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只有深入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数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可以分为3类:普适信息技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专题教学活动所需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主要有:使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兴趣,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解题,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创新,使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和大自然.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高中数学课堂的困境出发,探讨信息技术给高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创新途径.随后,提出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课堂提升互动和教学效果的四个方面,包括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支持的互动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辅助提升教师能力.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教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在肯定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不能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更不能滥用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只有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利弊,真正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味着教师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由四个部分构成.基于信息技术素养结构及理解,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教学的影响通常是基于直觉并结合多个案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学生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因此,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重要性、特点及如何上信息技术理论课进行逐一讨论.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课走进初中课堂并没有太多的年头,但随着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日渐重要.为此,我市在2007年开始进行了无锡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毕业考查.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信息环境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纵观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具有实用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高中学生由于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容易忽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扭转学生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变学生的不学为学,还要变学生的怵学为乐学.这要求教师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构建充满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步明确.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承担者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效能感高低成为影响当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内涵,调查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道德4个一级维度,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使用信息技术的敏感性、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一日活动融合的知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发展的知识、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一日活动融合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家园共育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信息技术道德认知、信息技术道德行为12个二级维度以及42个具体指标.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效度模型拟合良好,信度较高;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维度及权重分配较为合理.研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诊断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提供重要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提出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整合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尽快得到普及,需要对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和研究,精心设计符合中学自身特点的、推进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本文就山区县普通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前一阶段的调查,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弊端,尤其是忽视学生信息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我国高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用时多、效果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的目标就是建构高专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进一线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却发现信息技术课堂越来越沦为技术讲堂,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及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成为一线教师必须认识和深思的问题.作为一线青年教师,笔者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以殇读者.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学科教学的常态.要顺利开展教学,需要对师生进行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的相关培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承担、全力协助学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与教研,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和渠道.青岛市通过多年实践研究,总结信息技术教研的目的、内涵与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通过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学科的教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人类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从整体上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信息技术的教育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21世纪的大学生应具备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一些发达地区,早已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而在我们苏北盐城建湖,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步阶段,传统教学方法还未完全得到更新.即使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也没有完全充分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备.面临现实情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就该思考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就谈一谈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  相似文献   

19.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实践层面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于课程价值确认的诉求显得越来越紧迫.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重要认识主体,学生如何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直接关系着价值的实现.为了解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本研究对8位中小学生进行了实地访谈,并对59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不过,随着学段的升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欢程度也有所降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为掌握信息科学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信息技术学习困难等教学方面的问题.总体而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存在应用化和应试化两种倾向,即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强调为“通过考试”而学习.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等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