课选自EEC版初中《英语》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6单元第2课,以介绍"家庭成员"为主题。本节课词汇量较小,但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运  相似文献   

20.
苏日娜 《地理教育》2015,(Z1):66-67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3版,2012年6月第6次印刷)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从内容的选择情况看,本节课是前两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的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内容内在逻辑顺序。本节课内容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又对下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