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你们将代表学校参加一个国际活动,代表团成员每人手中必须有一面小国旗,请你们自己动手做一面小国旗?(每个学生跃跃欲试,许多学生认为这太好做了,用红纸剪一个长方形作为红旗的面,用黄纸剪出5个小五角星就行了).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思想教育应从入学抓起,一年级数学识字能结合进行思想教育吗?我作了一点尝试。当前入学的新生见识多,信息广,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家庭条件富裕。针对这些特点,我在一册数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在思想教育上作了以下安排。一、准备课是思想教学的首要关。出示彩色准备课挂图,首先告诉学生看图方法,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数列大数仔细看。接着问:你看到了图中什么?学生争着回答,一个说:“一面红旗。”一个又说:“是一面国旗。”另一个接着说:“国旗上有五角星。”学生热烈发言之后,我小结说:“小朋友们都说得对,这是一面国旗,它代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地球上只有一  相似文献   

4.
心中珍藏一面国旗一个叫张闻英的小姑娘,就要随父母移居美国了,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使她和同学们都接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周宏敏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欢送"队会。这是张闻英在中国大地上参加的最后一个队会。队会的主题是《祖国永在心中》。会上,张闻英光荣地当上了升旗手,并由班主任亲手赠给她一面国旗,学校为她颁发了爱国徽章。张闻英少年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她充满感情、泪流满面地说:"老师们,同学们,我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忘了我们的祖国。"在场的少先队员们也受到强烈的震撼,一双…  相似文献   

5.
这学期,南开区各小学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普遍地开展了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要做法是: (一) 认识“妈妈”。为了使一、二年学生把“祖国母亲”铭刻在自己的心上,各校都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牌等阵地,精心绘制了国歌、国旗、国徽、版图、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图画课学画国旗和版图,音乐课学唱国歌,使学生逐步认识祖国——可爱的母亲。(二) 了解“妈妈”。对中、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做了认真的摸索,不断地改进,使之逐步地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升旗仪式的一、二、三,即统一认识、抓住二个关键、做到三个结合。统一认识。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反复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国家教委《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使大家一致认识到升旗仪式是维护国旗尊严,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由党政工团中层以上干部为成员的主讲队伍,担负起国旗下讲话的任务。抓住二个关键。第一,严格遵照《通知》所规定的升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就是要通过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训练、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美术课教学同样既要传知,也要育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要进行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升旗》一课时,我先拿出一面小国旗,让学生了解国旗的颜色,观察国旗上的图案,向学生讲述图案的含义。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国旗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要画一画升  相似文献   

8.
正报名截止前最后一刻,14岁的初中女生陆佳蕾才入选参赛团队。她的老师开玩笑说,这简直是"最后5秒钟找到一个冠军"。2013年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中,这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女生气定神闲地写出"婉娈""珉玉""裂罅"等11个词,最终获得冠军。如今,同学们戏称她"小冠军"和"大明星",在网上,她拥有了自己的贴吧及粉丝。媒体记者围在她身边,想知道能写出这么多生僻宇的女孩,脑袋里到底装了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Chapter1少年心理学博士赵竞桐,18岁的心理学博士。虽然,在美国的大学里,人人都叫她天才少女,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背着这个赞誉有多辛苦。她觉得自己简直就要人格分裂了:一面是成熟、优雅、睿智的少年博士;一面却是古怪、花痴、放纵的18岁女生。她老爸可是人人尊敬的哲学教授,除了极具东方人特有的智慧之外,最大的功绩就是培养出了像竞桐这样一个天才美少女。这次,竞桐终于决定,要做她自己了!不做什么天才,也没有那么多人注意,她只想真真正正地做一次高中生,一个没有书本,没有论文,没有负担的高中生。于是,年满18岁的赵竞桐偷拿了护照,买了去中国的飞机票,趁她老爸出国讲学的时机,离家出走了!而且她还通过佩儿学姐的关系,找到了一所可以收留她读书的私立高中。这一次,竞桐要“隐姓埋名”,寻找应该属于18岁女孩子应有的快乐!只是她惟一没想到的是,命运可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就在她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所有离奇、神秘、悬疑的故事即将开始。Chapter2奇怪的梦境“小妹妹!小妹妹!……”佩儿又在深夜从梦中惊醒。这几天,也不知道是第几次做这样的梦了。佩儿脸上都是冷汗,她仔细回想着这个奇怪的梦境:一个看起来只有六七岁大的小女孩,满身都是鲜血...  相似文献   

10.
猜国旗     
地球上有2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看一看,下面几面国旗有什么特点,猜一猜是哪个国家的国旗。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有些情景令人刻骨铭心。出差到西北一边陲小镇,正赶上当地牧民告别游牧生活,搬进由国家资助兴建的宽敞明亮的新居。牧民们笑逐颜开,不约而同地在自家屋顶上升起国旗,在门楣上贴上"福"字。那一刻,国旗与"福"字交相辉映,定格在现场每一个人的心中。国旗,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戍边官兵的心中,她是为祖国站岗放哨的荣耀;在体育健儿的心中,她是登上领奖台的骄傲;在灾区人民的心中,她是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希望;在海外华  相似文献   

12.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讲述了旅居海外的一名中国留学生漂流失事后,在处境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拒绝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请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从而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得到了救助。三年级的学生对爱国旗、爱国家只有浅层次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国旗在他们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撒播爱国的种子。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国情感1.播放录像激发情感十月一日的天安门广场,万人瞩目下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奥运健儿勇夺冠军后含泪注视国旗和身披国旗绕场奔跑的动人画…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简析】《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海外中国留学生在一次漂流旅行中发生事故,他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祖国的尊严,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重。【设计理念】以学生为本,紧扣我校的"11256"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导、学、展、结、拓"五步教学法。突出"学生、目标、内容、展示、练习、评价"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黄埔区荔园小学有一件镇校之宝——"中国第一旗"。这是一面曾经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第13号国旗,它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每届新生都会在入校第一天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高唱国歌,抚摸国旗,并与国旗合影,体会在国旗下成长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是由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少工委共同主办,由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国少年报协办的全国少年儿童发明奖评审活动。它以少年儿童发明的作品为凭审对象,旨在践行宋庆龄“缔造未来”的深情嘱托,贯彻国家“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少年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的评奖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少年儿童发明作品五万多件。有二百多件作品获奖,其中金奖20个,银奖60个,铜奖120个。下面我们介绍的就是发明奖的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6.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出的"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的宗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认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了解"一个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坚定"一个志向"——时刻准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的深人开展,本刊特别奉献一组主题队会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兴武 《现代教学》2012,(11):49-50
"目中有学生"是著名教育家于漪的语文教育观——"教文育人"的核心依据。2000年,于漪从教50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为此拍了专题片。在片子的开头,随着记者的突然提问,于漪几乎不加停顿地报出了自己曾教过的一百多个学生的名字。许多人惊讶于一位71岁的老人怎么会保持如此出色的记忆力,但实际上,于漪认为这是她几十年来始终把心放在学生身上的结果,是"目中有学生"给了她这个能力。按照自然规律,一个71岁的老人,尚且能记住这么多学生的姓名,我们的中青年教师显然应该能记住  相似文献   

18.
正开学第一天校会,校长说,除了自己的女儿外,还有600多个儿女,学生们愣了一下后,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从此,学生们口中多了一个称呼——"二爸"!鼓掌的那一刻,莹莹原本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变得闪亮而热切,像两团跳动的小火苗。莹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妈妈生活在外婆家,"爸爸"这个温馨的字眼儿,在她的记忆里如同一个符号被抹去,父爱成了的奢望,也是伤。她来初中的第一天,就有了"二爸",小家伙儿不但找到了知识成长的空间,更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偎依。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深入开展了"知华、亲华、爱华、赞华"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的有利资源,对全体中外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来自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少年儿童在校园中了解、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中国学生在爱祖国的同时,更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  相似文献   

20.
迎向微光     
<正>美国有位少女,家中发生不幸的事,她的家人全都遇难了,只剩下她一个人。在告别的仪式上,她引用了小说《哈利·波特》第三集中邓不利多教授的一句话:"一个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也能找到幸福,只要他记得点亮一盏灯。"用来惕励自己。同样是黑暗和灯光的对照,也同样地出现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