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中亚区域对外直接投资的能源进口贸易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与中亚区域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人均收入水平对能源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呈"U"型特征,能源进口产品从初级产品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产品提质转变;地理距离对能源进口的负面影响随着条件分位点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贸易投资便利化将弱化距离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农业空间格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双边贸易情况和主要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战略,包括:实施"土地进口"战略;以海外"高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桥头堡,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等。最后提出了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建设示范、保障性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水平。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出发,梳理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重点从金融体系、FDI和OFDI三方面研究其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之后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进行综述,从投融资合作、金融服务合作、信用合作、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视角,探讨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提出了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扩散已成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山东省各地区的1992-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及进口贸易等技术扩散路径与我省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以得出可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8,(1):36-40
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采用2005~2014年"一带一路"5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及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非效率",对大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较小,投资潜力巨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国家投资潜力的对比分析,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阐释了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联系,发现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度越高,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潜力越大,说明一定程度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制度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越来越频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梳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论文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论文和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论文的数量、研究领域等方面差异很大。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合作论文的数量、研究方向、被引频次差异也较大。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鼓励三国和多国科技合作,并且要关注不同国家的特色学科。  相似文献   

7.
南亚东南亚国家是当今全球战略的重点区域,也是"一带一路"倡仪的重要区域,中国与之合作潜力巨大。为研究科技创新合作需求的领域与方向,文章以南亚东南亚16个国家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近年制订出台的科技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等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后,进行关键词检索研究,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科技创新合作需求进行排序,得出能源、农业、生物医药和信息领域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并根据重点领域展望了具体的技术合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境外农业投资与合作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中网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中国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利用境外农业资源的步伐加快。但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利用境外农业资源仍以直接进口农产品为主.且大多以FOB或CIF等形式从国际大型粮油企业订货采购,具有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与资源能源类境外直接投资相比,  相似文献   

9.
归类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包括:构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了一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所需的重要保障。基于5年的实践,阐述了中国在综合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后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中国通过增强国际贸易合作而增加进口,利用"一带一路"平台促进中国进一步的开放发展,以及促进中国边境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有利于推进进一步的经济全球化和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5年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反映了世界历史潮流发展的基本方向,符合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利益诉求,发展前景乐观可期;但是也要根据5年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一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阳昕  周怡  张敏  王曼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8):191-199
基于199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的跨国所有权专利数据,对营商环境于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社会网络视角下跨国合作专利模式和技术领域方向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渐加强的经贸交流和科技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合作专利在数量和合作强度上均日趋增长;合作覆盖范围广,但是合作区域呈现非均衡性,其中95%的合作专利是与营商环境排名前100位的国家合作申请;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跨国企业组建全球分布团队是专利合作主要形式;合作技术领域方向较为集中,主要在电气工程和化学等领域。研究结论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气候合作,对实现共建国家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一带一路”能源经济模型(CGEM-BRI),模拟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和不同配额分配方式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低碳转型路径,分析了共建国家低碳转型潜在的资金、能力建设和管理制度需求,给出了中国与共建国家开展气候合作的建议。研究发现,为实现2100年全球1.5℃温控目标,到2050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整体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至少要达到65%;共建国家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s)中的低碳发展目标保守估计需要19.2万亿美元,且不同国家资金需求领域有着较大差异。为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低碳转型的需求,中国需要加快气候合作战略与经济转型及国际化战略的深度对接;发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比较优势,助力共建国家能源低碳转型进程;推动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加速落实,促进“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合作;加强气候合作的能力建设,分享碳市场建设的经验,推动建立广泛参与、各尽所能、务实有效、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投资环境综合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研究"一带一路"投资环境及其对策,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经贸交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政治经济影响力。文章借助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构建评价体系,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水平、资源赋存、政治环境和安全环境6方面综合评估"一带一路"投资环境情况,并提出了"一带一路"投资环境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中亚和欧洲的德国、荷兰、意大利、匈牙利为优先投资区域,东欧国家、印度、伊朗等国为重点投资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提出了一系列投资对策,以期为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7 年 “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据,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合作情况。首先使用生存分析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描述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量和存续期情况,然后建立随机效应的Cloglog离散时间模型,进一步探索多种接近性因素、跨国合作经验以及国家研发实力对“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合作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缺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深化发展;(2)“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的地理接近性影响日益减弱,而社会接近性和技术接近性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合作进程的稳定性;(3)跨国合作经验累积以及国家研发实力提升对稳定“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有着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为建立深层次稳定的专利合作网络提出建议:中国可以通过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沟通,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内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几年,中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已成为全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少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矿产等资源行业,环保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创新综合指数和全球创新指数分析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中东欧各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状况.通过比较探寻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科技合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提出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合作,实现"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外商直接投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能源强度的分析框架,通过收集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影响能源强度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高能耗工业部门,提高了能源强度,其"量变效应"为正;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溢出效应和间接溢出效应提高了各省级行政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了能源强度,其"质变效应"为负;但外商直接投资的"量变效应"强于"质变效应",在整体上提高了能源强度。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石油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在区域合作中尤为重要。基于互惠互利原则,本文对沿线产油国的经济增长与石油生产和石油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目的是揭示各国经济增长与石油供需之间的作用机理,寻求兼顾中国与沿线各国石油资源贸易的合作策略。本研究整理了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产油国的经济增长、石油产量和石油贸易量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21个产油国的经济增长、石油生产、石油贸易三者间的动态趋同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个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存在三种明显不同的模式,即循环因果关系(三种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接替性循环变化)、互为因果关系(两种变量之间存在一种或两种显著的双向交替变化)和单向因果关系(两种变量之间仅存在一种显著的先后变化)。结合中国国情和模型检验结果,本文提出了差异化的中国石油贸易合作策略,即:采用石油贸易合作,人才、技术资源输出等方式,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产油国的石油资源贸易;重点加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带和新亚欧经济带的建设,并制定优先合作策略,有利于缓解中国石油供给安全压力,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东道国特征视角研究了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多种逆向创新溢出渠道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其中外围技术剥离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大,研发成本分摊渠道次之,研发成果反馈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东道国特征对企业逆向创新溢出渠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特征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东道国特征对企业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和模仿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但影响程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科技合作是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此研究基于爱思唯尔的Scopus数据库,从定量数据分析的角度全面揭示"一带一路"区域和沿线国家的整体科研产出态势、国际合作特征、"一带一路"合作格局以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产出规模差异较大,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水平差异较大,自主研究论文占比较高,并且大多数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强度较低;中国处于"一带一路"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PATSTAT),以2000—2019年海峡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通信领域的合作专利信息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的区域分布、领域分布特征及网络演化情况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是两岸在"一带一路"区域里最主要的数字通信专利合作对象,近年来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的数字通信专利合作关系不断密切,而中国台湾与新加坡的合作关系逐渐舒缓;H04L 29/06、H04W 4/00、H04L 29/08是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专利合作最热门的三个数字通信子领域;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反超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媒介作用有所减弱,中国台湾在合作网络中的媒介作用逐渐明显,但仍然不及中国大陆;两岸在"一带一路"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网络中都未能占据结构洞优势位置。研究结论以期为提升两岸在数字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进一步推动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数字通信技术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