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民族报道是对外摄影报道的重要方面。“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从新闻摄影角度理解这句话,就是说民族摄影报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新闻价值,是对外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方面。世界是由各种肤色的人种及民族构成的,人类的文明是由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水平、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和地理风光等的共同兴趣,是人之常情,人之常理。忽视这点就等于自动放弃对外摄影报道的一个优势。再者,民族问题在国内、国际上都是十分复杂、十分敏感的问题。当今世界上  相似文献   

2.
去年山西日报摄影部接连举办了三次新闻摄影比赛,分别叫作“巨龙杯”、“春笋杯”、“官庄杯”。作为一个报纸版面编辑,我认真读过三次新闻摄影比赛的全部人选作品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得,对于新闻摄影在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急切地感到忽视新闻摄影的旧观念非变革不可。一“没有好照片就没有好版面”。这是从忽视新闻摄影的狭窄胡同里刚刚走出来的人自以为“脱胎”的“新观念”。其实,这种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把新闻摄影当作文字报道的附属品和配角、甚至装饰品的传统认识。当然,报纸要讲求版面的改革、突破、美。从美学的观点讲,一张报纸要以美的形象吸引读者,使人有清晰、明快的感觉,一见就喜欢,想看,甚至爱不释手,没有好照片是不可能的。前任美国总统里根有个  相似文献   

3.
长时间以来,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即摄影的艺术创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常常相互混淆。报纸上时常刊载一些虽然画面比较考究,但根本不具有新闻性的“新闻照片”;而在一些艺术摄影展览(或画册)上,又常常看到一些虽然有较强的政治思想内容,但是并无艺术性的“艺术作品”。诚然,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可以、也难免相互影响、借鉴,然而两个不同门类的摄影相互混淆,使之失去自身的特性,最终结果是限制了各自的发展。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夸大或过份强调两者的联系,即其共性;而忽视了两者的差异,即其个性。虽然两者使用的工具——照相机是相同的,但是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在追求的目的,采取的手段,造成的效果,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新闻摄影与读者发生关系时,首先是满足人们“目睹”某一新闻事实的要求;而艺术摄影,则旨在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首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新闻摄影着重于照片的新闻价值,艺术摄影则着重于照片的艺术价值。前者属于新闻范畴,后者属于艺术范畴。二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正如郑景康老前辈说的那样,从“实事”(新闻事实及其现场)中“求是”(拍摄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由此可见,新闻摄影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它是现实生活中有新闻价值的具体事实的真实纪录。既然说到新闻摄影是真实的纪录,现在提出新闻摄影也要打“假”,不是节外生枝,而是新闻改革开放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 以我之见,众揽诸报新闻摄影报道,细细研究,“假、大、空”的报道确实不少,所以新闻摄影也要打“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等所谓的“理论”的影响下,曾出现过不少的“假·大·空”照片,其流毒至今还在困挠着今日新闻摄影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指运用多幅图片,结合文字报道,全面深刻的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一种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十多年来,中国三峡工程报在摄影报道中运用专题报道的形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一、精心策划选题新闻摄影靠抓拍出新闻,讲求时效  相似文献   

6.
我退休十三年来,一手拿笔、一手端相机奔波不停步。边干边学,越干越巧。截止到今年5月31H,已有2784篇文字稿和困X,先后被18o多家新闻媒体刊用。最初我搞宣传报道只是“爬格子”、一条腿走路。我观察到当今图片报道很占优势,于是购买了相机、建起了暗室,开始学习新闻摄影。我拍新闻片,后来又发展到拍艺术片。花鸟鱼虫、桃梨瓜果、人物造型、建筑奇景、社会文明等都进入了我拍摄的领域。我坚持在于中学,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我拿出当年学技术、战术的劲头深钻细研,写作技能和摄影水平不断提高。街道上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计…  相似文献   

7.
去年山西日报摄影部接连举办了三次新闻摄影比赛,分别叫作“巨龙杯”、“春笋杯”、“官庄杯”。作为一个报纸版面编辑,我认真读过三次新闻摄影比赛的全部人选作品之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得,对于新闻摄影在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急切地感到忽视新闻摄影的旧观念非变革不可。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有“软”“硬”之分。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硬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发展,偏重于报道的深度以及思辨性。而“软新闻”则涉及社会生活,偏重于报道的广度以及生动性。二者缺一不可,都为读者所需要。二者虽然新闻视角不同,但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兼容。社会经济新闻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它是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边缘新闻。它既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离生活、实际较近。社会新闻与社会经济新闻是什么关系?正如社会是包罗万象的,社会新闻是一种多边缘新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法制、科技、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新闻无所不及。社会新闻与各门类  相似文献   

9.
巩勇  孙荣刚 《新闻前哨》2007,(2):100-101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指运用多幅图片,结合文字报道,全面深刻的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一种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十多年来,中国三峡工程报在摄影报道中运用专题报道的形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要不要进行深度探索?这在新闻界,甚至在新闻摄影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新闻摄影是运用照相机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拍照、机械记录,还讲什么深度。这种看法阻碍着新闻摄影向深度发展。我认为,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一样,不仅要传播新闻事实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事实表达时代的某种思想与观点,因此必须在报道深度上多下功夫进行研究. 那么,如何增强新闻摄影的深度?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立意要高。就是说摄影记者选定的报道主题,要紧扣时代脉搏,揭示时代特征,弘扬时代精神.这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为一旨。从一些报纸上的新闻照片看,有相当多的作者不  相似文献   

11.
“摄影文章”并不是以文为主的文章,而是美国新闻摄影报道的一种体裁。它是以照片为主,以几张、几十张,甚至更多的照片,组成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来阐明一个主题,或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摄影文章”与找国的摄影专题报道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摄影文章”最初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展到今天,它包含的内容越加广泛,形式也日趋多样,在报道手法上也有着不少的发展与创新。美国《生活》杂志曾以“摄影文章”的报道形式闻名于世,后来不少画报、杂志也竞相采用这种形式。有不少的“新闻摄影文章”还汇集成  相似文献   

12.
门外谈影     
我心里有一个愿望——尽可能地给有才华的记者(包括文字、摄影记者)提供一点崭露头角的“舞台”。“提供舞台”的过程,实际上是破除自己旧观念的过程。一是破除把新闻摄影当作“活跃版面”美化版面”的旧观念,二是破除硬性要求摄影直接配合报道的旧观念,三是破除苛求画面完整、形象完美的旧观念,四是破除“怕出格”的旧观念。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使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舞台上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3.
门外谈影     
我心里有一个愿望——尽可能地给有才华的记者(包括文字、摄影记者)提供一点崭露头角的“舞台”。“提供舞台”的过程,实际上是破除自己旧观念的过程。一是破除把新闻摄影当作“活跃版面”美化版面”的旧观念,二是破除硬性要求摄影直接配合报道的旧观念,三是破除苛求画面完整、形象完美的旧观念,四是破除“怕出格”的旧观念。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使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舞台上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份报道经贸行业的报纸,国际商报在抢新闻方面常常处于劣势,但植根于经贸行业,又使我们对产业政策和方方面面的经贸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正是开展新闻专题报道的优势。最近几年,在开展经贸新闻的专题报道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选择专题要有的放矢专题新闻报道可以分为进行式报道或称跟踪式报道和组合报道。组织新闻专题报道成功的关键是选准题材,一是要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把焦点对准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二是要选择较强的新闻性和指导性事件,譬如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  相似文献   

15.
过去,找们搞图片的往往跟在搞文字报道的后面跑,人家报道一个典型,我瞎忙乎一阵,拍一大堆图片,到头来仅仅在报道中配几幅插图或作一个压题照片而已,没有发挥图片在报纸新闻视觉形象宣传中的独立作用。我在专题摄影报道方面力图走出自己的路子,并大胆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1995年11月27日至29日,《解放军报》曾在第三版连续3天用1/3的版面,刊登了我拍摄的冬季全军首批退伍老兵“文明返乡当标兵”和“潇湘喜迎退伍兵”的专题报道。一般来说专题报道并非突发新闻,有预见性,可以对采访对象作充分的了解,并事先对可能发生的新闻场景…  相似文献   

16.
如何捕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让我们的快门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这是新闻摄影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一长期以来,新闻摄影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总结式”报道的旧模式,出现在报刊上的经济新闻照片大多是一般化,公式化,呆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内蒙古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如何深化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问题,成为大家讨论的主题。 党的十四大提出把改革的目标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摄影记者普遍感到面临着一个重大转变,在考虑新闻摄影如何跟上时代的潮流,如何进行改革,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 过去,用摄影报道大中型企业新闻是我们的一个难点,而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深化大中型企业新闻摄影报道,面临的难度就更大。作为纪实的新闻摄影,所记录的大都是社会的重大变化、重要的经济建设成就、新闻人物及社会等问题。当前,在我们的报纸上,反映大中型企业的新闻照片还不多,质  相似文献   

18.
政策解读类报纸的版面设计因其特殊的角色.与肩负的职能,常常难有突破,但是《黑龙江日报》从2006年12月4日起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贯彻全会精神、建设和谐龙江》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组报道被认为是“在版面安排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有声势、有效果”,“充分显示了省委机关报在宣传报道省委重大决定、重大决策方面所具有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一次较成功的大型专题报道”(2006年12月20日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本文就以《黑龙江日报》的这组大型系列专题报道为例,谈谈报纸政策解读类版面设计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9.
杨平 《新闻前哨》2014,(12):42-43
信息时代,新闻信息的价值观急剧变化,风光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日渐式微。湖北日报专题报道“千湖新记”,开创“珍爱湖泊、珍惜湿地”报道的先河,也为报纸风光摄影提供了新的思路。“千湖新记”持续近两年,一周一个版,报道近百个湖泊的,这种大型、系列的专题报道,在湖北日报办报史上当属首例,在全国综合性报纸也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有“软”“硬”之分。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硬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发展,偏重于报道的深度以及思辨性。而“软新闻”则涉及社会生活,偏重于报道的广度以及生动性。二者缺一不可,都为读者所需要。二者虽然新闻视角不同,但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兼容。社会经济新闻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它是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